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几番折腾龙图腾,沪版令人最头疼

(2006-12-06 01:58:34)
分类: 时评系列

那位上海专家提出所谓重构中国国家品牌形象,是前段时间重塑孔子标准像事件的放大版。不知道在折腾了国家图腾之后,一些智者还有什么文章可做?在这个尚未定型的“沪版图腾”前,其实已经出炉过“京版图腾”和“湘版图腾”。

 

约三年前,姜戎《狼图腾》小说,以其独特的思维刺激着人们去思索: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原因,是否在于中国还存在着一个从未中断的狼图腾文化?并提出中国龙图腾是由狼图腾演变而来的思考。这是“京版图腾”之狼图腾。

 

中科院研究员叶舒宪依据考古研究成果提出,中华民族先民崇拜熊图腾,龙的身上体现出熊的特征。长久以来龙一直被认为是虚构出来的动物,而熊龙一体,恰恰能解释龙的起源。这是“京版图腾”之熊图腾。

 

黄守愚从《周易》入手,大谈“中国人是猪的传人,而不是龙的传人”。猪灵崇拜起源很早,而早期的野猪很聪明,健壮威猛,并不是今天的“蠢猪”的形象。今天的家猪成为“愚蠢”的代名词,是人类自私自利、过度驯化野猪的结果。这是来自湖南红网一个网民提出猪图腾一说,称为“湘版图腾”或“网版图腾”。

 

作为普通国民或网民,我们尊重各位专家学者,包括那位网民(也一定是位学者级人物)对中国图腾的研究与思考。既然涉及到国家形象标志,不得不表示国民和网民情怀。笔者以为,一切图腾解读,都应该放在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历史的过程中来理解,面向未来不能摒弃过去,接轨世界不能妄自菲薄。按照这一原则,我认为;

 

猪图腾尽管打着《周易》研究的招牌,但这可能是国人最不愿接受的符号。倒不是因为它非名门出生,实在是因为它辱没我们民族形象,似乎重复了百年前洋人骂华人如狗一样的声音。

 

熊图腾与狼图腾都是学者认真考察研究后提出来的,这两种图腾最终都汇集到龙文化这一历史长河中来,它们都是对龙图腾远古的诠释。熊图腾这一理论即使在考古界也没有引起大的反响。但狼图腾横空出世,给海内外震憾最大,给国人反思最深,是一次有益的民族文化的砥励与沉淀。

 

“沪版图腾”明确提出国家品牌形象的重大命题,拉起了大旗,但理由非常荒唐。因为西方世界认为龙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外国人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容易招致误读误解或别有用心的歪曲。因此,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

 

“沪版图腾”与京湘版图腾比较,极端地重形轻实,崇洋贬已,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理所当然被全国人民或网民声讨与谴责,本文不再赘述。只是由此想起最近看到的两条消息。一是一个女儿一直不让因劳作而并不年轻美貌的母亲去学校开家长会,非逼着靠打工生活的母亲花高价去美容。另一个是母亲因为意外被毁容,为了读书的女儿不被人歧视,一直不与外界接触,最后决定花巨资去整容,实现自己为女儿开一次家长会的夙愿。

 

把母亲整容、孔子像重塑、中国龙弃用联系起来,不能不让我们思考国人当前的思想和心态是如何浮躁与无奈。市井乡里也就罢了,偏偏是代表文化理论高峰的高校专家学者,沦落到只沉迷于形象符号,而不去研究和发掘民族精神的内核,不向外国人传播我们和谐中庸的价值认同,不去反省霸气与攻击性正是我们民族近代的软肋,这是不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悲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