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拯救苦难其实是在救赎一种精神

(2006-11-17 09:40:02)
分类: 哲思系列

深夜,看了《血癌少年放弃治疗,想用最后生命救母》这篇消息,久久不能入睡。其实这样的苦难在平面媒体差不多每天都可能看到,比这个家庭更苦难也不鲜见。但绝大多数报道在诉说苦难之后,不是苦难的主人翁就是记者呼吁求助。这虽然无可厚非,但多少叫很多读者已经习惯了麻木了。然而,这篇报道读罢,我为这个家庭的每个成员的表现除了深切同情与敬佩,除了希望有关媒体和机构的紧急声援和援助外,心中涌动着震憾和颤抖,思索与拷问。

 

请看这篇文章的片断:

 

河南息县农村的16岁的小陈辉(男)患有白血病,因为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所以便瞒着父母离开家乡,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赚钱为瘫痪在床的母亲治病……

 

原来,1990年,陈辉出生不久,母亲徐正珍就因到河里干活患上了产后类风湿,两年后瘫痪不起。他说“每次看到躺在床上的妈妈,我就感觉很内疚,如果妈妈不是生我,也不会落下这种病。”陈辉说。“如果没有我这个儿子,也许全家人不会过得这么艰难。”

 

后来发现陈辉得了重病,全家为给陈辉治病,哥哥主动退了学,到郑州打工挣钱;瘫痪的母亲也主动停止用药,全家人争取省下每一分钱……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陈家常出现两个悲伤和无奈的场景:妈妈躺在床上以泪洗面,她想为儿子治病,想让儿子健康,恨不能把自己的命换给儿子。而在另一间屋内,陈辉则捂着被子不停地哭泣,他恨自己不争气,给家人增添了负担,“如果没有我这个儿子,也许全家人不会过得这么艰难。”

 

看着哥哥在外卖命赚钱,陈辉暗暗下定决心不再接受治疗,“我要出外打工,在自己生命剩余不多的时间内,赚钱为母亲治病。”一心想外出打工的陈辉和家人不辞而别后,父亲陈召明在陈辉的床头发现了他留下的一封信。

 

信中写道:爸爸妈妈,我走了,不要怪儿不辞而别,我已长大了。回想起这16年,爸妈为了我含辛茹苦、呕心沥血。但是我却身患绝症,而且还花完了咱家的一切……我要在有生之年,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出外打工挣钱,好给妈妈治病。妈妈真的好可怜,每当我看到妈妈的疼痛的时候,我的心也在痛。爸爸请您照顾好妈妈,不要担心我,到时我会回来的,这也是做儿子的唯一选择。愿爸妈保重。儿子,陈辉。时间, 2006年10月7日。

 

看完这封信,徐正珍心如刀绞:“我对不起儿子,孩子身患绝症却要挣钱为我治病,再说儿子的病情那么严重,万一在外有个三长两短,我到死也对不住孩子……”她让陈召明无论如何也得把儿子找回来。

 

什么是养育之恩?什么是反哺之情?什么是至亲?什么是孝敬?什么是忘我?什么是无私?什么是坚强面对?什么是永不放弃?什么是和舟共济?什么是团结一心?这个家庭一贫如洗,什么都没有,惟一剩下的只有这种精神。病人的健康正遭到疯狂的噬食,但生命之火仍然在顽强地燃烧。他们放弃自己的治疗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亲人。他们坚强活着是为了不伤害亲人的心(读到小陈辉信中“不要担心我,到时我会回来的”这句话,我禁住泪眼欲滴)。在这个家庭,不管健康的还是病重的,尽管他们都身心疲惫,但我相信,他们相互搀扶和向命运的抗争,让全家都感受到一丝温暖,因为两个人的寒冷靠在一起就有微温。都存有一线希望,因为大家都不放弃就有希望。

 

这是一种精神,我们多么希望这种精神能支撑这个家庭走出困境。我们相信如今社会各界和当地政府能够救助这个家庭于水火。虽然这个家庭在经济上处于一种求乞的境地,但他们的精神是给我们社会特别的奉献和馈赠。我们帮助他们金钱,帮助他们恢复健康,倒不如说是去抢救那种精神的火种。在当今社会,特别一部分仍然处在贫困线下的广大农村,有的道德沦丧,有的不顾亲情,有的束手待毙,有的伸手待援,有的不顾亲人感受一走了之,有的放弃做人的义务遗弃病人。像小陈辉这样的家庭如此共度时艰显得弥足珍贵。

 

其实,当小陈辉的亲戚朋友,认识和不认识的其他人,当社会各界和当地政府在拯救这个家庭苦难的同时,何偿不是在拯救我们自己的灵魂。面对生命之火将要熄灭,面对一个完整的家庭可能破裂,如果我们无动于衷、麻木不仁,如果我们没有悯与宽容、博爱与人道我们还有做人的尊严吗?我们的政府还奢谈什么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呢?小陈辉家故事的发生,将唤醒人们的良知、净化人们的灵魂和警醒社会公仆的神圣责任。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才是。我们在拯救病人生命挽救危难家庭时,实际上在救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一种生生不息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对一个家庭、一个群体、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危难时刻比物质财富更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