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昭君的画师毛延寿是否要授予“伯乐”称号?

(2006-08-15 10:02:40)
分类: 视读系列

写于大型电视连续剧《昭君出塞》在央视八套首播结束之际

 

汉元帝时期朝廷后宫的画师毛延寿,多年前笔者是通过王安石的两句诗初次认识的。诗中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整首诗共14句,给我的感觉是,汉元帝自己犯官僚主义,不能深入基层亲选宠妃,结果埋没人才,导致王昭君远嫁匈奴,发现这一重大失误后,怒不可遏要追究责任,一板子打到一个画师身上,杀了毛延寿。在天威之下,料想不会有谁为毛延寿申冤。一直到了北宋,王安石才说了这句体恤毛延寿的话。

 

后来笔者有了一些历史知识的积累,感到毛延寿被杀不是那样简单。他作为汉元帝选人的考核官(当时叫丹青手,专门为皇宫妃子画像供皇帝挑选宠妾,鉴于挑选宠幸的妃子对于皇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事,毛延寿其实是充当了内宫的组织部长,忍不住有时就叫他组织部长了),没有客观公正地评价王昭君。他提供的考核材料把一个本来光彩照人的倩女写成了一个平庸丑陋对皇帝无情无义的俗人。

 

有史料说,别的妃子都给毛延寿送了礼,就王昭君自恃美貌坚持不去贿赂毛延寿,更不用说像如今一些女演员对导演使出的手段了,导致毛延寿心生芥蒂,结果把考核材料乱写一通,真正的人才被埋没,王昭君与汉元帝历史性地擦肩而过。这个历史故事让我对毛延寿产生了鄙视和怨恨。笔者感叹,组织人事部门的同志的职业操守有多重要啊。王安石说杀得冤枉,我看未必,甚至该杀。

 

其实,这还是井底之蛙的眼界。刚刚播完的电视剧〈昭君出塞〉,我虽然只看了最后三集,却使我对这一历史事件又有了新的认识。在那样皇威至上的汉宫,毛延寿一个内宫组织部长,哪会有那大的胆子,对一个那样出色皇帝又求之若渴的人才,他仅敢一手遮天。他应该知道,要报复王昭君,完全可以让她老死宫中,偏偏要派她出国和亲,并以公主身份,这汉元帝总是要过目的,一旦露陷那不是找死吗。在这样紧要关头,他难道不会跟皇帝胡扯一下之乎者也的理由,避免皇帝做出千古遗恨的抉择,而保住自己的小命啊。

 

这是因为毛延寿在庞大的皇室面前实在是太渺小,他个人的力量(画技)不足已为皇帝、为社稷承受之重。毛延寿有苦说不出,别的嫔妃的礼是收了一点,但这不至于让他生出如此欺君的胆量。诸不知,皇后早就嫉妒和百般压制王昭君的显山露水,并且背着皇帝对王昭君施压,让她别太张扬和表现。还有与王昭君地位相当的后来被封为昭仪的皇帝身边的女官,也都利用职务之便,为了个人私欲与皇后联手对付王昭君。更有老一辈的皇太后,实际上是纵恿和支持了这起打击迫害优秀人才的阴谋。这些人都是你汉元帝身边的至亲,你都管不住,人家毛延寿一个组织部长顶得住吗?还有宫廷里那些文臣武将,为了自己的利益,哪个会出来支持一个没有背景又恃才傲物的王昭君,哪个敢来撺掇毛延寿与太后皇后作对啊。闹出了矛盾,你皇帝总不是拿外人出气。再说,昭君出塞后面隐藏的这些龌龊事,都是你皇帝家里的事儿,人家毛延寿能向你告这个御状吗?说不准还是皇后太后私下给毛延寿作了交待和许诺讲了狠话才出现“意态由来画不成”的结果呢(前面的剧情我不知道,只是猜测啊)。

 

看来,昭君出塞怨不得毛延寿了,这是主要领导的责任,是这个单位干部人事制度建设出了问题,业余组织部长太多,真正的部长不能当家,导致人才正常生长和选拔的环境恶化。毛延寿当了替罪羊,为这个事被杀了头,背了差不多2000多年罪名,影响了他多少代后人和多少个子孙啊,真是冤枉。

 

笔者抚今追昔,无限感概,突然产生另外一个想法,如果可能,组成一个专班返回到2000多年前,到西汉首都长安去做一个专题调查,说不准会得出另一个惊人的结论:毛延寿本是个具有战略思维和国际眼光的臣子,昏君出名臣,他想想先帝汉武,对汉元帝没寄什么太大的希望,他要当一个名臣为国尽忠。

 

他反复考虑,一来大汉当时人才济济,后宫三千佳丽,完全可以向邻国输出部分人才;二来汉元帝比较昏庸,王昭君这样优秀的人才留下也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事实正是这样,留在汉朝最多做个宠,到了匈奴可以做阏氏,即正妻,不如为王昭君另找出路吧;三是当时急需一个得力人才去斡旋自汉武帝之后又极不稳定的汉匈关系。他通过王昭君在储备(进宫作为皇帝选宠的梯队人选)期间,能够经受挫折,生存能力强的表现,判断她能够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干出一番事业(极有可能征求过王昭君的意见并给了锦囊妙计,要不然一个弱女子为什么会主动请缨乐于前往呢?);四是毛延寿已经得知王昭君与大单于两心相悦,何不成人之美。就这样,毛延寿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背了一个画技不精的罪名,成全一桩政治结盟性质的跨国皇室婚姻,为一个杰出的人才成就和平伟业铺就了出塞的大道。

 

没想到,皇帝终于按纳不住爱美人胜过爱江山的禀性,他根本看不到昭君出塞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怒之下就斩杀了毛延寿。但王昭君没有辜负汉室的重托,毛延寿的期待,在塞外那样艰苦的生存环境,那样残酷的部落战争和宫廷纷争中,历经坎坷曲折,终于当上了最高女领导人,配合大单于,维护了汉匈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友好,促进了一方的稳定与发展。

 

至此,笔者对王安石所说的“当时枉杀毛延寿”有了新的更深刻的理解。他之所以掩王昭君之美,让汉元帝“入眼平生曾几有”,其实是保护了一个难得的人才而不被汉元帝所屈辱。“意态由来画不成”,王安石在朝廷当过宰相,也不过是站在朝廷的角度看问题,太小看这位画师了。毛延寿其实是个有宏韬伟略的人物,他认定王昭君本来不是那种侍奉无为之君的女子,何来汉元帝所期待的那种“意态”呢。

 

昭君出塞及在塞外的精彩演出已经落下大幕。如果对这一历史公案调查属实,那么,王昭君出塞成功维护汉匈和平,促进匈奴的稳定和发展,将是毛延寿为我们中华民族作出的历史性贡献。笔者建议:网友联名形成议案上书“两会”,请本朝给毛延寿平凡昭雪,并追记特别“伯乐奖”如何?

 

原题:毛延寿,对你究竟是怨还是赞?

 

 

请继续关注本博昨天在新浪博客首页只挂一小时的“奇文”:

 

赵构杀岳飞其实另有隐情

http://blog.sina.com.cn/u/4902b7060100056q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