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人才系列 |
普高生转读职校,这是近几年一部分家长和学生在金钱、时间和精力等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之后,作出的理智选择。其实,职校生就业行情好于本专科生已有几年,但是由于一些家长顾面子、学生不甘心,想方设法、拼尽全力硬撑着上高中、进重点或读大学,浪费了不少资源。也有的是错判形势,高估自己,误入歧途,使不少学生走了弯路。近两年出现的转学,包括一些大学生到职校回炉学一技之长,实际上反应了早已客观存在的一种必然趋势,是一种被动的回归。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回归仍然可以把握住新的机会。
如何避免这种欲速则不达、欲进反而“退”的现象重演呢?一是要正确判断和估计当前就业形势。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趋势日渐明显,目前缺少的是大量技术性人才和一线工人,而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比大学的许多专业课程设置得实在,符合社会真实的需求。由于近几年大学教育培养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造成这方面的人才缺口还很大,这对于很多需要和将要就业的学生来说,其实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二是正确判断和估计学生本人的学习基础及中、高考前景。学生读完初中或者高中,是个什么类型、有多大潜力,大多数应该说已经看得出端倪。虽然也存在着临阵磨刀的变数,但智力类型、学习基础和家庭经济条件更适合读职校的学生,还是要有退而求次的思想准备为好。把这种思想准备过程提前进行,有利于及早对中职学校及专业有所了解,为可能的选择作准备,这对更好的把握机会是非常必要的。三是家长和学生要更新观念,调整好心态。成绩优异者走“保送生”、“竞赛生”,甚至类似上海交大、复旦的“面试生”的路,这是正确的选择。而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去上职校或读技校,也是正确的选择。一旦中、高考成绩揭榜,后者及时作出正确的合乎实际的选择,不走弯路,在新的学习道路上起好步,比中途折返,更为主动。所以,及时回归,会有更多机会。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回归本来是理性的回归,但要防止矫枉过正。为抢抓这个就业机会,一些学生本来适合读高中上大学,也放弃自己正确的选择,那同样也是浪费资源,应该避免那样的非理性“回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