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殇——哀黔城(史詩)

(2020-12-15 13:16:30)
标签:

历史

分类: 历史跫音

哀哉潕水古黔城,四面楚歌還夜笙。

周建鄦陽方國設,楚因黔郡稅官行。

車船商旅沿途卡,山寨城垣接友盟。

吳起征南彈土著,莊蹻伐滇過沅汀。

秦軍張若攻巫郡,王剪揮師損勁營。

漢置鐔成兵器鑄,晉遷舞縣史文清。

齊高又改潕陽邑,梁武龍檦始建成。

儀鳳元年年丙子,龍標縣令到黔城。

滑州司馬左遷此,潕水始來元閏聲。

志道原生東武望,清河崔氏有隆名。

永淳壬午卒崔令,移柩洛陽葬此身。

冬月十七卒李氏,遷窆北邙共前塋。

古稀有二雲高夀,寂寞晚年身影羸。

盛世巫州成大郡,武周垂拱貶真誠。

摩肩接踵流公主,天授沅州始改名。

天寶七年天子至,江寧輾轉遇棘荊。

乞詩蠻女常遮道,拾葉蒼頭偶供羹。

琴劍生涯緣底事,旗亭畫壁聚精英。

築樓江畔閑酬客,品柚舟中為送迎。

安史烽煙華夏亂,昌齡歸裏欲農耕。

閭丘不識七絕手,黃祖再生把士烹。

三載又來高力士,巫州流放棄簪纓。

內臣郭湜相從附,直史柳芳亦附旌。

坐事黔中非得意,諮詢開寶禁中偵。

上元辛丑多風雨,第五前來訪舊人。

三月相逢時上巳,薺園飲酒發哀聲。

嶺南五府兼節度,贓貶龍標作尉臣。

刺史都督張萬頃,陪同力士哭流程。

國珍相伴巫州訪,第五平章舉酒觥。

眼被煙熏頻膜落,面遭瘴染總虞驚。

語言郭湜悲淪落,左右揮襟淚似傾。

酒罷園中歌薺菜,兩京斤買遂為羹。

上元遷謫寶應赦,道發朗州哀慟呈。

坐事羽林行道上,停車訪舊撫旗旌。

上皇厭世方知曉,北望號哭嘔血瞠。

哭路開元西院裏,數回晝夜氣絕聲。

寢陵親奉求難得,哀毀既深哽咽鳴。

泣下沾襟腥血盡,朗州遠近盡哀縈。

八月十八西院死,悲傷歎息莫能名。

孤魂櫬旅飄泊去,泣下沾襟盡血腥。

盛世邊陲沅水冷,荒年古鎮雪峰清。

唐時樓閣留騷客,五代烽煙動大兵。

大曆五年巫改敘,建中二載始築城。

元和辛卯峒蠻役,伯靖舉兵抗強橫。

節度紛來平叛亂,招降伯靖怨崔能。

開成己未楊居本,調守敘州開拓成。

武略文韜垂愛子,再思隨父結同盟。

乾符己亥饑荒盛,師益敘州聚峒兵。

龍紀元年欣受詔,滇黔分鎮有奇行。

馬殷攻打飛山峒,金盛遣楊禦敵人。

太祖開平梁易幟,再思堅持奉唐廷。

開平己巳敘州反,敗走武岡營亂旌。

宋鄴聯兵金盛助,率師抵抗呂師營。

師周兵襲飛山峒,金盛被擒兵敗驚。

宋鄴昌師歸附後,各為刺史號簪纓。

敘辰聯合齊攻楚,甯遠彥章敗叛兵。

門下侍郎遭貶謫,敘州刺史落荒行。

彥通相助馬希萼,爭奪楚王起戰旌。

顯德元年溪峒立,稱王沅潕抗朝廷。

王逵遣使來溪峒,遊說彥通去亂旌。

虔朗一言超兵萬,黔中節度使符平。

五溪淪作戰爭地,始得平安三五頃。

太祖建隆諸縣廢,正岩十峒又王稱。

再雄招撫五溪叛,獎敘諸州賴宋平。

癸未諸蠻皆比附,敘州刺史換舒門。

熙寧始建普明寺,古邑龍標聞梵聲。

元豐始置黔陽縣,初建學宮於縣鄰。

歲至政和辛卯際,瑤酋安俊舉蠻兵。

鎮江寨週邊三月,縣令知州鎮亂營。

鎮剿官軍皆潰退,不從賊迫舉降旌。

黔陽蠻叛朝廷怒,百姓禱神退亂兵。

遷建學宮唐介壽,儒學始與佛學爭。

淳熙九載壬寅歲,單煒始遊潕水汀。

初見黎谿堪作硯,明山奇石始聞名。

慶元武舉分都監,位列西班單煒能。

嘉泰學宮遷建又,西門城外月橋行。

單門鼻祖甯宗始,遷住黔陽單丙文。

開禧單銓香火繼,能書善畫續家聲。

議琴黎硯蘭亭帖,互贈詩詞姜單征。

倦旅歸來詩贈別,徐璣八語賦深情。

黔陽學府饒公擴,工部侍郎作記銘。

寶慶單銓成進士,家學書法譽鄉鄰。

改元紹定撰祠記,歌頌饒公澤萬民。

己丑黔陽分教授,單銓特奏得成行。

丙文弟子辭塵去,病歿西湖葬馬塍。

助殯諸公陪葬品,一琴一硯一蘭亭。

黔陽縣尉蔣公順,未赴桃源留至評。

鎮遠知州因解組,宋亡元亂阻歸程。

路經黔邑佳山水,攜子偕妻作住停。

喬寓黔陽成始祖,烏衣子弟遍沅汀。

下車伊始作虛室,創業竹灘作護蔭。

不履公門絕市井,田莊廣置磨頭坪。

適開東閣迎嘉客,閑臥北窗嘗醴酩。

開發思州功卓著,經營鎮遠有威名。

咸淳進士南宮縣,玉樹金貂繼祖聲。

元亂力籌疆域守,宋亡不肯受元征。

茶餘酒後讀周易,雨罷農閒伴月明。

方正清廉非俗伍,高潔文雅顯聲名。

膝邊三鳳班班立,竹馬兒童相送迎。

仁義頻施公智化,月明人醉野花深,

謝家庭樹寶光發,西院池塘春草生。

父母死亡村外閣,閣屍三載葬方成。

路歌打鼓親屬飲,宴舞戲玩至月頃。

盡產為棺龕鑿葬,山巔懸索下柩沉。

彌高至孝終身事,不復宗祠祭祀牲。

遭喪三年鹽不食,臨江飲宴舞高村。

太平廣記蠻夷卷,四百八十三卷存。

世祖至元二十載,沅辰施澧抗元軍。

九溪十八峒蠻反,設伏山川險要憑。

二十九年開驛道,辰沅波晃路通行。

至元三十岳陽啟,沅水潕溪水驛勤。

順帝至元陳友諒,偶游黔陽古刹行。

登高望遠抒胸臆,揮手乾坤作畫屏。

日月眼中低腳下,河山夢裏舞龍庭。

靖州天保黔陽克,湖廣右丞死不瞑。

至正甲辰徐達至,黔陽元帥蔣公迎。

靖州安撫使耕守,仗義從征討賊能。

至正年間修縣誌,監學監縣朵兒成。

大明洪武十八載,謝塏甕天到古城。

題授黔陽縣主簿,往來鴻雁鯉魚頻。

布帆從政秉家訓,橘客相傳口信音。

千嶂層層親阻隔,病催主簿喪黔城。

英宗正統八年際,癸亥莊王庶子行。

季埱封王沅水畔,黔陽始設楚王城。

貴州苗變李天保,保定梁銘不討平。

攻掠靖州還北上,率師毀滅古黔城。

代宗景泰來王驥,命令指揮楊茂營。

潕水沅江消固患,牆高一丈七尺停。

周圍二百八十丈,重築黔陽湖石城。

天順洪江苗起事,歷時半載始方平。

監察禦史胡深貶,巡按陝西冤訴鳴。

坐事來黔親士子,縣丞慈愛被人民。

憲宗成化五年至,乙酉舉人堅遠賡。

除陋化愚修孔廟,甃堤採石利鄉鄰。

積薪督勇增郵路,闢磽招流濟難民。

杜訟消奸荒歲穩,定徭稽稅撫飄零。

寶山書院因重建,掘地得碑佐盛營。

鄰縣徭夷公往視,監司欣慰息民爭。

服輿踴躍顯人性,化俗昭然有現評。

他縣小兒黏雀嬉,赧然相顧斂愚行。

出山過市婦孺敬,祈壽禱神有老羸。

官滿乞留司不許,小舟行駕送江汀。

菓蔬爭獻公還退,祖道頻求禮頌成。

攀泣歸程飄淚婉,立祠思去竪碑撐。

黔陽邑士紛呈請,禦史吳琛疏入行。

開拓城垣東北擴,指揮陶武始經營。

辰州知府李公助,展築一百七十停。

城牆延至五華裏,砌石擼門大邑成。

哨堡其中安穩固,沅州衛勇護諸門。

長沙通判黔陽令,始監吉王府第成。

弘治九年繼母喪,歸來得疾歿潭城。

黔人遣子問安罷,數月方能黔邑聞。

罷市痛哭成爼豆,山川祭祀改冥城。

潭州黔邑金陵共,乞像拜哭於故庭。

正德六年辛未歲,黔陽城壞又門傾。

邑侯尹秉倡修繕,千載古城複重新。

乙亥練溪淩震至,提督書院寶山生。

選拔名彥授學識,嚴立科條說理倫。

懲惰勸能迪性命,圈章點筆講詩文。

一時士類改觀念,科第得人慰聖明。

甲申掃跡歸城府,告別黔陽作隱紳。

左右圖書渾不倦,獨行林壑杜門庭。

尋芳討勝閑風度,垂範清修世少聞。

乙未仲春辭世養,練溪付梓賴門生。

充之周廣昆山人,宏治十八進士成。

正德元年放外任,莆田知縣有嘉聲。

三年吉水調知縣,以治最徵禦史呈。

正德六年陳四事,錢寧大怒謫驛丞。

廣東懷遠蠻荒地,磨練充之免送迎。

正德八年複啟用,建昌知縣惠政頻。

十年複謫黔陽縣,竹寨驛丞播遠名。

官況泊如渾自在,潕溪河畔仍哦吟。

聚香樓建寄吟眺,以邃涵養洗心亭。

玩易臺上究經義,謫官竹寨亦開心。

邑人危嶽並危岕,兄弟偕同沅靖紳。

拜訪充之來竹寨,從遊州士競相臨。

玉岩集內明心志,沅芷集中寫夢神。

嘉靖元年複故官,僉都禦史又成行。

江西巡撫接升擢,刑部侍郎拜南京。

初以舉人入太學,章懋高徒有美名。

裏閈友善僅魏校,平生嚴冷笑容輕。

居官公彊弗受請,士類憚之不敢評。

貶謫沅湘嘗夢居,室旁杏花爛漫呈。

讀書諸子其間樂,戶外琅然發邁聲。

刑部遷右侍郎,不及歸裏沒金陵。

嘉靖起官陟憲使,乃從故住遷東門。

指其隙地謂孺允,他日當築一室成。

以志沅湘吾夢事,杏花書屋記前生。

世宗嘉靖柳溪士,庚子舉人第九名。

丁未春闈成進士,榜除戶部往來行。

郎中主事階梯進,外放京官鸞鳳鳴。

外膺河南歸德府,旋即遷任到嘉興。

晉升川貴兩湖道,副使按察蒞錦城。

父子當朝嚴肆虐,仕途平穩履寒冰。

致仕歸來黔邑隱,北門鎮北會將軍。

大鱉潛匿釀災難,染病拱辰終此生。

水口重修碑記在,黔陽縣誌有芳名。

余茹編纂黔陽志,體道禁行民溺嬰。

天啟五年包汝楫,黔陽遊歷記聞明。

民族習俗兼風土,皆寫一書載實情。

仙月亭中相宴飲,謝君上拔赴江寧。

賞荷六月詩酬唱,名宦鄉紳飲醪酩。

丙子勞君詩柬送,接親遠去費精神。

貢生歸隱煙溪塅,候選邑侯邱士琳。

明末崇禎十六載,獻忠兵發武昌行。

辰沅兩郡皆驚恐,式耔組團保近鄰。

南下辰沅張李合,留屯黔境把糧尋。

黔陽四境消雞犬,二十余天始起旌。

結砦羅翁屯八面,久屯依險築防營。

走村穿戶為求食,伐鼓合圍擊自成。

泥沼陷身難得出,馬人俱斃左矑甄。

侄兒李過聞叔死,滅堡而還結草塋。

率領餘卒湖渡去,險山結砦抗清兵。

袁郝王馬張光萃,擁眾結營十萬旌。

盤踞湖南分散走,南明合隊十三營。

桂王永曆二年夏,式耔化名良玉行。

還境散財謀志士,北南呼應舉蠻兵。

擬將東下虜軍擊,湖廣是時已部清。

精銳清軍沅水抵,捕拿式耔並家丁。

清廷兩度撲空後,殺害邱瞿兩姓人。

式耔投奔朝永曆,大臣器重授翰林。

堅辭改授招撫使,晝夜七時返靖營。

樹幟誓師從萬數,靖州城外換明旌。

夏初既望反清舉,蠻峒諸山赤腳行。

蜂擁靖州城下列,如霜戟隊戰黔巡。

蠻兵火炮奔如電,守將楊文作內應。

城陷石戕標下將,進才冒矢死邊城。

貴州巡撫彭而述,一路丧魂寶慶行。

副將閻芳方出戰,归天路近在俄顷。

派兵進入黎平府,活捉會同縣宋雲。

蔡珽推官逃北去,黔陽縣境暫藏身。

進才又自土司出,拔隊桃源合馬營。

襄國行軍白馬渡,辰州結帳官莊坪。

秦王總統明兵馬,來據辰沅改郡城。

南下靖黎清將破,一州九縣統臨興。

山門俊彥向文煥,永曆七年癸巳行。

遊歷煙溪平野闊,白雲樹影始營亭。

南明永曆八年際,甲午舉人桐梓行。

教諭雖非肥缺位,亦能謀食養雙親。

湄潭縣令才臨任,可望降清遂返亭。

閑伴孤雲閑坐望,偶吟詩句偶訪鄰。

寺庵宮觀皆揮筆,雨雪風霜亦蒞亭。

肆力詩文皆仿古,清朝定鼎漸疏人。

沖和恬淡留餘響,消瘦豐腴導後生。

壯歲出遊全境遍,暮年隱跡遁空門。

登山涉水渾無倦,暮鼓晨鐘入耳清。

偶與官僚閑作賦,韜光養晦度餘生。

桂王永曆奔西滇,三月滿清太保行。

奉命進君來討伐,偏沅巡撫自來衡。

沅州境定自斯始,從此黔陽入滿清。

歸順清朝孫可望,反攻定國壞長城。

暮春師會沅州郡,始克南明復舊旌。

聖祖康熙元年末,黔陽知縣滿清名。

署西偏作望山堂,赤寶峰頭景色呈。

聖祖康熙三載後,偏沅移至古潭城。

上任重修三邑堡,寅賓安遠拱辰門。

喻民植樹興桐業,招攬流民返縣營。

冬月重修鐘鼓樓,三忠祠建祀先靈。

屈原馬援諸葛亮,祠祀拱辰門外閎。

上巳共游金鬥寨,采蘭三月各詩成。

康熙五載猺民反,遠近震驚波四鄰。

城步綏寧通道縣,舉兵反抗滿清廷。

羅翁附近猺民眾,各有蠻酋結砦營。

漵浦邵陽猺繼起,武岡倡亂亦興兵。

黔陽知縣張扶翼,匹馬單槍撫亂民。

分解就殲黔縣境,圖謀阻止結聯盟。

才平猺變白鷳獻,縣令邑紳皆賦呈。

文煥出山修縣誌,延陵士本序分明。

洑溩之下立新市,岁在康熙丁未春。

富順之名称闹市,欲将順遂富人民。

戊申正月春初二,紳士種花赤寶行。

高下不分行數錯,梅桃李桕並楓生。

松濤陣陣圖來季,攜酒挽姬往食烹。

從者荷鋤兼酒食,春秋競秀複爭榮。

康熙己酉冬離任,扶翼泛舟遇雪程。

舟至辰溪諸子念,賦詩題寄種花盟。

康熙辛酉黔陽水,城內水深三尺驚。

二十七年歲戊辰,高城三尺洪水行。

民廬漂沒幾殆盡,盡圯女牆災難呈。

知縣棟如圖繕理,士紳官吏並平民。

康熙三十三年水,彌漫黔陽城市成。

三十七年歲戊寅,黔陽大水漫黔城。

康熙五十三年歲,知縣重建二南門。

宣化迎薰劉訥建,舊觀恢復亦勞旌。

清塘居士字維侯,家瓚謝君郡貢生。

賦性溫良兼篤學,端方樹品有名聲。

孝廉方正眾人舉,嗜古學賢試冠軍。

詔試博學鴻詞舉,候銓教諭不從應。

授學郡邑各書院,十載有餘不覺貧。

仕宦宿儒多出門,儒林模範眾人稱。

有司欽重登門顧,公事爭執君諾行。

遠近咸服其德望,狂瀾砥柱邑中鳴。

歿時郡邑官紳吊,郡守邑侯致誄文。

矜式留輝流誄譽,閭中紳士屢交稱。

誄詞悼慟頻親切,素昔情誼記在心。

更有學師榮大順,屬僚肝膽坦然誠。

學生教授情緣厚,憑弔往來多哭聲。

教諭淑先撰有傳,同時作賦芳躅吟。

生前參與修方志,歿後得留砥柱名。

雍正六年歲戊申,鄉村富裕國安寧。

黔陽知縣王光電,捐俸修葺邑五門。

雍正十年春三月,黔陽縣域大風頻。

學宮櫞棟皆吹損,寺院民居宮觀傾。

歲至乾隆十二年,仲秋八月又災臨。

上南門外民居毀,宣化樓邊大火焚。

七十餘家茅舍盡,流離失所哭聲頻。

乾隆十四春三月,大火焚燒古縣城。

癸酉黔陽遭大旱,稻田作物少收成。

乾隆乙卯又重修,邑地風光眾目稱。

修建寅賓樓矗立,邑侯紳士共襄成。

黔陽知縣秉謙柳,捐建東門又復興。

三十一年丙戌水,城門洞有外來艇。

東西南向皆災難,受苦黎民望昊庭。

三十四年己丑冬,黔陽城外火災頻。

戊戌大旱火災起,己亥吉祥花盛名。

知縣更修城垣事,劉墉巡撫奏允行。

泮池沸出清泉水,書院龍標獲好評。

知縣高張修古邑,女牆城堡並門楹。

壬寅告竣週三裏,城市規模擴大成。

五十一年遭大變,黔陽地震眾人驚。

重修縣誌姚文起,新創名樓潕水濱。

繼往開來嶽麓生,邱門覺吾有盛名。

湘漁老叟人稱讚,十二歲時歌采芹。

被譽神童推年少,宮牆第一小神生。

泮林共羨小神仙,宰縣黔陽葉夢麟。

己酉就讀嶽麓山,乾隆五十四年春。

恩師香杜王金策,摯友樂園如熤盟。

更有湘鄉彭薄墅,三人互敬有交情。

詩書來往訴心事,字畫相酬結義成。

嘉慶八年方歲貢,郴州學正銓不行。

甲戌冬至前二日,師友結盟詩社成。

中祀祖宗陶彭澤,東籬采菊有淵明。

香山工部輔臣佐,放翁東坡列兩襟

獨祀五家從所好,非關王孟不高明。

揖山草舍煙溪隱,童訓新篇勒石銘。

瑞錦堂詩傳嶽麓,湘漁詩話刻黔城。

道光十六丙申歲,臘月初四竟歿辰。

一代偉人成絕響,潕溪掾水淚紛紛。

所遺手稿洛陽紙,著作等身有幾人?

光篪仲書字硯農,蘇園謝氏名。

道光四甲申秋,太史邑侯過訪頻。

屏駐從荷葉去,琴餘茶罷詩吟。

咽菊牽驢尋野菊,踏青伴鶴贊芝芬。

諸城才子王金策,匾額文公餘轍贈。

嘉慶五年風雲起,長坡村內誕奇人。

翰城聰慧人稱讚,童子試時十二齡

甲子讀書升嶽麓,四年受業有初成。

歲逢庚午赴京去,國子原為稟貢生。

甲戌中書援例任,黔陽始有國監人。

擅長書法美名譽,前後任官十四春。

戊子安徽才就任,十六年中不改稱。

癸卯秋天升官位,知州就任永寧城。

甲辰九月初三日,北武當山開始登。

東面玄天窯洞內,喬松室有繼賢名。

摩崖石碣嵌圖畫,天壽井邊金石鳴。

乙巳重修黑龍廟,山河碥帶聚人文。

知州五載兩游豫,解送河南為餉銀。

二十八年歲戊申,歿于任所永寧城。

五十八春成夢影,奉直大夫贈朝廷。

運回靈柩黔陽縣,涕泣聲聲相送民。

繼美淩煙成絕響,才驚高麗折使臣。

黃庭樂毅蘭亭序,千字勒名並九成。

聽月泉邊詩竹刻,愛書僧記石室文。

妙書鴻戲秋江水,佳句風行曉苑村。

楊氏弟兄才卓越,考官相繼譽京城。

道光十六丙申歲,知縣書紳修縣城。

丁酉摩肩接踵至,桂林光甸紹前誠。

祠堂廟宇並街巷,寺觀橋樑道路新。

次歲戊戌遭大水,修城繼續不能停。

道光十九複修竣,三萬七千銀有零。

增設圈門柵坊表,朗溪水道亦穿城。

砌城當地紅砂石,內外城廂街道呈。

西並南城陷於水,大雨甲辰接戊申。

庚戌複修知縣力,二千八十五兩銀。

黔陽知縣葉維藩,邊隅山城重換新。

進士郅堂陳道隆,文章吏治有賢名。

家貧力學中鄉試,嘉慶戊辰中舉人。

宗學教習丁醜任,王公貴族眼色青。

京城歲月不忘學,己卯恩科進士成。

辛巳初元改道光,孝廉方正有嘉聲。

道光癸巳卸知縣,揮別臨城返故城。

乙未柏鄉知縣署,大興知縣己亥升。

甲辰招惹美人慕,俊美豐儀被議閫。

回籍黔陽還主教,龍標書院育學生。

道光庚戌沅州去,兼講明山書院能。

學識淵博人仰敬,一時名士出其門。

咸豐四載歲甲寅,複建五通神廟興。

碑記撰成功德在,嘉名美譽競相臨。

普明寺內吉祥現,鐵樹開花五月成。

六月重修城隍廟,鼇山東嶽擴修頻。

七年縣境起大風,過處人傷畜斃崩。

屋宇摧折林木拔,冰雹墮地如磚層。

九年己未籌糧餉,開復原官喜笑頻。

教授補成加五級,廢興自看命來行。

咸豐辛酉長毛到,火藥庫存在普明。

冬月初七兵火毀,翼王罪孽不超生。

倖存鐘鼓樓完好,無損清音敲擊頻。

同治二年八月間,翼王部將回師鳴。

東征托口黔城亂,百姓無辜遭禍兵。

同治三年山水發,江漂廬舍眾心驚。

民田過半遭摧壞,耕治數年不可興。

乙丑丙寅接大水,山洪暴發毀黔城。

黎民命苦連遭罪,沅水雪峰盡哭聲。

同治六年丁卯歲,郅堂八十有餘齡。

精神矍鑠面容好,重赴鹿鳴厚德評。

同治八年逢己巳,龍標書院又重新。

門堂房舍備清潔,規模壯觀勝昔營。

相聚名流皆和韻,師生酬唱有帙成。

潛心佛道晚年更,沐手焚香意志誠。

同治九年遭久雨,縣城南北塌城根。

黔陽知縣符為霖,立志補修慰眾心。

數十丈垣重修好,礟台移置免民驚。

十年辛未毒包穀,食者死亡能殺人。

掘伐連根方殆盡,平民亡故已多名。

壬申大水黎民懼,洶湧奔騰氣勢驚。

咸豐己未嶽溪村,黃氏門中誕澤生。

光緒十四戊子歲,入貲內閣黔陽人。

明山書院原講席,內閣中書優貢生。

師範學堂西路建,志心礦業甚為勤。

常甯水口開鉛礦,又往平江金礦屯。

開設公司及礦局,商人厚利惠平民。

籌防東事募鄉勇,調領洪山武靖營。

光緒二十三年後,回鄉整頓衛湘軍。

新軍募建不遺力,統領巡防二十營。

漵浦芷江鉛礦出,集資開採黔陽金。

辰州住紮洋操領,統領毅安彪悍營。

百日維新遭連累,戊戌政變避行人。

庚子風雲相繼起,瀏陽才子唐佛塵。

澤生相救蔡松坡,強扣松坡不放行。

庚子六君刀下鬼,飲冰室主得逃生。

同年日本觀操練,王照往來亦甚頻。

光緒壬寅駐嶽州,新堤土寇緝拿平。

再次入貲為道員,考察礦政詳練兵。

回湘創辦沅豐後,礦務公司西路精。

癸卯檄綜營務處,湖南忠字旗五營。

是冬去職母憂故,遂返黔陽不出門。

次歲甲辰天下亂,廣西匪起柳州傾。

湖南危急靖州寇,巡撫陸君起澤生。

率部前行援桂旅,少兵擊眾震敵人。

朝廷降敕褒嘉獎,忠浩名聲播北京。

酷暑夏天鬱瘴癘,士兵相繼短衣行。

短衣芒蹻獨徒步,深入敵營探匪情。

忠浩遘疾膨病重,治軍如故仍嚴勤。

餐風宿露軍心穩,亞發軍卒不敢臨。

捷報上呈皇帝喜,群臣讚譽有嘉聲。

因功論賞尋常事,題授狼山鎮總兵。

忠浩請終格外制,道員改署總戎稱。

是時岑撫駐桂林,檄與議事兩相稱。

奏署右江鎮總兵,服闋實授始成行。

功成名就黃忠浩,未幾欲歸乞假頻。

再至武昌營務處,統兼湖北省防軍。

荊襄水旅受節度,綜理長江水師營。

宣統二年入四川,兵備教練總辦行。

旋升四川提督職,旋乞欲歸鄉裏成。

宣統三年辛亥歲,浚湖爭路紓災頻。

路過長沙巡撫蒞,黨人謀事苦餘巡。

武昌革命方萌動,烽火悄潛湘水濱。

顧慮新軍生異志,下席揖請再三頻。

殷勤致語謀軍事,中路巡防屬十營。

受事三天鄂亂起,新軍嘩變欲臨城。

時方九月朔風疾,協統良臣逃遁行。

鶴唳風聲草木兵,長沙天色晦難明。

是時忠浩方晨謁,隨伴誠格出大門。

撫諭再三無作用,新軍洶勢不能平。

眾推誠格都督事。誠格間道出黔門。

召啟水師師亦變,投江未遂待餘生。

軍門忠浩猶留署,火起護弁強出行。

才至門前遇亂兵,澤生被執不從生。

兵丁劫走黃忠浩,撕扯推揉毆打頻。

沿路不停加謾駡,刃傷臂股至吳門。

城樓遇害天陰暗,大好河山送亂兵。

奉喪歸程親友哭,緣塗設奠盡啼聲。

長幡百里皆哀戚,路目驚疑屢語詢。

剩有黔陽遺草稿,薄書一冊記平生。

哀哉忠浩黔陽子,爵位提督喪亂兵。

同治壬申五月末,祖乾降誕土門村。

蘇園原是書香第,代出諸生並舉人。

始祖拓園稱勝地,廣西試用一縣丞。

乾隆丁巳開基業,卓越帝衡太學生。

奕葉相承成望族,子孫繁育譽黔城。

孝廉方正謝家瓚,肇啟簪纓澤土門。

天相繼承門戶盛,蘇園仕宦代有人。

祠堂修建壬辰歲,庵院構成清水濱。

繼祖開園山野樂,慎齊仁寀是增生。

仲書郡貢謝光篪,主講龍標書院生。

宗倜偉仁明敏性,持身端厚學深純。

呼童莫放牛羊牧,留待清明臥醉人。

廬墓三年僅啜粥,醉花窗集四卷存。

寶山老宿祖乾父,賦性剛直大局衡。

喜誕孺子祖乾出,禎原蘭圃號鍾靈。

速成師範高才子,候補河南知縣應。

致力鄉邦文獻彙,關心社稷賦詩文。

頤樓建後鑿春草,芝玉草堂相應呈。

喬木周圍作護衛,蘭花院內任香盈。

味蘭軒望蘇園景,世外桃源勝地成。

執教龍標書院後,奉公克己楷模行。

隱居林下田園樂,下自成蹊桃李紛。

戰亂頻仍難坐視,揮毫書寫內心聲。

郁文學校碧泉畔,謝氏家乘繼祖名。

甲午鄉闈拔貢生,謝門祖禹字堯臣。

歲逢庚子再膺鼎,直隸知州加花翎。

癸卯京咨部引見,貴州候補貢差營。

留學日本宏文院,光緒卅一乙巳春。

畢業宏文警政科,電召回省丙午橫。

辦籌學校育巡警,巡警總局專辦任。

光緒卅四歲戊申,漾頭厘局正辦臨。

改元宣統庚戌歲,就任開州開下文。

改署貴州八寨廳,同知直隸有賢聲。

辛亥道員以選用,入都靚見阻行程。

武昌起義清革鼎,民國初年啟返旌。

退隱家鄉不出仕,林泉終老葬斯身。

北京大學文學士,基夏繼承祖禹聲。

光緒甲申誕芑濱,道豐從洛譽危門。

後來享譽全中國,人體風波上海存。

日本留學前後再,宏文振武有聲名。

學成歸國湖南省,師範學堂南路申。

重渡東瀛求再學,士官學校學工兵。

戊申畢業回湘省,載譽歸來有美名。

就職提調督練所,庚戌赴試成舉人。

旋回湘省協軍去,西路巡防管帶營。

督練公所糧餉科,隔三差五勉從任。

游心著作關時世,撰寫詩文作證明。

宣統三年辛亥變,都督府內參謀成。

湖南國民日報創,唐蟒創辦作友情。

旋即不久赴鄂省,總統參議武昌城。

總統諮議北京去,改朝換代洪憲生。

民國五年正月初,護國軍隊吳傳聲。

攻克漠濱攻托口,初三繼續克黔城。

新任知事羅世彝,卸任知事彭博孫。

相約逃入平民家,大難不死得免身。

中華民國歲丁巳,就任湘督官長行。

旋赴北京進學校,陸軍講武學堂任。

戰術教官才未久,工兵參戰集團軍。

工兵材料廠求闕,廠長首任身力行。

民國七年直系軍,湘軍敗退別黔城。

三師一旅遂盤踞,遠控洪江收稅銀。

二月十三風雨變,黔軍顯世劉將軍。

盧濤攻克黔陽縣,易幟換軍不更名。

癸亥北京內閣改,被派邊藏勸業任。

經費無著轉赴閩,同學伯川入幕營。

民國十三甲子歲,派往臺灣考察行。

歸後遊台日記著,嘉興湖上有嘉聲。

南湖煙雨鑒亭上,安不忘危有政名。

民國丙寅五月夏,諮求租界力查禁。

美專人體寫生事,沸沸揚揚好折騰。

上海揚名劉海粟,模特問題費爭論。

北伐軍來上海後,投奔奉系韓麟春。

奉軍代表北平駐,南北戰爭作調停。

居住北京長期計,平齋五十自述成。

商務印務鉛印本,回憶戊戌庚子雲。

之後西安慈利走,禁煙就職兩地奔。

南來北往許多歲,始返黔陽老縣城。

己卯秋天八月後,臨時參議當選成。

隔年又往浮梁去,就任專員謀利頻。

三十六年丁亥歲,黔陽競選喪鐘鳴。

國大代表成虛幻,招惹壯飛伏禍根。

三月二十五,壯飛率匪屠黔城。

道豐逃匿往江市,龍尾場村隱匿身。

楚漢宮中幫會毒,清江殺害危芑濱。

祖乾長子名基善,嫉惡如仇號孟恒。

世住蘇園成隱士,不甘寂寞踏紅塵。

練成文武雙絕藝,欲售帝王卻不成。

混戰軍閥紛割據,河山一統夢中吟。

國無君主臣無靠,家有老父要叮嚀。

北伐秋收還抗日,回鄉剿匪是非明。

歷經土改兼三反,躍進四清社教

文革難逃污點帽,遊街批鬥儼如

自從粉碎四人幫,摘帽淘汰紅衛兵。

一九八零生命逝,荒山野嶺草花

蘇園繼續風光再,遺老紛紛作抗爭。

門匾依然顏柳體,三家鼎食等鐘鳴。

龍標貴胄江湖浪,萬里河山日月明

返俗還鄉謀俸祿,移形換位不鑽營。

機關企業皆流浪,毀譽交差漠辱

百廢待興謀出路,旅遊興市唱黔城。

友平一語驚天下,克立十年誤眾生。

佳武溫情成甚事,舒曦狂語惠東鄰。

華天耽誤三年整,古鎮旅遊聽罵聲。

遊子歸鄉多怨歎,人相對淚盈盈。

古往今來文化慘,焚書肇始在先秦。

獨尊儒術漢朝唱,魏晉風流禮滅心。

三武一宗催佛法,雍乾盛世獄頻行。

堅船利炮淩中土,鴉片福膏毀國民。

五四崇洋多媚外,文革禁士並殺生。

今年完小牆垣毀,他日機關又搗城。

試問蒼天蘇醒未?杞人憂天日月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