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洪江市黔城蟠龙山

(2007-08-22 19:38:49)
标签:

文学/原创

分类: 自言自语
 
洪江市黔城蟠龍山旅游路线:安遠門→潕水→龍陽洲→渠江→甕城→天臺進步→渡仙橋→盤龍嶺→真武殿→補衲石→奉佛閣→呂祖殿→危橋→補衲石→修竹、丹灶、石床→杜香泉→絕頂→燕子岩→盤龍岩→盤龍平山→宝塔山→盤龍岩→燕子岩→大殿→真武殿→渡仙橋→天臺進步→甕城→渠水→龍陽洲→潕水→安遠門

黔城蟠龍山寺景点:祖師殿、關聖宮、觀音閣、瞰江亭、攬翠軒、沁詩泉(龍涎井)、蟠龍台、漱雪橋、擷雲樓。

黔城蟠龍山寺外景点:天臺進步、渡仙橋、盤龍嶺、财神殿、真武殿、南岳殿、攬翠軒、瞰江亭、圣阴图腾、土地祠、弥勒山、呂祖殿、雷神殿、祖師殿、觀音閣、沁詩泉(龍涎井)、關聖宮、補衲石、修竹林、丹灶窟、石床龛、杜香泉、燕子岩、盤龍岩、盤龍台、宝塔山、中央山、红岩山、金牛寨、无名湖、桃花源、蟠龍瀑布、蟠龍谷、蟠龍溪、蟠龍湖、山门。

清同治十三年《黔阳县志》卷第七《山川考·一》载:蟠龙山,县西南二里,沅水南。入山口有石勒“天台进步”四字,相传为寒山、拾得修行之处。山中石室,壁间题字皆篆籀,俗无知者。后圃有补衲石,相传为明季有宦者逃禅于此。外为“杜香泉”,味清芬。缘磴而西,为“燕子岩”,极险仄,人罕梯步。又得一径至“蟠龙岩”,则以此得名处也。石状夭矫,如龙坐此。众山岚气皆在衣袂间矣。

黔城蟠龙山因山色秀美,历来为邑人登高赏景之所。且山奇物美,宜於修行,故历来多有修行僧侣皆结庐於此。建梵刹塑佛像,於禅讲之余,亦吟哦、书丹。并与邑绅、宿儒交往,广弘佛法。蟠龙山自建寺后,与对岸龙标山普明禅寺、水口山鳌山寺鼎足而三,成为当地三大丛林,广接招提。历代皆有高僧大德或卓锡、或挂锡,称盛当地。

唐朝天宝年间(752—755),“诗家天子”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於唐天宝七年(748)到达龙标。七年任期中间,常纵情山水,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其中《龙标野宴》诗即浏览蟠龙山时写:“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多年后,等王昌龄离开龙标,由龙标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那时,日本高僧空海(遍照金刚)则来到中国求法,顺便将中国文化到带回了日本。可能他曾经来到龙标,看到了王昌龄在龙标贬所著的《诗格》二卷、《诗中密旨》一卷。所以,就在他的《献书表》中也说到《王昌龄诗格》一卷。在他所作《文镜秘府论》也就自然述及王昌龄评诗之语。

蟠龙山佛寺,几易其名。唐澧州夹山善会传明禅师法嗣蟠龙可文禅师(831—905),於唐僖宗光启二年(886)创建蟠龙寺。宋文僧道温文莹,建立金銮寺。元中峰明本禅师法嗣莲峰崇照禅师(1320—1361),建蟠龙山寺。到了明代时,仍然为蟠龙山寺。清黔阳蟠龙山心闻合达禅师(1618—1683),蜀人。初参燕居德申於黔之福泉,后往武冈云山,再谒燕居德申,机缘相契,得印证。付法偈云:“蜀水直来楚水弯,唯有黔阳巨石尖。行到蟠龙筑破指,拖声欸气叫苍天。”开法黔阳蟠龙山。山麓有留云寺,紫霞禅师住持;山腰有长嵌寺,苍壁明睿禅师住持;山顶为蟠龙山寺,心闻合达禅师住持。开山为唐朝寒山、拾得二大士。王昌龄被贬龙标县尉时,曾在此有诗作歌咏。

清沅州明山太和禅院长明性炅禅师(?—1670),号长明,蜀东石氏人。幼年礼极初老宿剃落。复从渤水法师学习大乘经论。昔年曾遇象牙和尚,知有教外别传事,虽看教中语言,知非极则。廻上黔中思南东山,参礼颖秀真悟和尚,直叩临济宗旨。尝立愿不睡。夜静坐间,忽然如人拍一掌相似,不觉通身汗下。一日,颖秀真悟上堂,出而问曰:“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是何人境界?请和尚道破。”颖秀真悟云:“高高处观之,不是低低处,平之有余。”长明性炅又问:“千差万别,不出这里。”颖秀真悟云:“切莫错认。”长明性炅便喝。颖秀真悟云:“这一喝,落在什么处?”长明性炅云:“当阳突出已相呈”。颖秀真悟云:“却是阇黎道破。”颖秀真悟行道楚之辰州酉阳,长明性炅随师同住辰州龙山,任维那事。纪纲龙象,日夕激扬,声名大振。以帅众多年,志欲居山。颖秀真悟付曹溪正脉源流。初住澧州慈利七星山。

清康熙三年(1664)甲辰,长明性炅应众请,出住沅州明山太和禅院。康熙四年,长明性炅莅临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作《龙标山晚眺》:“闲步清江上,游鱼自往来。青山烟外赏,白眼世间开。喝石连云走,拈花带露回。蓬门应未掩,待月且擎杯”。后又游对岸蟠龙山,访破山海明法孙,燕居德申法嗣心闻合达禅师,作《过蟠龙山》:“秋江浅使碧沙明,引入渊源一派清。转盼老龙蟠杖底,风云相送浪头平”。康熙六年(1667)丁未,归辰州龙山,扫颖秀真悟塔。复上沅江。过浦市,被众请住浦峰寺,大肆修复。三年后,百废具兴。明年示微疾,叮咛训众,努力办道,端坐而逝。有《浦峰长明炅禅师语录》一卷行世。法嗣有法柱海栋、止岸海慈二人。

清康熙五年,黔阳县知县张扶翼《游蟠龙山诗》曰:
石磴盘空入翠微,凭山佛阁静朝晖。
洞深壁合泉流细,径僻云闲客至稀。
历历川原依草树,飘飘蚱蜢傍渔矶。
升高望远双眸豁,烟火城闉秋四围。
由此可见当时蟠龙山的景况。

向文焕,字亦庵,黔阳山门人。明末孝廉。明永历八年甲午科举人,官贵州梓潼县教谕,陛贵州湄潭县令。明亡后,绝意仕途,隐居烟溪。入清不仕,以遗民自乐。诗文卓然成一家,生性孤傲,不随流俗。向文焕幼孤贫,嗜文学。绩学淹贯,贤俊皆为倾倒。性崖异不谐俗。身经明末战争乱离,时平,无复有仕进意。惟肆力於诗歌古文。自明中叶后,俗学浸淫,以襞積剽窃为能事,又矫入於凄清幽冷。有识者目为“文妖”、“诗魔”。向文焕初住山门,孤贫,嗜文学。绩学淹贯,贤俊皆为倾倒。南明昭宗桂王永历七年(1653,清世祖顺治十年)癸巳,偶游烟溪,见其平原广漠,环野皆山,心悦之,得烟溪隐君子邱士琳助以良田十八亩,遂家於烟溪,筑孤云亭。向文焕生长於楚西,既受外来流寓文化的影响,又承五溪地区传统文化的熏陶。凡所述作,多冲和恬适之响,骎骎窥见古人堂奥。诗稍阑入竟陵窠臼,而五字清而能腴,似亦厌弃其旧学而欲跳脱之者。诗文卓然成一家,盖此法中豪杰士也。其五言诗成就最高。有《孤云亭》四卷,版存湖南出版社、湖南图书馆。

清康熙八年(1669)己酉冬月,黔陽孝廉方正向文煥撰《游蟠龍山記》:
己酉暮秋,向子亦庵將游蟠龍,與廖子長公、黃子子鉉、向子復旦、吉水歐陽孝先,出安遠門。始命舟,王子敢臣從後至,遂與諸遊人會於岸次。
既登舟,自潕水渡龍陽洲,溯渠江舟行。步步望山,甕城沿岸,竅石嵌空,水激有聲。乃涉淺瀨達岸。舍舟,穿徑入平疇,數百畝阡陌交通。緣細路行數百步,略不經意,田盡,山漸合。壁皆赤色,額曰:“天臺進步”。
緣溪行,溪中一石,截流而峙。王子指曰:“石中空,旁入,可容數人。”舍之不顧,折而入,度石砌。砌下隙處,仿佛若水門。王子曰:“是李灣潭先生‘渡仙橋’。水失故道,橋遂湮。石磴磷磷。”梯而上,茅舍數椽。籬外垂楊嫋嫋,為王子莊。
遊人小憩,出故道,踰峻阪。王子在前遙呼,眾愕然。乃從莊後出其徑前也。詣遊人岸,幘躋磴道。數百尺遙,見石洞間,薜蘿倒掛。王子曰:“洞中有石牀,壁間字,皆篆籀。”荒徑雲封,不可往,遂不往。
度危嶺,小憩。複梯磴數百尺,杉松塞覆,細磴曲折,清涼沁人肌骨。去真武殿,僅咫尺路。不欲即至,故紆以拗之。諸遊人憩樹下,有頃,蟻行曆曲磴。一僧貌甚臒,補衲石上。桔柚離離,遂造殿。遊人先後至。小憩,入後閣。閣奉佛,半在岩下,氣陰森。坐久,淡人思慮。石壁有詩,點畫斷缺,不可讀,遂出。
步簷石壁,嶙峋百尋,色赤甚。仰見呂祖像立石龕,龕架空,垂壁外,若將飛去。遊人欲上,鬥絕不可攀。然必欲從他道窮之。右壁鐫張容園先生詩。讀畢,渡危橋,過補衲石。左穿修竹,岩下丹灶、石床。王子曰:“明代宗時,宦者年七十祝髪,坐石床三年,無履跡。將亂,辭去,莫知所終。”
出,折下曲磴旁,得石徑,略之。傍林,轉小徑。路如帶,細草青青。複得磴道。舍之,取徑,看泉。泉之名曰“杜香”。上多杜蘅芳草也。掬飲,寒香沁骨。泉旁細花,紅白數點。山半有岩,湧出向空。遊人爭欲往。王子止之。
返向所舍蹬道,躡而登。不盡百級而憩。人各據一磴。有頃,陟嶺。嶺窮,磴亦窮。西瞰金鬥山,若在足底。潭水淵然可掬。
南繞山后,或降或升,遂至絕頂。一石如車輪,苔蘚斑駁。去山根萬尺,目眩、心悸。孝先立石上瞰之。無論城、闉,煙火千家。大角、紫霄、皆在指顧。兩江水,如白氣一縷。近頫,阡陌、屋舍儼然。身在秋色中,眾人爭以秋色獻。頃之,雲自山谷中出。微風蕩之,片片飄忽樹間。向子歡然曰:“秋山,宜淡,霜林、黃葉,正須白雲點綴。”乃返磴窮處,諸子盟曰:“必踞盤龍岩始快!”遂踴躍披榛,往踰小峰。草樹蓊鬱,松徑滑,履不能著,搜奇良苦矣!乃猿引,穿松徑入,石阪荒寂。有龕垂垂將墜。王子曰:“是向所仰呂祖像也。”眾喜甚,出不意,乃大呼噪。逼前下瞰,心魂肅肅。昔亭其上,今破瓦、斷椽無存,亭亦廢。
至此,遊人意頗足。向子曰:“向所略石徑,當一往,以了此遊。”諸子許之。於是返石徑。臨鏨谷,危甚。蟻而渡,足所著處,目即注之。竇間積泉,落葉如遊魚。屏息,不得轉眸。既渡,得平山,上可結茅齋數楹。隙處,多香餌草,香特異。復旦拔數百本,命從人肩之。
再返佛閣,足與心目俱勞,遂命觴。久之,謀歸。便覓向路。王子邀入莊,設雞黍蔬果雜陳。廖子縱飲。諸子懼舟危,飲不欲多。
辭出,返山口。牧童四五,折樹枝成屋,拾敗葉以代陶瓦。至江岸,乃返棹,渠水流急。向所望竅石,目不睱接。徐棹入潕水,逥望山際,瞑色黯淡,不能辨。
是日,意各有餘。黃子訂再游,許之。
                      康熙八年(1669)己酉冬月,黔陽孝廉方正向文煥记

清黔阳蟠龙山宗信(1638—1707),黔阳石一里(今湖南洪江市湾溪一带)人,俗姓名黄,家巨富。让财产与兄弟,登大云山祝发为僧。后参破山海明法孙、灵隐印文法嗣安江广福山胜觉寺密印禅师,得嗣其法,为临济宗第三十四世、破山海明禅师下四世。
尝夜梦神授《弥勒上生经》,并与木鱼。醒来,果得经书、木鱼于床头。遂毕生师事弥勒,诵经、持名、礼忏不辍。发愿上生兜率天,亲近弥勒。
康熙四十六年八月十五日示寂,荼毗时,刚见火起,即有虚空诵经声,云霞上绕,缥缈而去。时寺众共见,以为奇瑞(见同治十一年《黔阳县志·释道传》)。

同治九年(1870),黔阳蟠龙山寺毁于火灾。
同治十一年(1872),由邑人王述谟捐资重建,复名“蟠龙山寺”。同治十一年嘉平月,王世牧撰《蟠龍山寺記》:
蟠龍山寺,舊為王氏別業。山勢蜿蜒,周回六裏,高出群岫,可瞰江城。巨石嵌空,能容數十人。前明改為庵。因地佈置,隱倚懸岩,內奉諸佛。前建“祖師殿”,左為“關聖宮”,右為“觀音閣”。
游者初從“天臺進步”,躡蹬五百餘級,有亭曰“瞰江”。再百余級,稍平,為“攬翠軒”。石青山碧,延佇為佳。由是入岩口,至殿禮佛。殿旁井水一勺,曰“沁詩泉”,一名“龍涎井”。山僧瀹茗,足療塵渴。山后怪石森立,雙龍蟠其巔,有“蟠龍台”。
近庵數百武,大松十余圍,高可百尺,古幹龍拏,濃蔭滴翠。過此則白雲蒼靄,斜封小徑,有溪一灣,潺潺橫瀉。浪漱石齒間,磊石為橋,曰“漱雪橋”。
又數級,危岩絕壁。攀緣而上,則生面別開。俯瞰數百里,群山拱若牙笏,有“擷雲樓”。翠竹成窩,青山作障,令人意遠。左支五折而進,供呂祖各仙。庵前梨樹一株,疏秀如畫,數百年物也。邑之名勝,以是山為冠。山之幽,以石龕為尤。
同治九年(1870)毀於火,今王氏槐堂述謨,世孝昌鍾,力任斯役。更於左右,翼以樓,餘復舊觀,而結構精緻過之。
登斯山也,望古興懷,或官或士,或遊人遷客,當思何以與山並傳不朽,其必曰:龍德大人屈伸變化,以相輔於中正而已,區區遊眺為哉!

王述谟,字槐堂,黔阳县长坡人。邑廪贡生、候选国子监、钦加理问衔、诰授奉直大夫。山西省汾州府永宁州知州王继贤之子,例贡生、蓝翎五品衔谢廷辅之岳父。

破四旧年代,寺毁,片瓦无存。一九九三年春,由邑人高云麓、周国栋、谢肇芬等人发起重建,仍名“蟠龙寺”。一九九六年冬,沙门心照从洪江嵩云山来此住持,更名为“照空禅寺”。在心照来之前,这里佛道合流,信士盲从如云。心照来之后,将寺院整风一肃,到现在,已经是佛道分家了。在寮房边,有山壁状如大肚弥勒,而心照又是专门修习弥勒净土法门的,遂发愿将此建立成弥勒道场,广弘大化,不遗余力。
沙门心照住持其间作《登蟠龙山照空禅寺(组词)》:

秋霁

放眼山城,任晓霁轻浮,烟雨悄落。锁水虹桥,连山蛇路,纷纷自投罗幕。树间栖鸟,悠然宛唱乡间乐。问谁有,满腹凌云壮志画麟阁?
城是故垒,水仍西流,日月当空,遥想横槊。听西风、清寒正逼,方愁怎把此生托。闭眼浮生无善恶。暮鼓初起,云板连续晚钟,梦中谁听、道家牛角?

渡江云

乘舟徐望远,蟠龙如卧,随意好风光。恰柳溪烟雨,金斗斜阳,相继射沅江。龙盘虎踞,依稀是、如画苍茫。渔舟歇、笠翁垂钓,梦里忆高粱。
堪伤。晨钟暮鼓,逐渐飘零,问华严谁唱?犹记取、千年古镇,喧闹凄凉。一桥横渡南北,浑忘却、河满渔阳。回首处,江潮正打城墙。

水调歌头

梦里饮醇酒,醒后看山花,闲来人是花影,原是月西斜。忽听晨钟敲响,终悔平生浪荡,蜡脸泛红霞。偶忆禅师偈,恶梦去天涯。
斩烦恼,悟生死,泛云槎。悠然转眼河汉,何处是仙家?跳出轮回三界,不在五行疯转,潇洒度年华。但笑红颜老,总把玉容遮。

木兰花慢

正登高吊古,江山在,给谁看?听潕水沅江,涛声迢递,云树风幡。谁知满江历史,仅唐诗、三五白云间。借问谢家燕子,何时结伴重还?
疏灯数盏,照梆声打到了更阑。总暗夜情歌,晴天积雪,难逃清寒。拟将一帘幽梦,换唐朝禅意对云山。愿守青灯黄卷,消磨襟上痕斑。
丁丑年正月初五日作

八声甘州

把卅年荣辱付江天,浮生付清秋。见年华凄紧,春秋冷落,月照红楼。对镜无言无泪,渐渐客心休。闲里临窗看,逝水东流。
乍醒沉迷世界,晓春风秋月,总被痴收。望枕边落发,岁月不停留。看他人、老生病死,倒不如,独自登兰舟。生缘尽、天宫净国,销我清愁。
1996年秋深

雨中花(二首)

(一)
怅望秋风,客身何处?青春误锁雕鞍。坐老红颜,争知帅服皇冠!窗外天边明月,枕前梦里家山。忆儿时清笑,浪旅清愁,和泪轻弹。
枯藤老树,人迹板桥,谁辩北美南韩?辜负了、春花秋月,礼拜阿难。犹记灵山会上,破颜微笑驱寒。深山破庙,青灯古佛,远别诗坛。

(二)
人立西风,笛吹河满,红枫叶落离鞍。懒带皮裘,只为素鄙衣冠。回顾家园花草,应知我去他山。纵门前流水,梦里炊烟,随泪悄弹。
南寻衡岳,东进九华,游客北美南韩。谁道得、老生病死,知易知难。闲坐红颜渐老,乐咏白雪飘寒。晨钟暮鼓,青灯黄卷,偶忆诗坛。

石州慢

入夜风凉,山寺冷清,闲望明月。谁家玉笛悠扬?几处疏灯明灭!岸涛清远,拍来唐宋烟云,纷纷灌我声呜咽。无语对青山,泣声何曾绝!
心折。梅花离驿,青鸟远来,别愁猖獗。长忆离人,负我多年心血。故人何在?相思满纸如江,梦中难补金瓯缺。浮世滚尘沙,笛残余清越。

贺新凉·咏王少伯

怅望沅江水。贬龙标、梦边吟赏。酒边酣醉。回首洛阳亲友散,身在伤心之地。更不复、旗亭笑泪。野宴龙标明月伴,问流人水调谁来品?离别恨,浪波洗。
平生空负冰心志。更有谁、萧萧易水,任秋风起!走马江湖为底事?憎恶赵高而已。得神笔、江淹堪恃。试看倾朝衣冠士,但斗鸡、蝶戏梅花蕊。荣辱事,可知矣!
                                                        1996年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