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 国 藩 谈 写 作 文

(2014-12-08 07:52:54)
标签:

育儿

曾国藩

行气

作文

家信

谈古论今

      

 

说到曾国藩,读者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曾国藩家训。在《曾国藩全集》中,他写给几个弟弟和儿子们的家信,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些大量的家信很早就被编辑成专集,成为了人们阅读的曾国藩家训。它们是曾国藩的思想意识、人格道德、学术观念以及教育见解、家庭与人生态度等最真实、最直接的表达,道德文章,冠冕一代,历来受到世人推崇。

在曾国藩写给弟弟们和儿子的家信中,鼓励和指导他们的读书学习,有多次谈到了作文写作的问题,他对弟弟与儿子们的教诲,在今天读来,也不乏真知灼见之处,特别是针对当今时代,中小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弊病,具有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尤其是今天做语文教师的人深思。

曾国藩说,创作这件事情是劳神费力,伤害气血,劳损精力的体力活,所以不可多做。但是,写作又最能锻炼人思维的缜密,所以可以用写作来检验自己对义理的掌握。也就是说,曾国藩认为凡是写作都要有灵魂有思想,有义理在里面,否则就不要浪费经历! 

     曾国藩认为,作文当求议论纵横,才气奔放,作如火如荼之文。文笔平沓不超脱词意平庸,无才气峥嵘之处,都是作文的弊病。他在给两个儿子的信中说:少年文字,总贵气象峥嵘,即东坡所谓蓬蓬勃勃如釜上气。曾国藩强调作文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要人云亦云,随众附和。他说;凡大家名家之作,必有一种面貌,一种神态,与他人迥不相同。

为此,曾国藩还在另一信中,具体举例阐述道:(诗文)命意之高,须要透过一层。如说考试,则须论科名是身外物,不足介怀,则诗意高矣;若说必以得科名为荣,则意浅矣。他在给儿子的信中说:凡诗文欲求雄奇矫变,总须意有超群离俗之想,乃能脱去恒蹊。

这里,曾国藩主张青少年作文,要立意高超,命意不凡,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雄壮之志,要表现出一种朝气蓬勃的峥嵘之气。而不是只会写作一些四平八稳、优柔委琐、空泛平庸的时文,或者是人云亦云、处处小心惟恐出错的东西。

     曾国藩特别提出了作文的一个重要概念——“。他在给儿子的信中,结合自己对司马相如、韩愈、杨雄等古代著名作家的分析说:行气为文章第一义,卿、云之跌宕,昌黎之倔强,尤为行气不易之法。。后来又给儿子写回信说:尔问文章雄奇之道,雄奇以行气为上,造句次之,选字又次之。为此,曾国藩还分析说:文章之雄奇,其精处在行气,其粗处全在造句选字也。余好古人雄奇之文,以昌黎为第一,杨子云次之。二公之行气,本之天授。至于人事之精能,昌黎则造句功夫居多,子云则选字之功夫居多。

      曾国藩在给儿子的信中,总结了古代文学名家名作的四个特色: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古人绝好文字,大约于此四者之中必有一长。

      曾国藩所说的,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似乎比较抽象,其实我们在阅读和写作时,都可以感觉和体验得到的。古往今来,任何一篇优秀出色的文章,都有一种明显逼人之,这即是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才气、文气、气魄、气势。它既是思想观念和主内容旨的,又是语言修辞表达形式和手段的;既是文字表象可读的,又是内涵深层体味的;既是可以转述解说的,又是读者意会不可言传的;既是作者文字写作水平的表现,又是作者作为人的素质修养的反映。反之,越是缺乏这种的文章,就必然越是平淡平庸之作了。

      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曾国藩的这些关于作文的见解,对于今天的语文教师与学生作文,仍然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借鉴参考

    

 

                     杨四祥 编辑整理

                   2014128日星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