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防止粉尘爆炸,勿忘科普给力----以“昆山爆炸”为例

(2014-09-06 14:37:06)
标签:

爆炸

粉尘

昆山

科普

安全

分类: 其他

今年8月2日,昆山一金属加工厂因粉尘引起爆炸,死伤惨重。这一巨大的灾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相关的报导见网络(如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140803/015919896125.shtml)。

出现这类灾害绝不是天灾。昆山涉事企业的5名负责人当天就被控制,而该城市的相关官员也会以渎职问罪。现已查明的爆炸的原因有5,无一不违背了国家相关的规范。而这些规范,现在已发展得近乎完美,照章办事,就是有点事故的苗子,也会被遏制。

但这类人祸,在我国近年来还接二连三的发生,今年就出了7次。如何能避免?现有关部门已发出好多红头文件,有的企业也在拉网排查。因我近来一直关心药物知识的科普。就防灾一事,忽闪出一个念头:做做相关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老百姓知晓,一定会对防止粉尘的爆炸给力。下面给详细的说说。

 

社会默认,相关工厂企业头头懂安全生产,他们是防止各种生产事故(包括严重的粉尘爆炸)的责任人。没有安全,怎么能持续生产呢?但让他们自觉的严格执行规范、防止粉尘,却不一定靠得住,需要外力监督。在经济利益面前,还是有人敢踩人命关天的红线!在事发之前,企业老板或有侥幸心理。生产优先,安全环保措施能拖就拖。何况配上安全设施要投入,要检修,要暂停当前的生产,就这样“多年也没出什么事”(出事有偶发因素)。昆山这次事故后,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被抓,将被起诉,各种赔偿罚金肯定会使肇事企业破产(咎由自取,也是罪有应得)。

 

对厂方安全生产的严格监督,是由地方政府部门执行的。现实是对于负有监管责任的地方官,有的人也指望不得。在未出事前,那些官员们考虑的是GDP、是税收,是做出政绩。他们的屁股往往坐在企业一边,那里会想到可能出现最坏的情况呢?在这种治下,地方的安全监管部门可能做成了摆设,监管会变味。大抵不会拨足够的人员经费、添置优良的设备来监管;就是监管也底气不足(担心吸引投资、影响地方的GDP)。这次昆山爆炸后,监管人员表示的无奈很说明问题。如在监管时,再被企业方“公关”,检查就成了“演戏”。

 

而对常年在粉尘弥雾的环境工作的工人,是可能的爆炸事故最大的受害者。这次昆山爆炸,就导致了75人死亡,185人受伤。该车间的工人,几无全身而退的。照理,他们有意愿去关心和做好所在车间的防爆工作,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可是现状呢?工人们大都文化不高,知识欠缺。国家规定的上岗前培训基本上都被那个厂家给忽略了。对安全生产的无知,会使他们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

 

怎么办?能否把相应的知识传播到工人中去,来增加安全生产的保证。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能使一些工人朋友们知晓,会出现什么状况?

 

工人们如知道对近年来国内粉末爆炸事故工厂的诸多案例,种种教训。多半会产生联想:我所在的厂,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也即,我有没有被炸死炸残的危险?有危险该怎么办?

如警示了那些会有粉末爆炸(面粉厂、纺织厂、金属加工等)工厂的危险。知道什么设备、哪些操作可以减少粉尘的蓄积量?相关工厂的工人更会引起注意,会议论。我打工的工厂配备了这些设备没有,有木有相关的制度?

爆炸须有火源,明火不行,静电也危险。还有用电,在开启的时候会有火花。需要有相应的防爆设备,相应的措施。这些知识简直是工业生产基本常识。不局限于那个工厂。

再如,生活中的常识告诉我们,铁锅、铝锅,大火都烧不化;绝对不燃。但在铁、铝成微粉状时可引起爆炸,不专门学习是不会相信的。至于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燃烧?什么是炸?爆炸与燃烧的关系(在初中的化学教材中都有介绍),为什么金属粉末等会引起爆炸?都是认识爆炸的科学基础。懂的人和不懂的人,在执行安全防爆措施的自觉性是大不同的。

…………

 

在这次爆炸事故的报道中,我注意到了有一该厂的中层干部,是个明白人。曾向厂方提出要增加安全设施,可惜未得到企业高层的认可,后来辞职而去。为什么离开?报道没有说,也未有媒体深入(很遗憾)。我想一可能是怕遇到出事受伤丢命(中层干部需常进车间),二可能是怕出事后被“承担”责任(好多事故的处理,都会找个小官顶责)。因为有知识,预计得到危险。惹不起躲得起,一走了事。这也算是有知识的好处,知道避害。

 

当所在车间是粉尘爆炸的高危区,工人中间懂防爆知识的,(这远比粉尘导致的慢性的矽肺职业病可怕),肯定会自觉执行各种安全措施(如不在生产区抽烟等),互相提醒。如企业未不配备相关的安全设备、安全措施,会有工人给他们急!有人会强烈要求改善工作环境(增加除尘装置、配置防爆电器等);甚至会向政府有关部门举报厂家的忽视安全(新闻中说,这次还未发现有工人举报厂家的安全生产的违规);也可能有相当部分会辞职(工人谁愿冒着被炸得血肉横飞的危险,去挣那点谈不上好高的工资呢?)。这些会成为促进安全生产的正能量。与自己的生命健康相关,愿出面的就比较多(客观上是支持了厂方和政府的工作)。这里的关键是不能愚昧、无知、无畏,不能不知道自己冒的风险,只会干活。

 

科普的目标是提高所有的公民的科学素养。企业的头头脑脑,政府的相关人员(因在其位,默认有够用的安全生产知识,现实中不一定)也会获益。如果对相关灾害防范明白人较多,肯定有益处。在昆山哪个厂的董事会上,安全生产的话语份量就会重一些,就容易得到认同。(据新闻,在爆炸灾害发生的前几天,董事会中就有人提出建议,要停产减少粉尘积聚的风险。但因怕影响生产任务完成未成决议。事后肯定后悔!)

有了政府的监督,再加上与其生命健康相关的具有安全生产知识的工人、基层干部的促进给力,避免人祸就更有保障。

 

这类科普会有益,但谁来做呢。不良厂家可能推卸责任,连基本的上岗前培训都要省掉。用行政命令可以要求上岗前培训。还可以使用媒体、依靠社会的力量来做。比方电视的公益节目。这次报道昆山事件,有媒体就做了一些科普的相关视频,作为新闻的补充播放。如:CCTV的粉尘爆炸需满足三条件等,值得点赞。哪些有可能出这类事故的企业的城市电视台应该更多地播放;各种挂图、宣传册子、视频材料,甚至可类似医药界的“合理用药知识进社区”的活动,把讲座开到相应的工业园。而不要只在新闻关注期才放。相关的媒体,科学团体都可献力;民间也会有自愿者参与。这种给力,其意义也不比发生灾害后的捐款救援抢救献血等差(按医学的话:预防胜过治疗)。

 

最近风行世界的“冰桶挑战”,在慈善捐款和娱乐的同时,捎带还科普了一个罕见病(“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知识。这是科普的创新。我觉得,科普粉尘防爆知识受益的人群远不止我国的约20万的患者,很值得大家去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