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片、控释片,削峰填谷更方便
标签:
血药浓度控释片缓释片普通片依从性硝苯地平茶碱 |
分类: 药剂 |
在上一篇博文:泡腾片和分散片,遇水溃散不成片 中,我介绍了两类可以迅速崩解,加快吸收的药片。这些药片的特点是方便应用,使药物更快的起效。本文介绍特点相反的一类片剂,即会缓慢释放,长期生效的药物。
在治疗中常有多样化的需求。有一种需求是在治病的基础上,还要方便、更方便。例如,有些需长期吃药的慢性病患者,对常规的一天三次(或四次),每次一片的药物用法,感到麻烦(应为每8小时或6小时服一次,你算算多不方便)。在网上常有这样的帖子,“漏服了一次药,该怎么办?”甚至有人坚持不了服药。这被业内称为药物的“依从性”不好。据统计,依从性不好,是使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使服药更方便,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初,就陆续出现了一些可以缓慢释放的药片,后被称为长效片、缓释片。服一片药可管12小时,或24小时有效,每天只需服用一次或两次,受到医患的欢迎。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后,由于药物的体内过程,药代动力学的逐渐建立,人们知道了药物在体内的各种经历,测定出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清楚了药物随时间变化的浓度变化(参见博文:"数字化"引领用药)。尽管给出的药品用法用量可以基本保证血药浓度始终在一定范围(治疗窗)内;不过血药浓度,随每次给药后,不久就达到高峰,以后在下一次给药前,又降至低谷。即有药物量较多的高峰,也有药量较少的低谷,就像锯齿一样上下波动(见后图)。
在用药过程中这种峰谷现象,人们早已习惯,一般也不太影响治疗。但对有些疾病,还是不利的。比方说,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的峰谷,可能引起血压的波动;在药量较大的时候,出现低血压的不良反应。而且患者还有个体差异,当药物的安全性较差时,对某些个人来说,药物高峰时可能有较大的不良反应,而低谷时,又会使药物起不到治疗的作用。
有没有办法使体内的药物浓度不要太起落,而相对平稳呢?在医院里,用打点滴的办法可以做到,通过计算和监测,只要让进入体内的药物量与药物排泄的量相当,就能做到体内血药浓度基本不变。但这方法非常烦,不适用于大部分慢性病人(多半不住院)。于是,具有削平峰谷效果的、在50年代浮出的长效片,得到了重视和长足的发展。药物在体内缓释和控释技术在80年代后就成了一个药学的研究热点,缓释片和控释片现成为一种高端的药物产品。到2008年,国外口服缓、控释制剂已达300余种600多个规格,而我国已经批准的有30余种。
所谓缓释片,就是可使药物在药片中缓慢的释放出来的药片,对其释放速度尚未做特定的要求。如果加上要求药物的释放速度是恒速(或接近恒速的)的,则是控释片。无论缓释片和控释片都要求把每天服3、4次的普通片降为每天1、2次。很明显,控释片比缓释片的削峰填谷的效果更好!更理想。削峰填谷的理解可参见下面的示意图。左图是普通片单次给药和三次给药的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图,可看到血药浓度有较大的峰谷。而右图中,服用一次控释片,相当于服3次普通片,血药浓度随时间几无变化,没有峰谷,有利于治疗。
图右:普通片和控释片给药后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图
图中MTC为最低中毒浓度,MEC为最小治疗浓度
缓释片和控释片是如何改变普通药片的吸收过程呢?有好多种方法都可以达到这个效果。例如有一种方法是:把药物分散在颗粒中,在不同的颗粒进行不同的包衣,包衣层厚度和材料类型可影响体液渗透包衣膜,和药物溶出的时间。再按一定的颗粒的比例压制成需要的药片,得到缓释的片剂。
缓释片和控释片大都用于一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的。有利于依从性的提高,也能使药物的浓度变化比较平稳,减少不良反应。使用的时候要注意,要整片服用,“不要弄碎或咀嚼”。否则破坏了片子的内部结构,就起不到缓释或控释的作用。而一次服用相当于普通片2-3倍的剂量,在胃肠道里一下释放出来被吸收,还会有中毒的危险,这就是新剂型的风险。在用药时,一定要弄清楚所用药物的剂型,这在药品标签或说明书上都有明示。过量、过频服用缓释、控释片的后果会比普通片更严重。下面举几个药物的实例来说说。
像治疗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及心绞痛的药物硝苯地平片,因药物的半衰期较短,作用持续4-8 小时,需要一天服用三次。硝苯地平缓释片,则“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平缓长久,每服用一次,能维持最低有效血药浓度(10ng/ml)以上时间达12小时。”只需每天两次。而硝苯地平控释片,只需每日服用一次(30mg),管24小时,而且“峰谷浓度之间的变化不大”,对患者的血压控制有较大的好处,已成为一个优秀的药物。
用于治疗哮喘的茶碱缓释片,“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4-7小时,每日口服一次,体内茶碱血药浓度可维持在治疗范围内(5~20μg/ml)达12小时,血药浓度相对较平稳”。适用于改善夜间的哮喘。因哮喘的发作,常是清晨,晚上睡前服用缓释片,就能够保证天亮时药物的浓度能在有效的范围。茶碱缓释片的问世,给哮喘病人提供了新的选择。
由于各种缓释片、控释片属新产品,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生产工艺比普通片复杂得多,质量控制的项目也要多一些,自然价格也贵得多。对于国家基本药物和各省的医保增补药物目录中,通常为“口服常释剂型”,大都不包括这些新剂型的药物(除茶碱、氨茶碱等极个别药物的缓释剂型外)。也就是用这些剂型要自费或补差价。
这是可理解的,要把有限的经费用在保证基本的治疗上。你要根据自己的条件选用。如使用缓释、控释片,要掌握它的用法(读药品说明书,或问药师)。如不能用上这些新的产品,切记服药的时间(可用手机提醒等等),千万不要漏服,毕竟治病才是硬道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