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顿吃药60种” 危险知多少?----新闻杂议

(2011-04-10 09:16:29)
标签:

药物相互作用

药品说明书

艾司唑仑

肝功

肾功

刘晓红

老人用药

过度用药

分类: 药物误区

    在写完博文“作用“相互”----读懂药品说明书之六”时,看到条新闻,大有感触,于是在博文的结尾补了两句:“今天看到新闻 老年患者一顿吃药60种医称过度服药现象严重真是可怕!其药物相互作用谁能知有多少?我的这些博文也许会帮助几个人不乱吃药吧。”这里就该问题多说几句。

先看看这段新闻,为防链接不上(原新浪的那条新闻就无法链上了),干脆截图下来。

“一顿吃药60种” <wbr>危险知多少?----新闻杂议

由于新闻中未提到具体的药物,不便分析同时吃那么多药物,有些什么药物的相互作用,危害具体在那里。(真希望协和医院的专家能以此写出一个过度用药的案例来,教育医患双方,而不仅仅是呼吁综合门诊)。这里只能说说一般的原则,即用药的理念。

现代药学认为:同时服用2个或2个以上的药物,可能会出现药物的相互作用。“因为药物都是要通过介入生理病理过程,产生治疗效果;药物也都是要通过吸收分布等(药物代谢)过程,进入到人体器官的组织细胞,才能产生作用。在这些过程中,几个药物的不同作用会有彼此间的影响、干扰、竞争、加和、促进等等,毕竟药物都是有生理活性的物质,而身体也同时对药物有作用。”

在同治一个病的药物联合用药时,1+1不一定等于2;有时大于2,叫增效;有时小于2,叫拮抗。这是药物学的基本知识。有的相互作用会影响临床的效果,这就是在药品说明书上有一栏【药物相互作用】的原因。使用中要尽量避免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了的要调整药量。

在我的前述博文中,以艾司唑仑为例,详细解释了说明书中提到的10种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该药物与数十种药物有相互作用,或增强或减少,或增加血药浓度,或加速消除。在药物使用中需加以特别注意(避开或调整剂量)。(见博文作用“相互”----读懂药品说明书之六)“一顿吃药60种”,估计有好多同作用于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等的药物,同一个系统的都有好几个。翻开这60种药物的药品说明书(钉在一起是本书了),仔细看看各自的药物相互作用,定会使你胆战心惊。也许,在有些药物的说明书的这一栏上表明:“尚不明确”;或“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这也丝毫不能使人安心。因为没有资料,是未知因素,不等于没有药物相互作用。其实,“不管你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药物相互作用都在那里,不增不减;都在影响你的身体,影响药物使用的结果。”

在陈绍民先生主编的《医药知识(医药卷)》(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年)中说:“服药品种越多,毒副反应就越大,因为他们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加大。服用2种以上的药物,有6%发生相互影响;服用5种以上时,这种危险性增加至50%;服用8种以上的药物时,则增至100%。”“一顿吃药60种”,相互作用的发生会是个天文数字,不知是好多个百分之百。(此书系“十万个为什么”似的药物科普读物,这里推荐给朋友!)

人就那么几个系统,药物在里面发生的作用,有的抑制,有的激动,或者以不同的方式去激动、去抑制,作用会打架的。同时,口服药物都是靠胃肠道消化吸收,靠肝脏代谢,靠血液系统带至全身,以肾脏为主排泄。药物扎堆在里面被处理,彼此会有影响。

不说别的,药物在体内有个从进入到排出的过程。大都在肝脏被加工成没有活性的溶于水的代谢物,在肾脏里通过尿液排泄。人只有一个肝脏,两个肾脏,那么多药物要由肝脏、肾脏这两个工厂加工处理。服药者的肝脏、肾脏的负担会很重。而且,老年人的肝功肾功往往因衰老而有减退,服那么多药物真是雪上加霜。当然,一次服用60种药物确实太夸张,但服用十来种药物的老人不是个别现象。博主曾听说,有个老人每天服7种降压药,还降不下血压。即使每一个药物单独看是合理的,但放在一起服用肯定有危害,人就是一个大的系统。

如果这几十种药物中有复方制剂,药的品种会更多。如果中间有相同的成分,更会吃药重复。以前曾有多次报道,有人感冒时同时服用多种抗感冒药,不仅没能迅速见效,还因几种药物都含有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结果过量,大大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使肝损害,甚至收命,后果很严重。

有必要服那么多药吗?其实“患有多种疾病的人,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慎选主要药物。千万不可多药齐下,梦想一日内百病皆除。如需同时合用药物时,以不超过3-4种为宜”(《医药知识(医药卷)》)。

新闻中的医师刘晓红说,“老人一感冒就用抗生素,抗生素过度会腹泻,又需要服用肠益生菌;降压药吃多了,晚上就该吃安定片,安定片吃多了,又会引起嗜睡、低血压、记忆力下降……”这实际上造成了好多药源性疾病,药吃得愈多,病愈多。药物成了致病的因素,导致了恶性循环。例子中的腹泻、失眠等疾病就是过度用药造成的。“刘晓红在美国曾对一家医院的老年病人进行调研,三分之一的人都存在用药过度问题,用药过度是导致住院病人死亡率的第三大原因。”我国尚未见统计的数字,但也不是小数。

另外,有些人同时看中医和西医,两个类型的处方加在一起服。这不仅不必要,是种浪费。而且,中药也是物质的,中药西药间也会有药物的相互作用,尽管现在的研究成果不多。治病用药不同于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要对症用药,过犹不及。

老年人的一些慢性病,好多都需要靠改变生活方式来辅助治疗,如糖尿病、高血脂等,这可以减少用药量。可以减少药物带来的一些不良反应。

人们常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具有较高的健康素养、科学素养,正确的用药理念是健康的保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