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bmiddle/001kT6gmzy73otvyJ4D93&690
有文章中提出“《淮南子》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二十四节气”,更有因之而撰文称,“寿县是二十四节气的发祥地”。这些说法不无道理,但从二十四节气的发现和研究来看,“最早提出”或“发祥地”之说有欠妥当。对这种提法需要存疑。
有资料称,“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淮南子》“牢笼天地,博极古今”,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说的,但《淮南子》并不是全新知识的横空出世,而是在前人基础上的总结,其在黄老学术上参照庄子、列子,阴阳历法采取历官的意见,在地理、方舆方面,精要提炼了《山海经》,四时、节气则援引了《月令》。二十四节气的完整提出,出自《淮南子·天文训》,卷三《天文》,紧承前两卷《原道》、《俶真》,再次说明宇宙万物起源于“道”的观点,以天文为主,着重介绍了天文、历法、气象和音乐四个方面。二十四节气属于历法范畴,并不是“最早提出”,而是以天体运行规律作为依据,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说明了确定方法,除此以外,在历法方面《天文训》还介绍了岁阴、岁阳纪年,十九年七闰的确定等方法。
《天文训》共7500字,分为46个自然段。有关二十四节气在第18自然段,叙述了二十四节气以及各自对应的音律,席泽宗(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文学家和天文学史专家)指出,这是二十四节气第一次完整叙述,先后次序与现行夏历一致。
“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钟。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音比应钟…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音比应钟”,二十四节气在《淮南子·天文训》中叙述甚详。而前文提到的《月令》一书,是古代天文历法著作,共一卷。是上古一种文章体裁,按照一年12个月的时令,记述政府的祭祀礼仪、职务、法令、禁令,现存于《礼记》。《月令》把世界描绘为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太阳最高,具有决定的意义。太阳的运转形成了四时,每时又分为三个月。四时各有气候特征,每个月又有各自的征候。这说明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四时与节气的规律,而《淮南子》是对劳动人民在生产中的节令安排的一次“系统性的阐述”,文首那句话可表述为“《淮南子》一书第一次系统、完整地阐述了二十四节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