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3/middle/4900d676nc080ff1222c2&690
子夜时分,上来写几句。
中国字难认难写难读,中国人英文水平好的多,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女儿大一就开始参加英语四级考,外国人说中文就难得,不过现而今,外国人说中文也相当利索了。
“六安皋陶”(Lù
ān gāo yáo)这四个字,能认对一半算不错。
央视关于六安王刘庆墓的报道以及其它媒体将六安的“六”读成数字6,皋陶的“陶”读yao,不念tao。“六”,古地名,读lu,有关“皋陶”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在百度搜索之。六安与寿县交界有一处叫“六冲”的,六在此也读lu,大意是六地之冲。六安,“六地平安”,这在刘庆墓发掘的新闻中得到的知识,六地毗邻的淮南国两代王都不听话,对中央政权有威胁,安置刘庆作六安王,要好好干,六地平安。六安王的葬制规格很高。但并不是说每个听话的孩子都有糖吃,有的孩子很听话,但遭打的多,糖吃的少,这要看情况而定,一味地听话也不行。安徽亳州的“亳”,古地名,据说是商移民对先民的怀念而保留的地名,“六”的定名我不太清楚,但一定是在“六安”前,“六安瓜片”四个字写得好,不知谁之手笔,在网上搜罗一看,呀,郑板桥也!
《红楼梦》是百科全书,六安茶也有交待(见《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但让六安人感到悲催,因为贾母说了句“我不喝六安茶”,然后奴婢们用老君眉给打发了(关于贾母不喝六安茶的问题,我在《六安新周报》上得到一条佐证,说六安富商取悦大总统袁世凯,敬献了六安茶,但大总统并不感冒,嫌茶粗,这位茶商回去后,好好琢磨了一番,终于制成如今的六安瓜片,中国十大名茶,这两则事例放在一起说明,六安茶的闻名还得益于工艺创新),《半生缘》,张爱玲作,书里面提到从安徽六安带来的茶,电影里好像还是“6安”!这就错会六安的意思了。六安是个好地方,但从众多迹象表明,六安在过去不太为人所知,现在一拨拨旅行者(驴友)纷至沓来,大约是冲“不为人知”而去的,历史给我们开了很多玩笑,越是平淡的越变得浓郁,越是人迹稀少的现而今天越成了旅游的天堂,这就是稀缺性成就了旅游的新热点。
就拿城市建设这一条来说,六安可资骄傲的就是城市的水,不仅仅有水且水质好、干净,南京、苏州有水,但我就不好提它们了,如果自己觉得好意思就让南京、苏州们自己说了,北京、上海连自己也不好意思说了吧?
在一座城市里能看到一大块一大块的水域且干净,这不能不说是“乐土”,当然城市建设速度太快也不好,到处是大楼,建筑物堆积太密,失去城市疏密有致的个性,现在从县城到一级城市,大凡失去了个性,城市没有显明的征象,六安也不能免俗。
于是,作为观光者的我,来到了鼓楼街残存的老街巷,就有了时光倒溯的感觉。六安的老房子跟寿县正阳关、隐贤集、瓦埠镇的大体类似,存在于清末民初到如今,100年!实话实说,六安的老房子规格比寿县的高,木头坚硬,100年后还散发出深沉的光泽,也许这里是六安州的大户,毕竟是大户,是穷乡僻野不好比的。为不至于偏离到我的“老本行”上,我就避开老不老的话题,其实新与旧是相对的,一万年不算迟,何况区区一百年。时令农历四月底,表弟择佳期乔迁,我得以六安再游。想了又想《六地平安》是很吻合乔迁的意思的,建业先安居,没有家不成业,是谓。
我把表弟的形象简单地勾勒一下,表弟者,很早就开始“跑路”了,肩挑手提于上海滩而后小有余资办成了自己事业,在六安创业,往返于寿县与六安间,最近在六安水云涧买了一处房子,“水云涧”傍水上公园,窗前所望,城市建筑矗立,水上公园,桥与亭榭都在绿色掩映之中,碧波荡漾,是一处好景致。力生兄有诗《水上公园春行二首》云:
红点新桃蕊,青描嫩柳枝。
鱼怜春水暖,风静晓云痴。
俯仰蓝天燕,呢喃白雪词。
留连佳绝地,神醉已归迟。
其二
天开明镜脸,城抱碧瑶池。
彩蝶花千朵,春风柳万枝。
湖光衔倩影,亭榭展仙姿。
淠水欢歌起,新添动地诗。
我问表弟,水云涧有山乎?答,城内怎么能有山呢。问:没山何来涧,没涧哪来水呢。表弟一时哑然,其实回答这样的问题很简单,没有景可以借景呀,借了景就能生情,这是中国山水的隐喻,不一定说风就是风,说雨就是雨,不是说“催金牛”就必然造一头金牛。建筑是一门艺术和诗歌一样。《水上公园春行》其一从小处写景,“俯仰”与“呢喃”联,对得很工,力生兄的诗走的是秀与健的路子,读之有清新感,有色彩感;其二则从大处着眼,城抱池水,湖光潋滟,堪称神工!
云露街夜饮:
http://s1/middle/4900d676nc0824fe54340&690
对表弟来说,儿子奕鹏从寿县转学到六安城北小学,这是此次搬迁最大的意义,从寿县到六安来回奔波,小孩照顾不到,特别在心理和精神层面,孩子缺少父亲的教育和指导,人格健全方面就会受到影响。所以一家人重新在六安团聚了,合了《水上公园春行》其二诗“淠水欢歌起,新添动地诗”,表弟于六安已不再是游客矣,所谓“留连佳绝地,神醉已归迟”只能是指吾等人了。我是一个没有方向感的人,我对六安没有特别的方向感,常常会走错路,我在六安会没有目标地“扫街”,用手机乱拍一气,鼓楼街访古,云露街夜饮,解放路穿行,只能这样匆匆地了解一个城市,其实城市的魅力远不止在那些生硬的建筑上,更多的是情感、气息、生态,当然还有更多的层面,不过六安变化确实非常明显,人有居所,会安定下来,讲话做事有了根基,人变得非常安稳。
过去我对寿县与六安的关系理解不够,寿县在六安市的最北部,行政上属于五县两区之一,六安与寿县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我在鼓楼街看到一处叫“九拐巷”的地方,于是就联想到了寿县的“三街六巷七十二拐”,六安叫“拐”的地方很多,拐即支巷,寿县叫“拐”的地方也同样多,如“北梁家拐”等。
刘蔚山手书序:
http://s11/middle/4900d676nc082283e235a&690
规规矩矩写字,清清白白做人。(朱鸿震先生写出来的字根本不需要重新打印)
http://s8/middle/4900d676nc0862bf8fea7&690
隐匿在鼓楼街里还有一处文庙,殿广5楹,地面上随处有条石、石雕,这些都是好东西,文庙院中广玉兰、金银花、月季还有不知名的花儿草的,一株又一株,一盆又一盆,这和老寿州的景象如此相像,鼓楼街和文庙理当得到保护,残存的鼓楼街是六安旧时风貌最后的遗存了吧。在六安又得到一样好东西,《朱鸿震诗词集》终于到手了,这本书由刘蔚山题字并用小楷直书该书序言部分,与朱先生文集相得益彰,这篇序言也很显功力,将朱先生的诗歌与六安山水人物并名矣。我对六安文化的理解是一点点地积攒起来的,混同了自己支离破碎的思考,正因为这些关联,六安越来越让我感到亲切,更主要的兄弟们在六安相聚,人生快慰如斯,既然不像表弟能安居于六安,作为游客,我们注定要归去,又合了那句“留连佳绝地,神醉已归迟”,在分别宴饮中,我也草草作了一首诗,作为祝福也聊备纪念吧:
美丽的六安,美丽的良宵
街灯放射美丽的色彩
我爱美丽的街道
美丽的五月,美丽的心情
美丽的兄弟,他们美丽的言语
我爱你们
祝你们美丽的人生
另记:5月19日晚,四月将阑,夜风微凉,兄弟几个置身云露街夜饮,点几个特色小菜,喝点小酒,周末夜半,人影依旧穿梭,车灯所照之处,光影晃荡,路边的香樟亦或是金银花的香味突袭而来,没有一个很好的词来概括六安之行,那只好就是“美丽”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