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发烧与呕吐护理总结

(2013-02-23 18:53:23)
标签:

育儿

发烧

呕吐

护理

物理降温

    蛇年春节临近,儿子感冒了。一岁七个月零五天,果果第一次重感冒(之前有过一次轻微感冒)。

    这次感冒来势汹汹,29号早上果果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的症状,上午十点左右又开始发烧,38.1度,果果变得没有精神,一个人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后来又量38.6度。果果小脸通红,窝在那里一动不动的样子太让人心疼了。我拿出家里备的退烧药,给他喂了5ml,后来再量体温就降到38度以下了。后来又给他洗了个温水澡,那夜果果没再烧,一直在37.337.4度左右。第二天体温就恢复正常了,精神也很好,只不过流鼻涕很厉害。我坚持认为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7天左右会自发缓解,再加上果果体质还可以,就没给他吃感冒药。

    就这样到了第四天,凌晨一点,正睡着觉的果果突然开始呕吐,这是孩子第一次吐,我有些惊慌,但还抱着一丝侥幸,觉得吐完睡着应该就好了。没想到那一夜他吐了九次,早上去医院前喝了水又吐了一次。到医院看了大夫,大夫说估计是因为感冒肠胃脆弱,吃的太杂导致消化不好而呕吐。大夫给开了药,并叮嘱不用服消炎药,还让停喝奶粉。回家后当天又吐了一次。吃了药加上吃东西少而清淡,果果的呕吐明显见好了。但是胃口变的不好,脾气也变得很差,说实话,那一阵真累啊~~我总觉得经过这次生病,感觉果果对我的依赖又多了一分,有时会有些担心会不会不太好,但又转念一想,孩子依赖娘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果果这次发烧和呕吐,我经过多方咨询和查阅资料,找到了一些护理经验。现整理总结如下,希望能对妈妈们有所帮助:

 

    发烧篇:

    一、量体温

    用水银体温计量腋窝温度时要注意把水银体温计末端放在腋窝最深处,如果腋窝有汗,要先用毛巾擦干,测量时间为5-10分钟。


 

    二、切忌给孩子过度保暖,造成捂被综合征。


 

    三、物理降温

      1、洗温水澡

     水温应在34-36度左右(比体温低一些),时间不要过久,控制在5分钟以内。

      2、酒精擦浴(此方法多有争议,可摈弃)

    75%的医用酒精加温热水配置成浓度在50%左右、温度在37度左右的溶液,用纱布或小毛巾蘸上调配好的酒精,拧至半干开始擦浴。擦浴时先擦腋下、再掌心、腹股沟、脚心等部位顺序擦浴。

    注意避开前胸、腹部等位置。

     3、多喝水

    如果孩子不爱喝水,其他例如果汁也可以。多喝水不仅可以补充体内水分的丢失,还能促进身体散热、降温。

   4、冰枕降温

  将冰袋或冰枕置于额头上或置于脑后,如没有专门的冰袋或冰枕可将冰放于热水袋或塑料袋中应用,情况紧急时也可用冰棍代替。

  冰枕降温注意事项(摘自好大夫在线

   16个月以内的孩子不宜冰枕降温。因为小宝宝的体温易受外在温度影响,对于许多小婴儿来说,发热时只要减少衣被就能使体温降低。如果应用冰袋就可能出现过度降温,导致体温不升等问题。

    2)孩子体温处于上升阶段不宜使用冰枕降温。

    3冰枕降温时不能用冰枕直接接触皮肤。冰枕降温时,在皮肤和冰袋或冰枕之间要用毛巾或手绢隔开,以免孩子不舒服或局部组织冻伤。此外,冰枕或冰袋也不可放在胸部和腹部,以防止心率减慢或腹泻。

    4)在冰枕降温的过程中,如果孩子有手脚发凉、全身发抖、口唇发紫等所谓寒冷反应,要立即停止。

 

    四、在物理降温的同时,应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应适当选用药物辅助降温。

 

  呕吐篇:

    一、卧床的孩子应将头侧向一边,这样可以避免呕吐物呛入气管。呕吐时孩子若站立应让孩子身体向前倾,若孩子卧床应维持侧卧的姿势,让呕吐物易于流出,不至于吸入呕吐物。

 

    二、呕吐以后用温开水漱口,并擦去口角呕吐物,以免流入耳孔。呕吐物可能从鼻腔喷出,父母应立即清除鼻腔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三、孩子刚呕吐后,不宜急着喂他吃东西,这样很可能会引起第二波的呕吐。其实,对于呕吐最好的处理是暂时先禁食四至六小时,包括开水、牛奶都不准喝,等待呕吐反应过去。在这段期间内,若宝宝吵着要喝水,可以以棉花棒沾水润湿口腔,大宝宝则可以给予棒棒糖。待胃气缓和后,再给予清淡多汁饮食如,稀米粥,烂面条、鸡蛋汤等。不要喂油腻的或刺激性的食物。

 

    四、如果孩子呕吐的厉害,且反复发作,呕吐物有异常或伴有发热,头痛,抽风,应立即送往医院诊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又是新的一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