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也给咱拍拍照

标签:
措施古体诗知识面藏头诗还是教育 |
我在学校里具体负责宣传工作,拍下了无数照片,永远留存在学校的档案里。然而,这些照片中,很少有我自己的影子。因为,我一直负责给别人拍照,自然不能把自己拍进去。上一周,我到学校上课的时候,人民网的一位见习记者联系我采访学校的经典诵读开展情况。她原来在中学生导报工作,电话有过联系。我说那好,你来吧,可以先听我一节课,我给你介绍介绍。我于2008年3月到高新双语学校,经历了建校第一年创业的艰辛。我对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有很深的感情。校园文化中的大部分内容我都参与过制定,现在学校墙壁上的很多内容都是我甄别选择编辑定稿的。所以,高新双语学校目前很多方面的情况我都能如数家珍。那天上课时,记者徐伟给我拍了几张照片,讲课结束后领着她在学校转了转,介绍了一下高新双语学校经典诵读开展的情况,她后来整理成稿子发到了人民网上。呵呵,看了看,还不孬呢!
2013年01月16日15:20
高新双语学校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建设,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师生的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把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课程当中,多形式推进经典古诗文教育。
沉浸在传统文化的环境中
记者一进入高新双语学校的教学楼就被楼梯扶手下那一排排文字所吸引,仔细一看,是《道德经》。该校诗词创作社团——博雅诗社的指导老师张建解释说,这是高新双语学校独一无二的设计,文字随着楼梯延伸,就像竹简一样依次打开,学生们可以随时看到,既美观又实用。楼梯上方的墙面上随着楼层的不同,挂着不同的内容。记者被一首首小诗吸引,如牟咨诚同学的“欲写诗不成,不甘就此终。绝唱多少句,莫欺少年穷。”吕芳霄同学的“远山青黛卧,近水绿涟波。和风一夕至,红杏唱春歌。”这些精美的小诗,竟然都是该校十一二岁的小学生创作的。
除了楼梯与楼梯上方墙面,楼道中与楼道口的墙面也被学校充分利用着。张建说,每层楼都会有一个主题,包括着科技、音乐、经典文化与诗词等,教学楼四楼的主题便是经典时空,由东向西,按照时间排列,从先秦散文一直到明清小说,每个时代都有一副经典代表作悬挂在墙面上。张建说,这是为了让学生们尽量多接触传统文化,喜欢看,看得明白。
就在张建老师介绍时,四楼楼道口的小图书架边,几个同学正在认真地看书,那幅入神的场景让记者不由自主地赞叹。
诵读着千年的历史经典
专家曾说语言的学习愈早愈好,文化的熏陶也愈早愈有潜移默化之功。所以让小学生多接触涵义丰富的“经典”之作,对其一生的文学素养的酝酿,及人格智能的陶育,是具备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的。潍坊高新双语学校在经典古诗文教育方面,通过诵读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语感,累积大量的古诗词。张建老师表示,诵读是学习古诗词最重要的前提,只有大量的诵读才能有语感,有积累,学生也乐于吟诵抑扬顿挫的诗句。为此学校独立设计诵读教材,根据年级的不同共编写了六本校本教材《与经典同行》,每本分上下册,每册包括40首古诗以及《中华成语千句文》《千字文》《论语》《道德经》《中庸》等经典的节选或者全文。张建老师建议学生们尽量读经典名著的原版,体验原汁原味的经典。同时,学校还会不时地举办经典诗文的诵读大赛,也会有与音乐、舞蹈相配合的比赛。
品读经典诗文学习古体诗创作
在张建老师编著的潍坊高新双语学校博雅诗社诗词合集《诗人学生和诗人老师》中这样写道: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地位,但今日古体诗创作之命运,却令人担忧。学生们能将相当多篇的故事背得滚瓜烂熟,但能写故事的老师已是凤毛麟角,能学习写古诗的学生则是少得可怜……
为了让学生们学到更多古体诗的创作技巧,使古体诗词创作后继有人,张建老师在其曾经所教班级进行了诗词创作的实践,并通过创办博雅诗社推广到了其他年级和班级。
博雅诗社有20多名学生,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学生们积极地回答问题,课堂上也充满着欢笑声,每次开课张建老师都会先为大家讲一个幽默的诗词故事,以激发的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本次授课也不例外,一个“月亮像个肉火烧”的典故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在课上张建老师对五言诗、近体诗系统地讲解,每讲一首代表作品,都会让学生尝试集体背诵,既是对作品的复习,又是对作品重新进行逻辑认识。
博雅诗社是学生学习经典和创作诗词的平台,通过学习指导和自己尝试创作,学生们对古诗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融会贯通挥洒笔墨
诵读大量的古诗词,学习古体诗的创作技巧,这都是为学生们自己创作打下基础,会读会背会技巧,最后还要落实在自己的创作上。学生们会根据命题写诗,也会自己命题创作,也会在课堂上即兴创作,不论是打油诗还是古体诗,学生们都踊跃地尝试。在课堂上,张建老师还会将学生创作古诗朗读出来,在押韵和用词方面,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和修改。他对记者说,诗社里的牟嗷喃同学虽然才五年级,但是已经跟着学了三年的古体诗创作,现在的她不仅创作量丰富,还曾经根据老师修改自己诗词的经验,为她身为老师的妈妈修改过作品。
博雅诗社曾在刚成立后短短的一年时间就产生了几十首优秀的作品,学校通过将作品集结成册、推荐发表学生作品,进一步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创作热情,学生们许多作品都刊登在了知名诗歌网站和潍坊的报刊上。
潍坊高新双语学校通过多样的形式推进经典古诗文教育,也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和相关家长的热情称赞。通过经典古诗文教育,开发了学生的聪明才智,让继承传统文化的的学生民族自豪感大大增强。
最后记者还采访了博雅诗社的部分同学们,听听他们的学习心得:
王兴恩(五年级二班)
我从科技发明班转到了博雅诗社,通过在诗社的学习,觉得自己掌握了更多的历史知识,在语文学习上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更简练了。
张欣瑜(五年级三班)
我是通过推荐来到了博雅诗社,我已经尝试写过五言诗、七言诗、藏头诗和打油诗。
牟嗷喃(五年级三班)
我对古体诗很有兴趣,在博雅诗社学习了三年了,已经创作了30首左右的作品。平时喜欢翻阅《东周列国志》《史记》,最喜欢文字幽默的《明朝那些事儿》。
总之,学生们通过对古典诗文的学习,扩大了阅读量,拓宽了知识面,学习了很多历史知识以及古诗创作技巧。潍坊高新双语学校也将会通过更多的措施和深入教育,继续推进学校的经典古诗文教育。
http://wf.people.com.cn/NMediaFile/2013/0116/LOCAL201301161522000439444801070.JPG |
学生正在回答问题 |
http://wf.people.com.cn/NMediaFile/2013/0116/LOCAL201301161522000448756257183.JPG |
张建老师正在上课 |
http://wf.people.com.cn/NMediaFile/2013/0116/LOCAL201301161522000452944016797.JPG |
放学收书了,但还有几个孩子在小书架那儿恋恋不舍 |
http://wf.people.com.cn/NMediaFile/2013/0116/LOCAL201301161522000457808548993.JPG |
主题楼层 |
http://wf.people.com.cn/NMediaFile/2013/0116/LOCAL201301161522000466553313988.JPG |
像竹简展开般的楼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