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家长教育问卷满意度科学性客观性 |
分类: 教育随笔 |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有一个教育满意度的调查。其方式是草拟一部分问题,在家长当中展开电话调研。其结果纳入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考核,并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参考之一。
这几年,教育满意度调查由宏观逐步走向微观,由教育行政部门走向每一个具体的班级甚至是教师。其结果作为班级考核的重要依据或者参考。
照理说,教育满意度调查的结果应该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的。然而,本学期某校搞的两次家长对班级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主要原因,是两次调查结果大相径庭。我的一位朋友教的一个班在第一次调查的时候,满意度名列全校第一;刚刚结束的调查结果统计出来后,其满意度仍然是第一,只不过是翻了个个儿,由正数第一列为倒数第一。
那么,您说说,家长对这个班级的教育现状到底是满意还是不满意?到底哪一次调查结果更能准确地反映这个班级的实际工作情况?
这个问题不大好回答。
其实,出现这样截然相反的结果,并不让人感到意外。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样本的选择不同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而已。
这两次调查,都是任意从每个班抽取10名家长,然后问相同的问题,根据“很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四个等次分别计分。大多数家长对于班级的评价还是公正客观的。但是也有个别家长因为种种个人的原因,会得出与其他大多数家长不同的结论。假如说一个班50人当中正好有5个这样的人,然后很凑巧这5个人都被抽到了的话,那么,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也有可能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大多数人对班级工作不满意而个别人满意。抽取的10个人又恰恰是对这个班的工作满意的,那么得出的结论要想公正客观也就是不可能的了。
我们从中可以得出结论:在样本过小的情况下,得出公平公正的结论是很难的。解决方法:调查采取大样本的方式,尽可能是进行100%的调查。尽管这样做人力物力成本很大,但是要想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这样做还是值得的。
另外,问卷的制定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保证其科学性。多年来盛行的“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等级我个人认为不科学。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非常满意”和“满意”基本上没有什么概念上的区别。对于教育服务是满意的,可能画“非常满意”,也可能画“满意”,甚至是“基本满意”。这三个选项的实际意义差不多。但是具体算分的时候,差距却非常大。所以,个人建议不用分四个选项,两个选项足矣:要么是“满意”,要么是“不满意”。这样调查出来的结果也许会更客观一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