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庸不可能也”
(2012-10-30 10:54:57)
标签:
孔子中国《中庸》中庸之道白刃 |
分类: 读书 |
在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中庸”这个词。一度,“中庸”曾经作为“老好人”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对“中庸”不了解。说遵循中庸之道的人是“老好人”的人,肯定对中庸之道没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中庸》是中国传统经典“四书”之一,相传为孔子的谪孙子思所作。古代的读书人,必须熟读背诵《中庸》,一是用来作为参加科举考试的基本(这有点儿功利的意味,但功利有时似乎有时不可缺少的),二是学会如何做人,遵守中庸之道。
然而,做到中庸,是非常难的。甚至可以说,从古至今,几乎没有人能够做到真正的“中庸”。
《中庸》当中有这么一段非常经典的话,透彻地把“中庸”之难表达的淋漓尽致。
“天下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从字面上来看,天下可以平均(均字,也有一说是解释为“治理”。),爵禄可以辞掉,刀剑可以不畏惧,但中庸是不可能的。
纵观世界各国历史,开国很难,治国更难。然而,“天下可均”,毕竟天下是可以治理的。甚至,历史上有的君主的打下天下来,把土地和财产分给臣下共享,这是能够做到的;“爵禄可辞。”“爵”是爵位,是官职,“禄”是俸禄,也就是工资。有的人立了功,却能够做到功成身退,对于官位和高工资,可以弃如敝履。如春秋时期著名的吴越之战后,范蠡飘然远隐。至于那些隐居深山,甘愿务农,不愿出仕的,更是数不胜数。甚至我们在生活中,由于工作出色,老板要加薪,我们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说等等再看;还有的时候我们帮了别人的忙,别人要感谢我们,我们觉得做的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坚决不受,这样的情况也不少。“白刃可蹈”,“白刃”就是刀剑,白刃可蹈就是迎着刀剑冲上去,踏着刀剑冲过去,名可以不要,事儿不可不做,正如传统评书中常用的一个词儿所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天下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能够做到这三个方面,是难能可贵的。但与“中庸”相比,难度还不够。毕竟,那三个方面虽然难,还是有人能够做到的,而“中庸”,是不可能真正做到的。
小时候我看过一篇文章,叫《咖啡杯里的中庸之道》,讲得是小小的咖啡杯中,就存在着中庸之道。你看,如果糖加多了,咖啡就会过甜;糖加少了,咖啡就会发苦。所以,要冲泡出一杯味道合适的咖啡,并不容易。其实,做菜也是一样,盐加多了会过咸,盐加少了会过淡,要做出一盘咸淡适口的菜,也不容易。我们吃营养丰富的各种饭菜,少吃有益,多吃有害。大家都知道多喝水有好处,但喝多了也有问题,甚至会出现“水中毒”。
所以说,世界上的事儿,最难做到的,就是“合适”,就是“中庸”,就是“和谐”,就是恰到好处。
中庸思想要求保持对立面之间的平衡与和谐。程颐以“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界定中庸。叶适说“然则中庸者,所以济物之两而明道之一者”;王夫之则以“中庸”为“至极”。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民鲜久矣”。我们现在倡导和谐社会,其实不就是在倡导“中庸”之道么?(张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