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制限说和教育万能说
(2011-11-01 09:19:26)
标签:
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论语公冶长教育失败读书感受教育 |
分类: 读书 |
前一段时间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知名心理学家威廉格拉瑟的《了解你的学生——选择理论下的师生双赢》一书,开端的第一句话牢牢记在了我的心里:“当学生一心向学时,教学是项艰辛的挑战;但是当学生无心学习时,教会他们就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这句话至少包含着两个大的意思:第一,对于天生喜欢学习、愿意学习的儿童,挖掘他们的潜能,最大限度增长他们的才干,对于老师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而是“巨大的挑战”;对于没有学习动机,不愿意学习,一上课就痛苦,一看书就打盹儿这样的儿童,无论你用什么办法,都不可能教会他们,更不用说教好;因为他们把接受教导这扇门彻底堵死了。
这种认为教育作用有限(或称教育制限)的说法无疑会被主流的教育观点所否定,却最容易引起直接和学生打交道的教师的共鸣。
主流的教育观点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学不好学不会,责任全在教师。这个观点究其实质就是教育万能。这种主流的观点并非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教师所发出,却是教育官员、教育研究者所津津乐道的,也是一些家长所愿意引用的。殊不知,这里的“老师”应该不是单指具有教师这一职业的人,而是指所有对孩子的学习生涯产生影响的人,其中当然也包括家长。
事实上,中外古今都存在着教育制限说和教育万能说的争论。我个人认为,教育万能说是纯唯心主义的观点,但信奉教育万能说的教育者总能从自身去寻找教育失败的原因而探索出新的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方式,所以教育万能说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教育制限说比较客观,说的比较透彻的是孔子。我们一直引用孔子的“有教无类”来说明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却很少引用表达孔子教育制限说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在这方面,孔子甚至说出了比较过火的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论语公冶长》)而“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这句话和“当学生无心学习时,教会他们就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实际上是一个意思。
有人说捷克的大教育家——《大教学论》的作者夸美纽斯是持教育万能说的。因为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有这样一些话:
“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模糊的镜子模糊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形象的地步。”
“假如教员肯充分卖力气,人是可以被琢磨好的。”
“学生之所以憎恶学问,原因是在教员自己身上。”
“许多富有天分的人毁在他们的教员手里,这些教员没有能力去管理或者指导那些自由人,他们不是把他们当作马匹看待,而是把他们当作驴子看待。”
“智性低到无从施教的人,千人中不易找到一个。”
但是实际上,夸美纽斯的著作是十分严谨的,究其根本,他还是持教育制限说的。因为,他的《大教学论》中同时有这样的话:
“知识、德行和虔信的种子存在一切人类的身上(畸形的人例外)”。请注意括号里的话,我想,这里的畸形恐怕大都指的是心灵上畸形。
“只要没有完全败坏,每一个人是可以成为一个人的。”请注意,前提是“没有完全败坏”。
夸美纽斯还引用卡托(Cato)的话说:“贫瘠的土地不必去种植;而且根本不必去耕。”他说无从施教的人“千人中找不到一个”,但他毕竟承认这样的人是存在的。
研究教育制限说,并非让我们放弃自己的责任。恰恰相反,所有持教育制限说的人都认为绝大多数人是可以通过恰当的教育而成人成才的。人生有限,可教之人无限。承认教育的制限对于解释教育中的一些实实在在存在的、教育方法恰当而教育失败的个例,平衡教师的心理,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多的可教之才身上去,从而造就更多的人才,有着积极的作用。(潍坊高新双语学校张建)
完稿于2011年10月31日22点。读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