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7版电视剧《红楼梦》“恩人”的现在

(2010-10-08 10:53:14)
标签:

娱乐

陈增友

《红楼梦》

潍坊康乐公司

红楼恩人

现在

杂谈

分类: 思想评论

87版电视剧《红楼梦》“恩人”的现在
(电视剧截图)

没有陈增友,也许就没有87版红楼梦这部经典的顺利诞生。但“康乐公司不是他一个人的”,陈增友作为一名企业家,有能力独自拿出500万来赞助一个剧组,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他在公司中的权利过大,属于“独裁统治”。这种企业的体制决定了他可以按自己的喜恶行事,而不必考虑公司的整体利益。500万豪掷给红楼梦剧组,没有任何广告宣传的目的,仅仅是因为他喜欢红楼梦。由此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严重失调。从这一点看,公司的最后破产,也是在意料中的事情。他是87版《红楼梦》的恩人,却是康乐公司的罪人(这么说也许过分,一个公司的破产与之相伴的往往是一部分人的失业)。晚年的他,贫病交加。他的为人和遭遇,到底可以带给我们什么思考?

                                                                ——读报有感

原潍坊康乐公司经理陈增友500万元资助87版电视剧《红楼梦》,现贫病交加。

9月6日,一名小伙子来到晚报,说很想找到当年资助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陈增友。原来,在剧组拍摄资金最困难的时候,当时的潍坊康乐公司(以下称康乐公司)经理陈增友送去了500万元。出于对陈增友的感谢,《红楼梦》片尾上出现了“本片承山东潍坊康乐公司通力合作”的字幕。而就是这位当年的“豪侠”,如今却过着不为人知的生活。

缘起小伙寻找“豪侠”

这位24岁的小伙子叫牟昌非,他说,最近在看87版《红楼梦》时,偶然注意到片尾字幕上有潍坊的一家公司。他查过资料,当时拍摄电视剧全靠国家拨款,没有“赞助”一说,因而87版《红楼梦》片尾字幕上是“本片承山东潍坊康乐公司通力合作”几个字。87版《红楼梦》由文化部拨款350万元,自1984年9月份开拍至1987年上半年完成,其中曾陷入经费危机,拍摄机器休息近一年时间。康乐公司经理陈增友听说此事后,携带500万元巨款只身赴北京寻找剧组。

牟昌非说,87版《红楼梦》是一部经典,而陈增友资助的500万元给其顺利拍摄提供了保障。为了表达自己的敬意,他专门写了一幅字“潍邑有豪侠,万金救红楼。宁作顽痴客,临风世同讴”,等找到陈增友后送给他。

“一个企业家能拿出这么多钱来资助《红楼梦》,那他肯定也是个‘红迷’。”牟昌非说,在网上搜索到很少信息,原潍坊康乐公司的现状无法知晓。

资助:500万元送给剧组

6日晚,牟昌非打来电话,激动地告诉记者,他打听到了陈增友的住处,但陈增友已中风8年,目前的身体状况无法接受采访。

9月8日上午10时许,记者与牟昌非来到城区鸢飞路与行政街路口附近,找到了陈增友的妻子汤闲兵开的服装店。看到记者一行,汤闲兵略微有些吃惊。

说起资助87版电视剧《红楼梦》,汤闲兵说:“陈增友喜欢读《红楼梦》,而且当时所有的电影电视剧都是由政府出资,陈增友又是一个很想为国家多做点实事的人,他想让中国拍出一部优秀的电视剧,满足当时民众的文化需求,所以就毫不犹豫地出资500万。”

作为经理,陈增友从公司抽调500万元资助《红楼梦》的拍摄,在公司内也掀起了轩然大波。“康乐公司不是他一个人的,从公司拿出那么多钱肯定要说服好多人,而且当时根本就没有‘企业投资’电视剧这一说,剧组也不会给什么回报,陈增友当时也顶着很大的压力。”

汤闲兵说,当年陈增友带着500万元,只身赴京,千方百计找到了《红楼梦》剧组,从此,他与剧组开始了密切往来,“只要是剧组需要的东西,他都尽力办到,夏天送西瓜,冬天送棉袄,演员跟他关系也特别好。”汤闲兵说。

善举:他在北京成为名人

汤闲兵说,康乐公司当年生产的物品种类十分丰富,“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小到生活用品,大到家用电器,都生产,陈增友是经理。”说起当年的辉煌,汤闲兵眼里泛出了泪光,但这种辉煌没能一直延续下去,进入上世纪90年代便破产了。

汤闲兵告诉记者,与《红楼梦》剧组结识后,陈增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剧组,不少企业、单位听说他资助《红楼梦》剧组,相继请他去做顾问,他忙不过来,就找了一个人做代理经理,因为经营不善,康乐公司最终倒闭。

公司倒闭后,陈增友坦然面对,他认为只要自己还有双手,就能独立生存、就可以养活自己,从来不去计较钱财和名利。除了资助87版电视剧《红楼梦》,他还做过很多善事。

“‘全国农民企业家调查’,是对全国农民企业家进行的大规模调查工作,也是陈增友投资的;山东体育馆第一次改扩建,他也拿钱,公司拿个人也拿;《实用农民大全》是他投资200万元出版印刷的。陈增友当时的名气可大着呢,而且在北京的名气比在潍坊大,当时北京的各大报纸对他都有报道。”说起丈夫的种种善举,汤闲兵非常自豪。

就是在那个时候,汤闲兵与陈增友相识。“在认识他之前就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很厉害,对他很崇拜。”讲到这里,汤闲兵的嘴角又泛起了幸福的笑容,好像已经回到了那个自己还年轻的年代。

现状:疾病缠身隐居郊区

如今陈增友的生活状况怎样呢?记者提出想看看陈增友本人,汤闲兵委婉拒绝了。原来,65岁的陈增友已经中风8年,与陌生人交谈会情绪激动,导致病情加重,而且不能提起关于《红楼梦》的任何信息。目前,夫妻俩租住在潍城郊区一个小村子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汤闲兵说,康乐公司破产后,陈增友没给自己留下一分钱,“他这一生,都是为了别人而活,自己不在乎钱和利。”公司破产后,夫妻俩就去了上海,在那里开了一家画廊。此后不到两年,陈增友就得了病,无法经营了,两人回潍坊,开始过“隐居”的生活。

“虽然房子是租来的,有时都交不起房租,生活清苦些,倒也自在。”记者面前的汤闲兵头发已半白,额头的皱纹清晰可辨,但在与记者谈话的整个过程中,她的嘴角都保持着恬然的微笑,好像过去的岁月,无论辉煌或是风雨都已经与她无关。(记者周晓晴)

2010-09-09 16:32 潍坊晚报http://wfwb.wfnews.com.cn/html/2010-09/09/content_185578.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