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讲道德经第五章:天地就是一个大风箱

(2010-09-28 23:03:48)
标签:

豫州

《道德经》

风箱

刍狗

橐龠

教育

文化

分类: 读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一次读这一章是在很多年以前了。当时搞不清“刍狗”是什么意思,心里总以为是“猪狗畜生”之类。汉代一个大州郡的长官,称作“牧”,比如三国时代的刘备被称为“刘豫州”,就是因为他被任命为“豫州牧”。其他如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徐州牧陶谦,都曾经手握重兵,权倾一地。之所以要把官名定为“牧”,就是把老百姓看做牛羊,而地方长官则是牧羊人。人民被看做牲畜,我一想就觉得不舒服。所以初读《道德经》,联想到州牧这个官名,有些相信老子也和孔子一样,瞧不起劳动人民。

现在我知道,自己错了,错得离谱。读这一句,首先要懂得“刍狗”的本意。

所谓刍狗,就是草扎的狗。古人迷信,把祭祀看作大事。祭祀仪式中必然要用祭品。我们常见的是猪牛羊。在很久很久以前,狗也是祭品之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变得越来越实际,舍不得用活的动物来祭祀,便用了一些替代品,“刍狗”应运而生,就是草扎的狗。

祭祀过程中,“刍狗”被当做隆重的祭品,祭祀结束,即被丢弃,任其自生自灭,没有人再去关注它。

“天地不仁,圣人不仁”。这里的“仁”与《论语》中的“仁”不是一个概念。《论语》中的“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可望而不可及;但此处“仁”者,偏爱、偏私也。

天地对万物都是不加干涉的,就像人对待祭祀仪式过后的刍狗。圣人对于老百姓,也是不加干涉的,任其自由发展。没有偏爱,没有偏私。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橐龠”是先秦时代的大风箱,用于鼓风冶铁。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够制造工具,从石器发展到铜器。纯铜硬度不够,就加入其他金属元素,进入青铜器时代。随着冶铁技术的出现,人类文明前进了一大步,青铜器时代也随后终结。铁的熔点是1500多摄氏度。没有“橐龠”的帮助,人类就无法制造各类有用的铁器。所以,“橐龠”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间接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没见过文物“橐龠”,但却用过做饭的风箱。我小时候家里蒸窝头或者馒头,都是用一口八印大锅,在支起的灶台上,旁边一口风箱,木头的,长方体,内部空,正前方中央有把手,下方有“舌头”。随着拉把手一进一出,“舌头”也一张一合。内部产生的风力通过管道进入灶台,扔进灶台的柴禾只要有一点点火星,便可以迅速旺起来。

拉过风箱的人,不难理解“虚而不屈,动而愈出”。风箱内部是空的,但产生的风力却是源源不断。越是拉动把手,出的风力就越大。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多言数穷”与“虚而不屈”是相对的。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内部是空的风箱可以产生强大的风力,而有意为之的“多言”——多说、多做,却往往会导致与预期相反的结果。因此,还不如老老实实,不偏不倚,顺其自然,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

“数”在这里读“朔”,通常被解释为“天数”。“中”有的版本作“冲”,读“中”或者“冲”的都有。老子到底读什么,我们不可能知道。但理解作“冲”,可以与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参照起来。“冲”就是空,就是无形、就是中正,就是自然,就是“道”。

 

(说明:这是昨天上午我给孩子们讲的一部分内容。“鼓风冶铁”似乎跑题,但也是兴之所至。风箱不少孩子见过,他们大都只有10岁或者11岁,在各自的老家还有风箱这种东西,所以不难理解。孩子们背道德经的积极性还可以,且大都可以背得很熟。我想,这是因为《道德经》的文字太美的缘故吧?)

 

推荐阅读:蓝天、白云,我爱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