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记硬背与张无忌的太极拳
(2010-09-01 22:36:35)
标签:
太极拳招式必然王国自由王国张无忌校园教育 |
分类: 教育随笔 |
《倚天屠龙记》是我喜欢读的金庸小说之一。其中有一回书是说张三丰被一个少林和尚所骗身受内伤,敌人大举来攻,武当派岌岌可危。危难时刻,张无忌现身。张三丰现场教了他自创的太极拳。演示一遍后,张无忌记了个大概,张三丰说不行,还不能对敌。再练一遍,说忘了一半儿,张三丰说差不多了,但还差一点点儿。最后,张无忌说,具体的招式全忘记了。张三丰说:行了。张无忌用现学的几乎忘光具体招式的太极拳击败了强敌,保全了武当。
这虽然是小说家杜撰的故事,却可以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全忘了就差不多了。既然忘了就行了,那么,直接什么也不学不是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吗?又何必去多此一举先记忆具体的招式?
当然不是。习练具体的招式,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到扔开猫和葫芦直接画虎画瓢,是一条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必经之路。
世间万事万物,皆是出自一理。以练书法为例,大家先从描红开始,描得差不多了,临摹,临摹的差不多了,临啥像啥了,方可扔开字帖,博采众长,随意挥洒,自成一家。画画的过程也大致如此。
再说这几年方兴未艾的国学热潮。面对千百年来凝聚下来的经典之作,如《论语》《道德经》,对学习白话的人来说读起来简直就是如读天书。但是不管他,先背过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便会逐渐理解其中的玄机,受益其中而不觉。
至于说现代中小学教育中备受抨击甚至被诸多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的“机械重复式”作业,比如新学的生字抄5遍,其实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没有谁是生来就会创造的,大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奋斗。盖房子不打地基,建空中楼阁,不倒才怪!
很多专家不相信基础的重要性,所以造桥造楼的时候只注重外表的华丽。这几年“没有质量问题”的“楼歪歪”“楼倒倒”“楼靠靠”频频出现,汽车正常行驶在大桥桥面突然垮塌伤人的事件也屡见不鲜。我就奇了怪了,赵州桥用了1400多年了,为什么就能继续使用?
话题似乎扯远了。我想说的是,张无忌悟性再高,也要张三丰先把太极拳先演示一遍;现代的学生再聪明,不经过死记硬背的过程也无法直接进行有价值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