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中的葛朗台趣事一则

(2010-07-23 21:33:54)
标签:

葛朗台

趣事

吝啬鬼

严监生

生活

金钱观

原创

杂谈

分类: 读书

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重要人物,欧也妮·葛朗台的父亲,是守财奴的代表。在老葛朗台眼中,金钱高于一切,没有钱,就什么都完了。他对金钱的渴望和占有欲几乎达到了病态的程度:他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爱抚、把抚、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临死之前还让女儿把金币铺在桌上,长时间地盯着,这样他才能感到暖和。尽管拥有万贯家财,可他依旧住在阴暗、破烂的老房子中……

无独有偶,中国的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有一个严监生的形象,爱财如命。他临死的时候,伸着两根指头迟迟不肯闭眼。只有他老婆最了解他的心——把油灯中的两根芯子挑掉了一根——这样可以少耗一点儿灯油。如此,严监生才点点头,咽了气。

初读这两个人物的时候,我一直以为是艺术上的夸张。但现在我想,葛朗台并非虚构严监生也必有原型。只要注意,我们生活中的吝啬鬼形象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呀!

我认识过这么一个人。他家里资产过百万,但孩子穿的衣服都是别人倒下来的旧衣服。三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上大学,一个没上学。上小学的毕业的时候照了毕业照,需要10元钱,但他死活不肯给。孩子被逼得没办法,找爷爷奶奶借了10块钱,然后到野外拔了野菜到集市上去卖,来偿还爷爷奶奶。上大学的,生活也相当节俭,以至于大学里把他认定为贫困生。——两个孩子都享受国家的贫困生补助政策。至于说遇到捐款之类的事情,需要出哪怕是一块钱,门儿也没有!生活上呢,他买的菜都是菜贩子卖剩的,质量不用说了……几个孩子倒也习惯了,从来不向他要零花钱。

今天,还听说了一桩趣事。有个租房子的外地人在大街上走的时候下意识地掏口袋,结果带出一块钱,掉到地上。一个妇女看到了,没有捡,对旁边的他说:你看,那人掉了一块钱,你拾起来吧!他三步并作两步赶上去,把一块钱迅速拾起来,塞到口袋里。呐呐地说:可以买两支老冰棍,小黄一支,小兰一支。小兰是告诉他捡钱的那个妇女的孩子。当然,他会不会真的去买老冰棍儿呢?您自己猜吧!

我听了这件事,感到真是不可思议,觉得他真是丢本地人的脸。

钱为什么有用?就是因为钱可以换来人所需要的各种物质的和精神的服务,可以买到各种有用的东西。挣到的钱如果不用,放到那里烂掉,那钱就和废纸没什么区别——你就是攒了几个亿,又有什么用处?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吝啬鬼们是不会明白的。他们见了钱,就像苍蝇见了血;要他们的钱,还不如要他们的命。他们不过是钱财的收容器而已。

 

(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世界大了,什么人都有。我说的这个人,还不大讲什么公德……总而言之,连自己都没有,心里怎么会有别人?算了,不说也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