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真的只有4小时吗?

(2010-03-09 10:59:24)
标签:

留学

国外培训

小学生

校长

美国

支持

方法目的

教育

分类: 教育随笔

    今天读了署名罗瑞明的一篇文章《万名校长出国“淘金”还是“抛金”》,全文如下: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郝平昨天表示,中国计划在未来三年组织“上万名”中小学校长到国外培训,让他们去了解国外的基础教育是怎么让孩子们更加快乐地学习的,可以从中找到为中小学生减负等方面的经验。(3月7日《新京报》)

  学习他国的经验为我所用并无不妥,但浩浩荡荡组织万名中小学校长到国外培训有必要吗?

  学习国外的先进做法有很多种,如今科技发达,只要打开网,任何一国的教育方式应有尽有,就是行外人也能对他国的情形说出个一二。如:在美国,上学对儿童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10岁以前的孩子一般是上午9点入校,下午3点放学。他们在课堂上的时间只有4个小时。其中一半还是做课堂游戏。孩子们大部分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很少把作业带回家,一放学就可以抱上篮球或者穿上旱冰鞋,或带上水枪到游乐场玩。又如:德国中小学设校长一名,由地方教育部门任命,副校长由校长任命。除了校长和副校长,还有校长秘书一人,学校没有其他行政人员。德国中小学校长由于一律任课,甚至要上一门主课。教育方式不是军事秘密,如果真得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并不难,只要主管部门专设一个国外教学方式的网站,收集一些资料,聘请一些国外专家学者进行讲解,远比到国外走马观花培训强。

  另外,每个国家的教育制度不同,传统习惯不同,制定的教学标准也不同,国外的经验再先进,也不一定能完全套用。再说,教育主管部门对各国的教育都有研究,教育高层人员出国考察数量也不少,有些还是长期在国外培训,教育决策者们都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方式,让下面的中小校长们出去就能解决问题?退一步说就是下面中小校长出国考察学到不少东西,但要改变教育的方式不是那一个学校校长就能定得了,行得通的,还得由上到下进行改革和推广,中小学校长国外培训除了开开眼界,并无大作用。

  学习教学经验并非迈出国外一种,国内的先进经验同样存在,国内千千万万中小学,也有先进经验,也有先进的教师。这些先进更贴近,更值得学,为何眼睛盯着国外,舍近求远?

  出外培训不比出外考察,时间要长,费用要高,万名中小学校长要花多少钱?如今教育经费不是很宽松,不少学校都叫苦叫穷,还有不少学校教学设施要添置,不少贫困生还存在上学难,把钱用在并无多大意义的国外培训上,“打肿脸来充胖子”这不是去“淘金”,而更多的是一种“抛金”,是一种浪费。

    上文中我标出的红色部分是我心存疑惑的地方。文章作者说的情况和我所了解的情况不符。我没到过美国,自然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我们区东明中学的杨淑萍副校长前段时间到美国考察教育,她拍了一张孩子早晨到校的照片,照片显示天还没亮——他们是坐校车到校的——离家很远——到校时间是早晨7点——那么起床怎么着也就是6点多吧?

    我想,美国教育与我国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美国的50多个州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法律,对教育的理解以及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各个州恐怕是不大一样的,不像我们中国是大一统的势头,说“减负”就“减负”,说不准早晨早到校就不准早晨早到校。早晨七点到校的美国小学生和早晨9点到校的美国小学生都是存在的。只不过,写文章的人对材料有选择和取舍的自由,选择和取舍时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为了还原客观真相。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去强调美国的小学生有多么轻松,中国的小学生有多么苦累。苦和累都是相对的。

    就校长们出国的问题来说,我个人认为,亲身经历、观察和道听途说毕竟不一样。关键是出国的校长们是抱着什么目的出去的,出去的时候有没有给他们什么压力,他们是不是真能有什么收获,他们的收获能不能把中国的教育改革引领到正确的方向上,他们能不能获得足够的话语权——这些都是重要的。如果出国的目的和结果都是为了旅游消闲,当然还是不出去的好。所以说,出国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出国的动机和目的。所以,在有一定的机制约束的情况下,我还是支持校长们能够出国去开开眼界的;不但支持校长们出去,还希望我们普通的中小学教师也能够出去——只是出去的这些人应该有思想,有能力,会思考——这样才不会糟蹋纳税人的金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