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

分类: 《新周刊》每期亮点 |
一个谁也绕不过去的问题
安全感
你有安全感吗?你的城市安全吗?
近期,H7N9禽流感、复旦大学投毒案、波士顿马拉松恐怖袭击案和雅安地震相继突发,令人不安。
更大的不安,来自日常生活中那些坏的可能性:空气脏、水污染、食品有毒、奶粉靠进口、身体有恙、精神抑郁、爱情脆弱、婚姻动荡、子女教育忧心、房难购、财难理、隐私难保、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压力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程影响到每一个人,安全感无法单靠鸵鸟思维获得。
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当代人看重的票子房子车子,年轻人憧憬的“好多好多爱”和“好多好多钱”,在大环境下,都无法抹去内心的不安。
既然安全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那就自己争取——我们采访了9种“套中人”,他们积极地应对令人不安的环境,成为安全感的自救者。既然人人需要安全感,那就把安全装备出售给愿意购买的人——我们报道了9种提供安全感的生意,它们将你缺失的安全感变现。
最终,安全感有赖于全社会的共识与共建。正如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中,国民对灾民“爱人如己”般的关注。在那种情境下,你会感觉到正能量的澎湃力量,没有什么灾难能把中国人打败,没有什么坏消息能夺走中国人的安全感。
这张照片来自新浪微博博友@随梦而梦Ly(本名李渊,20岁,雅安市交警支队一大队二中队队员)。雅安地震84分钟后,他在雅安市雨城区县前街,发出了这条微博:“你一笑便是整个沧海。美了这个人间。”(4月20日 09:26来自iPhone客户端) 至4月21日9点,这条微博获45296次转发、5521条评论和3036个赞。而在之前5分钟,@随梦而梦Ly发的另一条微博中,他描绘了跟这位女孩的对话:“这个小朋友一直在微笑,她告诉我:叔叔,我没事,我不哭,我很坚强的。余震一次接一次。因为有这个小妹妹,我觉得地震没什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