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青年导师面面观
谁告诉我怎么活?
年轻人往往有热血没经验,有问题没答案。
每一代年轻人都在千万次地问,向同时代的青年导师提问——从1947年给胡适写信问“国家是否有救?”的北大学生,到2010年向蔡康永微博微访谈提出两万个问题的网民。
今天的青年导师很忙,因为现实与理想很撕裂,青年的迷惑很多。
但青年导师不用扮演全知全能角色,他们只需要提供一己的判断、适时的提醒、即时的交流、供参考的经验坐标、被忽略的信息、更具开放性的方法论和另一种思维角度,而“鼓吹成功学的青年导师很快会过时”(李子勋语)。
“人生不是一句话能解决的”(蔡康永语)。如果真有一辈子的人生导师,那也应该是潜意识的、成长着的自己。
前一篇:让游艇像汽车一样普及
后一篇:围观改变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