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口述史》
漓江出版社出版
定价:20.00元
《新周刊》:一个时代,一群人,一本杂志,一个传奇。这是十岁《新周刊》的一本小传。先后加入《新周刊》的这群人讲述这本杂志的来龙去脉,讲述自己的故事;知道分子、作者、读者讲述“我与《新周刊》”的故事;还有“写在《新周刊》边上”的评论……
两年前,也就是《新周刊》创刊八周年的时候,我们出了一本《〈新周刊〉口述史》,这是一本自娱自乐的内部读物,《新周刊》的新老员工们在里面畅所欲言,讲的都是杂志社里一些好玩的趣事,可以当成写在《新周刊》这本大书边上的花絮来读。这本书没有正式出版,但在流传过程中却赢得了不错的评价。两年过去,我们应很多《新周刊》朋友的要求,将这本口述史重新编辑,正式出版。但限于篇幅,我们删去了一些比较琐碎而且纯属自娱自乐的内容,增加了不少业务探讨和业界评价的文字,主要是想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新周刊》,而对越来越多的《新周刊》的研究者来说,也会有一定的学术上的史料价值。
《新周刊》教会了中国期刊做策划。
——张伯海 中国期刊协会会长
《新周刊》的专题就像是给社会扎针,一扎就一跳!
——王志纲
《新周刊》,游走10年的都市顽童。
——王鲁湘
以做书的方式做杂志,《新周刊》第一。
——吴思 《炎黄春秋》杂志社执行主编,著有《潜规则》、《血酬定律》等书
《新周刊》是都市中产身上的牛虻。
——张颐武
中国需要这样一份杂志,作为概念先导。
——陈冠中 香港《号外》杂志创办人
新锐,你们是做到了。
——刘长乐(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
《新周刊》在记录这个时代,一段有温度的历史。
——胡润(胡润百富榜创办人)
《新周刊》是时髦的、时尚的,是性感的。
——朱伟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在这个变革的年代,无论是开公司还是盖房子,一定要读《新周刊》。
——潘石屹 SOHO中国董事长
甚至可以说有一种《新周刊》文体了。
——易中天 厦门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最受欢迎的主讲人之一
《新周刊》是第一个有意识地致力于发现城市的杂志。
——《南方周末》
《〈新周刊〉2006年度佳作》
漓江出版社出版
定价:24.80元
2006年的新周刊继续制造“创意立国”、“恶搞成疯”、“女人生猛”、“性管理”、“我世代”等话题之作,同时在城市、生活方式方面保持持续关注,这在本年度的佳作选中都有所反映。
读者可通过本刊发行部邮购
咨询电话:020-85594278
请汇款至:广州市黄埔大道西41号瑞达大厦3楼《新周刊》杂志社(51062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