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图?
(2013-03-25 20:53:34)
标签:
色彩最大限度比例位置于表休闲 |
分类: 休闲 |
2、人物身体朝向哪侧,哪侧的风景画面就留得大;人物最好不要把身体正面对着镜头,要稍微朝留出风景画面侧一些,一般正面对着镜头会显得很呆板。
3、除了拍特写,在能够保证端稳相机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小光圈(F8以上),以保证有足够的景深(拍摄的最近到最远的清晰距离范围);
4、自动对焦功能。在按下一半快门时,你可以看到屏幕上的中间的一个小的方框,当你按住一半不放,过一小会儿,这个小方框变成绿色,就是小方框锁定了对准的那个点的精确对焦。你要先把屏幕中心对准要拍摄的人物,半按快门,用小方框对准人物,待小方框变成绿色,再移动相机完成取景,并继续按下快门拍摄。这时切不可松开快门,一但松开,前面的对焦就被解除了。
人像构图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被摄主体自身的表现力;二是需要摄影者有一定的创意和想法,并能够通过手中的相机,把被摄主体完美地表现出来。
1、画幅的形式
构图的三要素包括:画幅的形式、画面中的主体实像部分和画面中的空白部分。对于初学者来说,准确把握和安排构图的三要素,是快速入门人像摄影构图的最简单的方法。
画幅的形式是指照片是采用横幅面、竖幅面,或者是其他形式来进行构图的。在进行人像构图时,摄影者首先需要考虑,采用何种画幅形式来框取被摄体。如果仅仅考虑使画面适合被摄体的需要,则可以按被摄体的具体形态来确定画幅形式。比如,采用横画幅拍摄躺着、坐着的人物;采用竖画幅拍摄站立着的人物等。如果要使画面更有创意,则可根据表现意图的需要,使用其他形式的画幅。总之,确定画幅同被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构图的首要步骤。
2、画面中的主体
人像摄影画面中的主体实像部分,即摄影者想要表现的人物主体。其表达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人像构图公式法,即采用特写公式构图、半身公式构图、七分身公式构图和全身公式构图;二是带景艺术构图法,即通过人物和景物的完美搭配来进一步美化和表现主体。不论是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在构图中确定主体实像的兴趣中心。
画面主体的兴趣中心,是指画面主体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它不一定占据很大的面积。比如,在人像特写画面中,眼睛往往就是兴趣中心;在半身人像照片中,脸部就成了兴趣中心。一幅画面一般只有一个兴趣中心,或者只能有一个主要的兴趣中心。否则,就有可能破坏画面的完整性,造成构图上的无序和混乱。
3、画面中的空白部分
在摄影构图中,画面的空白部分并不都是指照片中白色的,没有任何形象的部分,而是指除了主体实像以外的部分。因此,构图上的空白并不一定是白色的。在一个摄影画面中,主体实像与空白部分是互为依存的。空白部分既可以衬托、说明主体,同时还可以对主体形象进行补充、强化。
4、用简洁的背景突出主体
对于人像摄影来说,人物是人像照片所要表达的主要对象,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画面内容的中心,而且是画面结构的中心,其他景物都要围绕它形成一个整体。所以说,在画面中摄影者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如何突出人物。
对于初学者,突出人物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寻找一个比较简单干净的背景。比如一面白墙、一片绿草地等诸如此类既干净又不复杂的背景,这样摄影者只需把精力放在人物身上,不用担心因处理不好人物和背景的关系而导致照片失败的问题。
另外,摄影者要注意,眼神对于人像摄影尤其是半身人像特写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尝试着把人物眼睛部分放在画面显著的横向1/3线位置,这样不仅可以突出画面主体,而且构图也比较得当、和谐。
6、仰拍
采用低角度仰拍所产生的效果正好和高角度俯拍相反。在拍摄人物正面半身像时,仰拍能够使人物主体上额部变窄、下颚部扩大、头颈变长、脸部饱满,并且表现出人物主体的高大与修长,同时还起到了净化背景的作用。
另外,在拍摄女性全身照的时候,采用这种角度能够表现女性修长的双腿和婀娜的身姿。但是对于脸部上小下大的人来说,就不能采用正面仰拍的角度了,因为这种角度会更加暴露人物主体的缺陷。而此时,摄影者应该选择稍侧的角度进行仰拍。
7、平拍
平拍是以人物主体眼睛的平视高度作为基准线的。这种高度所拍摄的画面效果符合人的视觉经验,并且构图平稳,无特殊变化。
“很唯美”的人像,普遍都很大归功于后期处理上面,但是前期的片源应该更基础。
很漂亮的人像照片,要求片源很洁净无瑕疵,也就要求尽量少的噪点,所以相机的IS0要设定得足够低,光线要充足、融和而均匀。
至于光圈方面,就像普遍说的大光圈可以虚化背景,这时候要注意的是,对焦一定要准确,要对在人物这个主题上面,否则人物本身被虚化掉就不行了。如果小光圈也不是不行,这样的话人物背景全部清楚,所以要想主题明显的话,背景就尽量淡化不花哨。
要想虚化背景,有如下三种方法:
( 1 )将变焦倍率设置成最大;
( 2 )背景尽可能设置较远;
( 3 )加大镜头光圈。
如果同时使用这三个方法,能够得到更显著的背景虚化效果。
经典实例5种构图拍人像
构图时可选择的拍摄方位有很多,在任何一个方位都可以作为拍摄点,拍出与众不同的画面,但你知道这些方位有哪些特点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方位构图呢?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常用的构图方位,看看精彩的外国佳作是如何使构图形式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
一、正面构图
对于那些五官端正、面部结构正常的人物形象,可以采用正面的方位拍摄。正面构图的形式能够塑造端正脸型的正面特征,通过眼睛的神情和面部的表情来揭示人物的内在性格特征。拍摄正面人物肖像,要注意处理好被摄对象的姿势和手势,在拍摄时要准确地抓取人物面部的细微表情,这种神情往往是通过眼神来传递和流露的。
小贴士:
能够清楚地展现出被摄对象正面的形象特征,让观众可以看到正面的全貌。在这种构图中,被摄人物占据画面的中心部位,面对着观众,似乎可以通过眼神、表情和姿态与观众产生交流和联系,具有吸引力和亲切感。被摄景物则可表现其对称的风格特征。
运用侧面构图可以塑造被摄对象的侧面轮廓形状。凡是侧面形象比较端正的人物,均可采用侧方位拍摄,表达其侧面的某些特征,表现侧面轮廓形象的健美或秀美。拍摄侧面人物肖像,除了那些五官端正、侧面轮廓线条富于变化的人物之外,尚有少部分面部形象不够端正,或脸面左右存在某些缺陷的人物,可以运用侧面构图来掩饰有缺陷的部分,美化人物形象。
小贴士:
使用侧面构图,能够很明确地表现出人物侧面形象特征,使人物或景物的侧面轮廓清晰,使整个画面结构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在拍摄某些运动中的被摄对象时,能加强活跃、动荡的效果。例如在体育摄影中表现运动员跑步、跳跃和赛车赛马等运动项目,侧面构图可以产生强烈的动感,具有你追我赶的动势。
三、斜侧面构图
在拍摄人物肖像时,可能会遇到个别人物的两只眼睛或两只耳朵大小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斜侧方位来拍摄,把眼睛较小的一侧靠近照相机镜头,依赖镜头的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使两眼大小不一的缺陷得到适当纠正;至于两耳大小不一,则可将一只有“缺陷”的耳朵“隐藏”在观众所看不到的背侧面,在画面上只出现一只耳朵,观众就会感到一切都是正常的。拍摄人像时,要尽量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塑造和美化人物形象。
小贴士:
斜侧面构图既能表达出人、景、物各种被摄对象正面的主要特征,又能展示侧面的基本特征,实际上是表现了被摄对象的“两个面”,使构图形式生动活泼,富有立体感。在这种构图中,各类线条均按一定的方向由近而远汇聚,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有利于加强空间纵深感和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四、后侧面构图
有时为表现人物的背面和侧面的某些特征,常采用后侧方位来拍摄。例如表现某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头饰,运用后侧面构图形式,既可清楚地表达人物头部和背部的一些精美图案的色彩效果,又可看到人物侧面的基本形象。
小贴士:
后侧面是表现被摄对象背面和侧面某些特征的一种构图形式。它与斜侧面构图的拍摄方位正好相反,所类似的是同样表现了被摄对象的“两个面”,立体感较强,各类线条也与斜侧面构图一样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透视感。这种构图形式大多用于表现人物的背部特征,或以人物后侧面作为前景来展示环境和背景特征。
五、背面构图
选择不同的拍摄方位,产生不同的构图形式,都是作为摄影造型的表现方法而存在的。从理论上讲,不同方位所构成的构图形式均有其自己的特点和缺陷,任何一种构图形式,只要它与某些被摄对象特点相结合,充分发扬其特点而避免其不足,能够深刻地揭示主题思想,并给人一种美感,即可称之为优良的构图形式,也有可能成为优秀的摄影作品。
小贴士:
背面构图可以突出人物背部特征,通过背面形象来表达作者艺术构思中的含蓄意念。摄影大师利用背面构图所创作的优秀摄影作品并不少见。在这类作品中,通常是以人物的背影姿态作为前景,透过背影看到远景环境或背景特征烘托主题。
带有风景构图,且风景与人物主体可以合理唯美的加以融合称为环境人像。这类作品没有特定的构图结构,比如对光线的利用等一些摄影手法、技巧都没有特定要求,都需要摄影师本身对于艺术摄影的感觉以及造诣素养为片子赋予足够的生命力。那么如何才能将带景的人像题材拍摄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呢?下面为您讲解环境人像摄影构图重点!
1.设计好人像的造型风格和主题,选择适合主题的表现场景,先把预备工作准备就绪。
4.控制好人物与景色的层次感,还有景深的长短。记住是拍摄环境人像而不是一般的生活照。
5.一定要抓住人像的生动感与风景的艺术感,在最适当的时候按下快门,将完美的人像与最精致的景色完美融合,打造最完美的人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