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外唱响爱的赞歌(附图)
本报记者
周伟
一名26岁的普通农村孕妇,患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在双胞胎胎儿32周时,遭受了胎儿死亡和子宫摘除双重打击,一度命悬一线。丈夫张永年不离不弃,已连续在医院照顾了数个日夜,用真心付出唱响了一曲爱的赞歌。
2月28日,记者随日照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到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探望张永年夫妇。见到老家来人,张永年再一次泪洒病房,数度哽咽。
2008年11月,巨峰镇刘家沟村民张永年和南湖镇南湖三村的郭红喜结连理。婚后两人迟迟没要上孩子,去年7月郭红终于怀孕,还是一对双胞胎,农家小院里顿时添满喜气,一家人数着日子等待孩子降生。天有不测风云,2月11日,郭红突然出现大便出血症状,在市人民医院被查出胎儿胎心已停止跳动,当天便被转往青医附院。
青医附院专家会诊确认,郭红患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在手术取出死亡胎儿的过程中,郭红出现大出血症状,为了保住其生命,医生只能将她的子宫摘除。从11日入院到28日中午,18天的时间里,手术费、血液透析、血浆置换、ICU住院费等已让他们花掉了223357元!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张永年一家手足无措。
张永年告诉记者,在已花掉的22万余元中,院方垫付了13万多,自己支付的9万多元大多是由亲戚家借来,还有村里和一些社会爱心人士的捐款。刘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马先放介绍,张永年的父亲有腿伤,行动不便,母亲和妹妹都有精神病史,家庭比较困难。年轻的张永年在农闲季节到一些建筑工地干一些零活,妻子郭红则在一家食品厂打工,两人每月的工资加起来不到3000元,基本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在青岛的这十几天,张永年舍不得出去住旅馆。医院第一住院部二楼病房西侧的走廊墙边,堆放着脸盆、杯子、毛巾、被褥等物品,还有半包发干了的煎饼。这些天来,张永年主要靠家人捎去的煎饼和咸菜充饥,晚上则席地而卧,有时一旁的几把椅子就是他的“床”。前些天,青岛的晚上天气较冷,他半夜几乎都冻的睡不着,还患上了感冒,落下了腰疼。张永年的妻妹郭梅说,感冒的那几天,张永年舍不得买药,就猛喝热水。
2月23日,郭红在手术后第一次醒来;2月24日,郭红开始能简单说话;最近两天又能简单进食……妻子的这些信号,让苦守一旁的张永年看到了希望。每天下午3点,有15分钟的探视时间。每次进去,张永年都摸着妻子的手,嘴里呼唤妻子的小名,祈祷妻子能快点好起来。
意识渐渐恢复的妻子似乎觉察出有异样,她清醒的时候总是问:“怎么回事,我这是在哪?”“我怎么会在医院里,没有病谁在医院住着啊?”张永年这个堂堂男子汉只能强忍泪水,安慰妻子等病好了就回家。其实,郭红还不知道,自己的双胞胎孩子已经没了,自己的子宫也被摘除了。
“等她意识清醒了,身体好点了,肯定会找孩子,到时候真怕她承受不住。她才26岁,以后再也没机会生孩子了。”张永年言语间再度哽咽。这些天,张永年内心充满了煎熬:孩子已经没有了,他已经遭受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不能再失去妻子这一“精神支柱”,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哪怕有一丝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妻子住在重症监护室,每天需要大笔费用,这对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
张永年夫妇的故事经青岛媒体报道后,青岛一些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在张永年的口袋里,有一个皱巴巴的小本子,密密麻麻地记着捐款人和捐款数额,不知道对方名字,他就以“好心人”相称。一些青岛市民瞒着张永年,直接把钱交到了他们的住院账户上。在郭红手术后,张永年所在的刘家沟村村民就行动起来,少则十元,多则几百元,众乡亲纷纷解囊相助。一位村里的老人说,咱得帮一把,不就是少吃顿肉,还是救命要紧!
在张永年看来,爱就是一种责任,不管遇到什么状况,都要和妻子不离不弃,白头偕老!他表示,等妻子康复出院了,他要好好挣钱,将来报答所有的好心人。
走出病房楼的时候,外面的阳光很温暖。张永年和妻妹挥手跟我们道别,两人眼角再一次泛出泪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