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唯烧车大事纪
4月4日,某媒体报道了在上海一次演出中窦唯突然破口大骂前妻高原,并索要高额赡养费一事。
4月5日,该报报道了丁武通过妻子高原回应窦唯,表示怀疑窦唯有精神问题,希望他早点去看心理医生。报道并指出窦唯经济拮据,无正当收入来源。
4月11日的报道中,丁武发表声明,称窦唯可能已经有些崩溃,愿他早日飞越疯人院。
5月10日下午一点,窦唯到进行上述报道的报社与该报娱乐部主编谈判并发生冲突。知情者称,在谈判过程中,窦唯向主编泼水,并砸坏后者办公室窗户玻璃后离开。
当日下午六点许,窦唯又来到该报报社门口,并将一矿泉水瓶汽油泼在一位编辑的车上并点燃。事后,窦唯被警方带走。
今年是中国摇滚20年,很多圈内人都一直在思考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形式来纪念。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接触摇滚了解音乐。没想到的是,大众的关注却是由一起突如其来的治安案件引发的。
5月10日下午,著名摇滚歌手窦唯在某报社门外,放火烧了停在门外的汽车,被警方拘留。顿时在网民和歌迷中引发强烈反响。这种行为固然不够理性,但人们却把更多的同情抛向了纵火者窦唯。因为在案发之前,他因前妻绯闻已经几次在媒体上公开“破口大骂”圈内人,也有记者爆料窦唯生活陷入窘境,精神面临危机。更有人在媒体上呼吁窦唯应该去看心理医生。
作为一个曾经用音乐唤醒众多沉睡心灵的公众人物,摇滚歌手窦唯目前究竟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他生活的环境又是如何对他进行着影响?记者为此走访了他的昔日密友,以及心理专家。
黑豹乐队的主唱、王菲的前夫、在报社门口烧汽车泄愤的纵火犯,哪一个才是真实的窦唯?因为他对媒体的一贯冷漠和闪躲而让我们始终看不清真实的他,接受采访时习惯躲避镜头、抿着嘴唇眯着眼、愤怒时说话嘴角抽搐,窦唯给很多人最多的感觉是敏感和极端。骅梓:
他无法驾驭自己拥有的东西,最后心理失衡?
中国摇滚乐发展的见证人、曾经加入“1989”和“Toto”乐队、后来又自组“自我教育”乐队的音乐人骅梓认为,窦唯是因为要了很多不该要的东西才会变成今天这个状态的。他拥有了一个东西,又不知道如何来控制,这是最麻烦的。最后心理难以平衡。
骅梓说,在和窦唯交往过程中,有两件事他记得最清楚。
“1996年,我参加了窦唯的婚礼,当时那英、毛宁都在。窦唯的母亲也去了,他父母离异,父亲已经不知道在哪儿。王菲的父亲是中国驻香港某办事处的领导。而窦唯的母亲只是一个小市民,两亲家一见面,根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人。”骅梓说也许这种双方长辈地位上的悬殊造成了窦唯心理上的自卑感。
“我记得婚礼完了之后我们打麻将,王菲父母也在,摆了两桌麻将。窦唯母亲也在打,后来窦唯走到他母亲跟前,低声说:‘你怎么还不走?’”骅梓觉得自己当时在场都觉得很诧异,这可是自己的母亲啊!“不过也许窦唯有自己的考虑,母亲年龄大了不宜熬夜什么的,但那口气当时听了确实很让人不舒服。”
另一件事骅梓也印象深刻,“他那个时候在画画儿,媒体上也都说他画得很不错。他们打着麻将,我就在屋子里看他的画。你知道他拿什么画画儿的吗?他是拿颜料蘸着水画的,我学过绘画,那种画应该是用水彩来画。我就问他,你怎么用这种颜料来画画儿呢?他当时就有些不乐意。”
骅梓说,在事业上,窦唯和他在婚姻上的问题是一样的。总是想驾驭自己驾驭不了的东西。“他又是画画儿,又是搞诗词,音乐里也全是那些古诗词。玄玄乎乎的。娶了王菲离了,娶了高原也离了。很明显,他就是因为无法驾驭自己拥有的东西,最后心理失衡。”
骅梓的母亲是一家医院精神病科的负责人,窦唯当时学的就是精神看护,毕业后分配到骅梓母亲负责的科室,但一直没有去。“他从来没去那里上班,搞音乐去了,最后成了这个样子。本来是要看护精神病人的,现在很多人把他看成了精神病人。”
4月4日,某媒体报道了在上海一次演出中窦唯突然破口大骂前妻高原,并索要高额赡养费一事。
4月5日,该报报道了丁武通过妻子高原回应窦唯,表示怀疑窦唯有精神问题,希望他早点去看心理医生。报道并指出窦唯经济拮据,无正当收入来源。
4月11日的报道中,丁武发表声明,称窦唯可能已经有些崩溃,愿他早日飞越疯人院。
5月10日下午一点,窦唯到进行上述报道的报社与该报娱乐部主编谈判并发生冲突。知情者称,在谈判过程中,窦唯向主编泼水,并砸坏后者办公室窗户玻璃后离开。
当日下午六点许,窦唯又来到该报报社门口,并将一矿泉水瓶汽油泼在一位编辑的车上并点燃。事后,窦唯被警方带走。
今年是中国摇滚20年,很多圈内人都一直在思考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形式来纪念。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接触摇滚了解音乐。没想到的是,大众的关注却是由一起突如其来的治安案件引发的。
5月10日下午,著名摇滚歌手窦唯在某报社门外,放火烧了停在门外的汽车,被警方拘留。顿时在网民和歌迷中引发强烈反响。这种行为固然不够理性,但人们却把更多的同情抛向了纵火者窦唯。因为在案发之前,他因前妻绯闻已经几次在媒体上公开“破口大骂”圈内人,也有记者爆料窦唯生活陷入窘境,精神面临危机。更有人在媒体上呼吁窦唯应该去看心理医生。
作为一个曾经用音乐唤醒众多沉睡心灵的公众人物,摇滚歌手窦唯目前究竟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他生活的环境又是如何对他进行着影响?记者为此走访了他的昔日密友,以及心理专家。
黑豹乐队的主唱、王菲的前夫、在报社门口烧汽车泄愤的纵火犯,哪一个才是真实的窦唯?因为他对媒体的一贯冷漠和闪躲而让我们始终看不清真实的他,接受采访时习惯躲避镜头、抿着嘴唇眯着眼、愤怒时说话嘴角抽搐,窦唯给很多人最多的感觉是敏感和极端。骅梓:
他无法驾驭自己拥有的东西,最后心理失衡?
中国摇滚乐发展的见证人、曾经加入“1989”和“Toto”乐队、后来又自组“自我教育”乐队的音乐人骅梓认为,窦唯是因为要了很多不该要的东西才会变成今天这个状态的。他拥有了一个东西,又不知道如何来控制,这是最麻烦的。最后心理难以平衡。
骅梓说,在和窦唯交往过程中,有两件事他记得最清楚。
“1996年,我参加了窦唯的婚礼,当时那英、毛宁都在。窦唯的母亲也去了,他父母离异,父亲已经不知道在哪儿。王菲的父亲是中国驻香港某办事处的领导。而窦唯的母亲只是一个小市民,两亲家一见面,根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人。”骅梓说也许这种双方长辈地位上的悬殊造成了窦唯心理上的自卑感。
“我记得婚礼完了之后我们打麻将,王菲父母也在,摆了两桌麻将。窦唯母亲也在打,后来窦唯走到他母亲跟前,低声说:‘你怎么还不走?’”骅梓觉得自己当时在场都觉得很诧异,这可是自己的母亲啊!“不过也许窦唯有自己的考虑,母亲年龄大了不宜熬夜什么的,但那口气当时听了确实很让人不舒服。”
另一件事骅梓也印象深刻,“他那个时候在画画儿,媒体上也都说他画得很不错。他们打着麻将,我就在屋子里看他的画。你知道他拿什么画画儿的吗?他是拿颜料蘸着水画的,我学过绘画,那种画应该是用水彩来画。我就问他,你怎么用这种颜料来画画儿呢?他当时就有些不乐意。”
骅梓说,在事业上,窦唯和他在婚姻上的问题是一样的。总是想驾驭自己驾驭不了的东西。“他又是画画儿,又是搞诗词,音乐里也全是那些古诗词。玄玄乎乎的。娶了王菲离了,娶了高原也离了。很明显,他就是因为无法驾驭自己拥有的东西,最后心理失衡。”
骅梓的母亲是一家医院精神病科的负责人,窦唯当时学的就是精神看护,毕业后分配到骅梓母亲负责的科室,但一直没有去。“他从来没去那里上班,搞音乐去了,最后成了这个样子。本来是要看护精神病人的,现在很多人把他看成了精神病人。”
窦唯吉他手龙隆:
他对音乐的本能反应很厉害,只是缺乏理性归纳
原鲍家街43号乐队主音吉他手、后来和窦唯合作“不一定乐队”的著名音乐人龙隆是和窦唯共同“战斗过”的伙伴,“窦唯是有天才的人。他对音乐的某些方面非常有灵感,他对音乐的本能反应很厉害,只是缺乏理性归纳,这一点很可惜”,而对于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窦唯“烧车事件”,龙隆觉得窦唯的反应很正常,“是各方面的事凑成了此事,它就像一场秀,一场没有编导的偶然发生的节目。是各种力量推出来的一个事儿。其实把谁逼急了都会做出极端的事儿,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正反的作用力推动下,就产生了这么一个事儿。”
龙隆捋了捋半长的头发,话锋一转,“不过作为公众人物你就要勇于面对,你是focus(焦点),你带动了货币的运转啊!名人的地位就在于你摔了跟头、你离了婚、你出了洋相可以带动报纸的销售、电视的收视率,然后大家都去看了,你就带动货币流动了啊!一般人摔了跟头谁理你啊!这就是名人和普通人的不同!”
摇滚圈内人也往往非常敏感
从窦唯最近的行为,到大家平日对摇滚乐者的观感,很多人关注起了整个摇滚乐群体的精神状态,龙隆不讳言:“窦唯是敏感,但是作为艺人,敏感是应该的,对事情的反应太迟钝就当不了艺术家了。”
在采访中骅梓还提到了另一件事,“还有一次就是他们结婚后,我去他们家打麻将。那时候他们住平房,在四合院里。窦唯和王菲、张亚东,还有一位“超载乐队”的成员,他们四个人打麻将。说起这个“超载乐队”的贝斯手,还有几句话要说。他叫王学科,当时和“超载”在一起。他们后来拿作品去唱片公司,唱片公司只签了高旗,是作为个人签的。高旗当天晚上和乐队的人一起喝酒,把消息给大家一说。学科进了洗手间,出来之后就疯了。他把自己的长头发在洗手间里全剪了,一下子就疯了。他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他在河南老家的父母来到北京,把他接走,后来就没了消息,再也没见到过这个人。”
龙隆觉得“敏感无罪”,“搞艺术的人就是与众不同,就是‘有病’。大家为什么看你的画、看你的电影、听你的音乐,那是因为你不同啊!如果你和普通人一样,看你何用?就像很多人歧视gay,但是很多著名的艺术家他就是gay,但你不得不承认他做出来的东西你做不到。搞摇滚的人也一样,他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可能跟你不同,所以他对事情的考虑方式也不同。但你得承认,你听他的音乐的确给你启发了。
很多做摇滚的人也挺普通的,他们不是带刺,而是对媒体产生了防御心理,深怕自己的言行会影响公众,所以才会有过激反应的。”
疯狂不是摇滚代名词
很多人觉得极端、疯狂、震撼几乎成了摇滚的代名词,而摇滚乐者似乎也都脱不了干系。龙隆觉得那并不一定就是摇滚精神的体现。“那是形式大于内容,好像觉得只要噱头大,能震住人的、炫的就是摇滚。”
他认为摇滚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他都说不太明白的思维方式。“摇滚就像政治中的在野党,它始终起到监督的作用。以敏锐的视角和触觉来发现时弊,然后把它提出来,它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用来反映社会的一些阴暗面。”
他对音乐的本能反应很厉害,只是缺乏理性归纳
原鲍家街43号乐队主音吉他手、后来和窦唯合作“不一定乐队”的著名音乐人龙隆是和窦唯共同“战斗过”的伙伴,“窦唯是有天才的人。他对音乐的某些方面非常有灵感,他对音乐的本能反应很厉害,只是缺乏理性归纳,这一点很可惜”,而对于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窦唯“烧车事件”,龙隆觉得窦唯的反应很正常,“是各方面的事凑成了此事,它就像一场秀,一场没有编导的偶然发生的节目。是各种力量推出来的一个事儿。其实把谁逼急了都会做出极端的事儿,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正反的作用力推动下,就产生了这么一个事儿。”
龙隆捋了捋半长的头发,话锋一转,“不过作为公众人物你就要勇于面对,你是focus(焦点),你带动了货币的运转啊!名人的地位就在于你摔了跟头、你离了婚、你出了洋相可以带动报纸的销售、电视的收视率,然后大家都去看了,你就带动货币流动了啊!一般人摔了跟头谁理你啊!这就是名人和普通人的不同!”
摇滚圈内人也往往非常敏感
从窦唯最近的行为,到大家平日对摇滚乐者的观感,很多人关注起了整个摇滚乐群体的精神状态,龙隆不讳言:“窦唯是敏感,但是作为艺人,敏感是应该的,对事情的反应太迟钝就当不了艺术家了。”
在采访中骅梓还提到了另一件事,“还有一次就是他们结婚后,我去他们家打麻将。那时候他们住平房,在四合院里。窦唯和王菲、张亚东,还有一位“超载乐队”的成员,他们四个人打麻将。说起这个“超载乐队”的贝斯手,还有几句话要说。他叫王学科,当时和“超载”在一起。他们后来拿作品去唱片公司,唱片公司只签了高旗,是作为个人签的。高旗当天晚上和乐队的人一起喝酒,把消息给大家一说。学科进了洗手间,出来之后就疯了。他把自己的长头发在洗手间里全剪了,一下子就疯了。他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他在河南老家的父母来到北京,把他接走,后来就没了消息,再也没见到过这个人。”
龙隆觉得“敏感无罪”,“搞艺术的人就是与众不同,就是‘有病’。大家为什么看你的画、看你的电影、听你的音乐,那是因为你不同啊!如果你和普通人一样,看你何用?就像很多人歧视gay,但是很多著名的艺术家他就是gay,但你不得不承认他做出来的东西你做不到。搞摇滚的人也一样,他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可能跟你不同,所以他对事情的考虑方式也不同。但你得承认,你听他的音乐的确给你启发了。
很多做摇滚的人也挺普通的,他们不是带刺,而是对媒体产生了防御心理,深怕自己的言行会影响公众,所以才会有过激反应的。”
疯狂不是摇滚代名词
很多人觉得极端、疯狂、震撼几乎成了摇滚的代名词,而摇滚乐者似乎也都脱不了干系。龙隆觉得那并不一定就是摇滚精神的体现。“那是形式大于内容,好像觉得只要噱头大,能震住人的、炫的就是摇滚。”
他认为摇滚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他都说不太明白的思维方式。“摇滚就像政治中的在野党,它始终起到监督的作用。以敏锐的视角和触觉来发现时弊,然后把它提出来,它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用来反映社会的一些阴暗面。”
“摇滚乐只是用音乐来阐述这种思维方式,它是一种哲理,一种内省的、非夸张的,而并非是夺人心魄的。摇滚不是又摇又滚。它是一种平静的思考,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说到那些躁动的摇滚音乐,龙隆说:“摇滚不是力量足够大的产物,所以很多人选择用极端的手法、用最暴力的一面来展现。比如出现了‘死亡金属’、‘暴力摇滚’。但我始终觉得这种方式就是做秀,它其实是脆弱的,禁不起冲击的。真正的崇尚摇滚精神的,如果走到极端就不会用音乐的方式了,而直接采用真正的暴力方式了,会直接起义了。所以我觉得像李自成、陈胜、吴广这样的,才是真正的摇滚英雄。”
谈起中国的摇滚,谈起“魔岩三杰”,骅梓似乎很不屑,但他也觉得摇滚似乎和农民起义有关,“中国的摇滚是农民起义,胜利后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吸毒、乱交,最后搞得乌烟瘴气。当年的局势多好啊,几年的工夫就败坏成这样了,大家对摇滚的印象也变差了。”
在他眼里,摇滚似乎已经、也应该成为过去。“窦唯成了这样,何勇最近旧病复发进了疗养院。搞摇滚的能顺利活到现在,不疯就是一种胜利。”
相对于骅梓的悲观,龙隆显得更乐观一些,“摇滚乐在中国发展20年,好的地方在于听摇滚、玩儿摇滚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当年像我们一样热爱摇滚的人已经成了孩子的父母了,所以很多父母会让孩子听摇滚,而且借助网络他们有更多的资讯来源,能和全球同步,这就像金字塔,这个塔底变大了,所以塔尖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片面追求情绪宣泄 艺术生命不会长久
《北京科技报》希望我就窦唯烧车事件写一篇文章。要深入理解窦唯烧车这一事件,需要与窦唯直接接触,与他沟通。我没见过窦唯,无意对他作什么评论,但这一事件勾起了我常思考的一些问题。
窦唯烧车这一事件,使我感觉他的心里似乎积压了很多负面的情绪,包括委屈和愤怒,一旦遇到一个缺口,就像洪水泛滥,就不可遏制的爆发出来。
在当时的情况下,窦唯是非要发泄出来的。不发泄不行,不发泄可能就精神分裂了。从这个意义上看,我觉得他烧车是可以理解的,甚至可以说,这车烧得还划算。在积压了很多很多的委屈和愤怒的情况下,如果找不到这样的宣泄渠道,很可能就精神崩溃了,进精神病院了。———或者他会对人攻击,对人造成伤害。这两种情况都比烧车还严重。
很多人觉得窦唯的神经不大正常,但他的问题不是简单地贴一张标签就可以解决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来追溯。
无可非议,摇滚乐也是一种艺术。它的精神也是艺术的精神。艺术的精神就是热爱生命和创新。摇滚乐也和其他艺术一样需要不断地突破自我。但摇滚乐似乎更强调求新求异,强调直觉。这要求搞摇滚艺术的人有更多的原发性创造力,更充沛的激情,更强的即兴演唱和演奏的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每个人都具有摇滚乐的潜力。如果谁有过状态极佳的时候,曾经扯开嗓子自由地吼过几句,那么他就或多或少体验过摇滚精神。如果他吼的几句是他即兴创作的,那么他更是表达了摇滚的创造力。
那么,搞摇滚的人如何才能够获得和保持这些能力呢?要保持这种摇滚能力,就需要让自己的人格进入和保持在自我实现阶段。摇滚乐不过是自我实现人格状态的一种副产品。简单地说,摇滚乐者也需要成长。而成长需要修炼。
某些摇滚音乐人是极有天赋的,他们对音乐的感觉也很好,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的“瓶颈”,或者说木桶的短板恰巧是他们自身的人格。他们的心理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然不是说其他人就没有问题),但由于他们职业的特点,他们却很可能比一般人更不重视这些问题。
其实,社会什么时候都是可以有摇滚的,只是摇滚歌手们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已。
和谐社会应该提供人们能量和情绪的宣泄渠道,和谐社会也应该保持活力和必要的刺激。时代需要摇滚乐人能不断成长。
窦唯的烧车事件显示他有严重的情绪问题需要处理。但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他是心理病人,而是他如果早一点咨询,就不会发生这些事情了。他也会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传统的看法以为只有心理病人才去心理咨询,我的看法是人人需要心理咨询。其实,心理学可以有的最根本的作用是帮助人成长,任何人只要还不是完美的人,心理学就能够为他提供帮助。
谈起中国的摇滚,谈起“魔岩三杰”,骅梓似乎很不屑,但他也觉得摇滚似乎和农民起义有关,“中国的摇滚是农民起义,胜利后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吸毒、乱交,最后搞得乌烟瘴气。当年的局势多好啊,几年的工夫就败坏成这样了,大家对摇滚的印象也变差了。”
在他眼里,摇滚似乎已经、也应该成为过去。“窦唯成了这样,何勇最近旧病复发进了疗养院。搞摇滚的能顺利活到现在,不疯就是一种胜利。”
相对于骅梓的悲观,龙隆显得更乐观一些,“摇滚乐在中国发展20年,好的地方在于听摇滚、玩儿摇滚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当年像我们一样热爱摇滚的人已经成了孩子的父母了,所以很多父母会让孩子听摇滚,而且借助网络他们有更多的资讯来源,能和全球同步,这就像金字塔,这个塔底变大了,所以塔尖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片面追求情绪宣泄 艺术生命不会长久
《北京科技报》希望我就窦唯烧车事件写一篇文章。要深入理解窦唯烧车这一事件,需要与窦唯直接接触,与他沟通。我没见过窦唯,无意对他作什么评论,但这一事件勾起了我常思考的一些问题。
窦唯烧车这一事件,使我感觉他的心里似乎积压了很多负面的情绪,包括委屈和愤怒,一旦遇到一个缺口,就像洪水泛滥,就不可遏制的爆发出来。
在当时的情况下,窦唯是非要发泄出来的。不发泄不行,不发泄可能就精神分裂了。从这个意义上看,我觉得他烧车是可以理解的,甚至可以说,这车烧得还划算。在积压了很多很多的委屈和愤怒的情况下,如果找不到这样的宣泄渠道,很可能就精神崩溃了,进精神病院了。———或者他会对人攻击,对人造成伤害。这两种情况都比烧车还严重。
很多人觉得窦唯的神经不大正常,但他的问题不是简单地贴一张标签就可以解决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来追溯。
无可非议,摇滚乐也是一种艺术。它的精神也是艺术的精神。艺术的精神就是热爱生命和创新。摇滚乐也和其他艺术一样需要不断地突破自我。但摇滚乐似乎更强调求新求异,强调直觉。这要求搞摇滚艺术的人有更多的原发性创造力,更充沛的激情,更强的即兴演唱和演奏的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每个人都具有摇滚乐的潜力。如果谁有过状态极佳的时候,曾经扯开嗓子自由地吼过几句,那么他就或多或少体验过摇滚精神。如果他吼的几句是他即兴创作的,那么他更是表达了摇滚的创造力。
那么,搞摇滚的人如何才能够获得和保持这些能力呢?要保持这种摇滚能力,就需要让自己的人格进入和保持在自我实现阶段。摇滚乐不过是自我实现人格状态的一种副产品。简单地说,摇滚乐者也需要成长。而成长需要修炼。
某些摇滚音乐人是极有天赋的,他们对音乐的感觉也很好,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的“瓶颈”,或者说木桶的短板恰巧是他们自身的人格。他们的心理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然不是说其他人就没有问题),但由于他们职业的特点,他们却很可能比一般人更不重视这些问题。
其实,社会什么时候都是可以有摇滚的,只是摇滚歌手们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已。
和谐社会应该提供人们能量和情绪的宣泄渠道,和谐社会也应该保持活力和必要的刺激。时代需要摇滚乐人能不断成长。
窦唯的烧车事件显示他有严重的情绪问题需要处理。但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他是心理病人,而是他如果早一点咨询,就不会发生这些事情了。他也会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传统的看法以为只有心理病人才去心理咨询,我的看法是人人需要心理咨询。其实,心理学可以有的最根本的作用是帮助人成长,任何人只要还不是完美的人,心理学就能够为他提供帮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