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调动积极性同家长协作

(2010-11-19 14:49:21)
标签:

教育

 

    今年我担任的是四年级(1)班主任兼语文教学工作我认为,班主任有效进行班级管理创建良好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人格,是班主任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以及家长的教育联系在一起,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班主任是学生、学校、家长三者沟通的桥梁,是沟通的纽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班主任最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家长最关心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班主任要及时的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告诉家长,同时,也要给家长布置安排落实一些事情,要家校联合,给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环境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

 

如何与家长共同协作调动好家长的积极性呢?

一、尊重家长。家长在经历、经验、思想水平、知识能力上存在着差异,这就决定了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具有互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不论在任何情况请家长到校,都应主动给家长让座、倒水,面带微笑,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象巨大的磁场吸引磁铁一样让人无法拒绝,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要求家长到校时更应注意这一点。在学生犯错误要求家长到校的情况下,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电话通知,家长有个思想准备将事情说清楚。第二在与家长谈话时,要尊重家长,不当着学生家长的面训斥他的孩子第三先把家长叫出办公室,在一个单独的环境里向家长说明情况,形成一致意见。 在学生犯错误解决问题的时候,顾及家长的面子,尊重家长的感受,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另外,现在的学生家长大多数都有很高的认识水平和管理孩子的水平,如能经常征求并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见,会让家长觉得我们当班主任的比较民主、诚实可信,有利于班主任和家长的联系沟通。是沟通的第一原则

二、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我认为老师应首先主动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学生是来求学的,“求学”即为学生要主动,老师可以居高临下。教师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应把教育看作是一种产业,学生应成为该产业的主体,我们必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声誉

三、要有理性的意识。与学生家长交流要避免随意性和情绪化和家长交谈前要详细想好约见家长的主题和目的,注意从多方面收集学生的信息,设计和家长交谈如何切入主题、如何结束,如何谈学生的优点和问题,还应考虑如何向学生和其他教师反馈约见家长的情况,最后要思考自己以后在和家长交谈时需要改进和注意的方面。见面沟通时要先扬后抑。班主任应对学生家庭进行调查分析,对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年龄、家教思想、家庭关系等做到心中有数。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沟通的方法: 

1)要称呼得体。称呼得体以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基础。记住家长的名字,家长会认为是老师对他尊重。教师在与家长接触谈话时,教师应以热情、关心、委婉、含蓄的语气与家长谈话,如果再加上幽默和风趣,则更能使气氛融洽、和谐而轻松。这样才能奠定合作的良好基础。2正确运用非语言技巧。教师在与家长交往时,应保持微笑。因为微笑在待人接物中式最珍贵的见面礼,是人际关系中友善、谦恭、融洽、和蔼、可亲等的代词。身体动作如手势、姿势等是非语言交往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与家长交往时,手势要与语言配合,运用准确、恰当、明了、清晰,教师的穿着打扮应得体。(3不同家长的对待方法: 对于有教养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要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  

五、我在调动积极性家长协作所采取的主要方法是:重视第一次家长会,给家长留下良好的印象以诚相待,用诚心架起沟通的桥梁组织家长观看有关的影像视频;定时的给家长发放一些有关的教育材料,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及时的向家长汇报孩子的情况;尽可能多的创造家长、老师和学生三者在一起的机会和环境。

   总之,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互补因素,两者配合得越默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这样才可以架起心与心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我们携手并进,为创造实校辉煌灿烂的未来而共同努力吧!

 

                                    2010.11.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中国现状
后一篇:安全常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