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4月29日,除了G宝石等11家公司外,沪深两市共有136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6年第一季度季报,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06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5%,低于2005年第一季度0.07元和2.60%的水平,分别下降15.43%和21.16%,显示宏观调控和能源价格上涨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以下根据上市公司2006年第一季度季报数据,对沪深上市公司业绩状况进行分析。 有分配潜力的绩优公司:1361家上市公司中净利润同比增幅在50%以上的有297家,占总数的21.83%,略低于去年同期的302家和21.98%。这些公司中每股收益大于或等于0.10元的公司有57家,去年同期的数据为80家。值得重点关注的高成长绩优公司数量大为减少。 从业绩增长的持续性看,57家公司中第一季度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降的仅有G旭飞、海虹控股、G泛海3家,绝大多数公司主营业务利润保持同步增长。另外,主营业务利润率同比实现增长的有41家,可见其中多数公司业绩增长的持续性较强。 从半年报分配潜力分析,57家公司在2005年年报中不进行分配的有11家,在半年报拟进行分配的可能性较大,相关财务数据见表3。结合每股未分配利润、每股资本公积金和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可以看出,后续具备高比例分配潜力、最可能在今年半年报公布分配预案的公司为汉商集团。 总体看,2006年第一季度沪深上市公司业绩同比出现下降,而且降幅比2005年年报进一步加大,业绩优良、高成长性、有高比例分配能力的上市公司数量和所占比例均低于去年同期的水平,而业绩同比实现增长的公司数量增多,显示为避免退市和股改而重组的公司所占比重增加。部分上市公司在半年报有实施分配的可能,特别是预计半年报业绩大增的公司。另外,中小板块上市公司持股集中度上升的现象值得密切关注。建筑建材、有色金属、食品饮料等行业景气度上升,但考虑到能源价格上涨和宏观调控的影响,有希望持续向好的非投资过热行业餐饮旅游、食品饮料在半年报的毛利率仍会有较高的环比增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