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父亲的米酒
(2010-06-20 16:09:29)
标签:
家庭酒饼米酒酒香弟弟父亲父亲节情感 |
刘泳美
题记:谨以此文献给父亲和父亲节。
说到父亲,说到米酒,不能不提父亲的酒饼*。因为,父亲的酒饼制作的米酒入口甜润爽滑,酒香清冽,余韵绵长;而且,沉缸时间越长酒香越醇厚。在我们村附近的十里八乡,父亲的酒饼都颇有名气,不少人家的过年米酒都是用父亲的酒饼酿造的。
因此,很的小时候,我就与米酒结下了不解之缘。父亲说,我们做酒饼的人,不会喝酒那怎么成?要是你不会喝酒,人家要说,你的酒饼肯定不好。印象中,父亲几乎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米酒,饭他可以一口不吃,没有米酒几乎就要了他的命。每天一早,他就要喝上一碗米酒,上午不到十点半又要一边干活一边喝酒,晚上也是早早收工,回家喝酒。在父亲的影响下,母亲说,我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嘴馋,想酒喝。父亲就用筷子头沾上一滴酒,然后送到我的嘴里,我的小舌头竟然舔得咂吧咂吧地响。母亲怕我太小,受不了,会醉,不让父亲再给我舔喝,甚至还骂,你这酒鬼,自己老喝酒,还要让孩子也做酒鬼。父亲却乐呵呵地说,你懂什么,这叫后继有人。
我自己有记忆的第一次醉酒,是在七岁那年。
那是夏日农忙的某一天,奶奶、父母、哥哥、姐姐他们都参加抢收去了。我和弟弟两个人在家晒谷子。闲着无事,弟弟说,我们尝尝昨天刚酿的“酒娘子”吧,很甜呢,我已经偷偷地尝过了一点点。虽然父母临走前一再交代我们不能捣蛋,不能偷酒喝,然而,弟弟嘴里散发出微微的酒香,让我实在无法管住自己。于是,我和弟弟两个都吃了一满满大碗才觉得过瘾。等父亲他们因为午间阵雨急匆匆地赶回家时,我和弟弟都醉倒在床上,门坪里晒的稻谷全被雨淋湿了。奶奶拖起我和弟弟就要打,父亲却一把将我们拉开说,别打,孩子们小,不懂事,要怪就怪“酒娘子”太甜了。
上初中以后,每当周末回家,父亲常给我倒上一碗酒。我们父子俩一边就着花生米喝酒,一边聊着我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然而,那时我的学习并不太好。于是,父亲就常说,书读得好不好决定着你们将来的日子好不好,我的酒饼做得好不好决定着用它酿出来的酒好不好。你们读书人就要把书读好,要是没有读好书,将来的日子就要跟我们一样苦;我做酒饼的就要把酒饼做好,要是酒饼不好,酒也不会好。自己赚不到钱不说,还要糟蹋了人家的糯米。
父亲的话我总是似懂非懂,直到那年高考的落榜,我和父亲都喝了个酩酊大醉。
酒醉后的父亲语无伦次地哭着对我说,儿子,你现在也长大了,想必你也知道我们家的苦了。你伯父(堂大伯)和舅舅他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读太多书,浪费钱(因为人多地少,家里每年的粮食都不够,父亲卖酒饼的微薄收入经常要用来换米吃。于是,每年到开学的时候就要向他们借钱)。但说实在的,我很希望你们兄弟姐妹七个中能有一个考上大学。我们刘家世代为农,没有一个像样的读书人。我以前很想多读点书,可是家里穷,我又是你祖母唯一的养子,所以没有文化的她不让我念,怕我念书多了会丢下她一个人。现在看来,没希望了。不过,书实在读不好也不要紧,大不了子承父业,将来跟我做酒饼。……只是,你也听到了他们的嘲讽了吧,你伯父上午就说,你兰生(我父亲的名字)一直说你很会念书,怎么没考上呀?……
父亲的第一次流泪,和他的这一番话深深地令我感受到刺痛,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为父亲争一口气。
如今,我大学毕业出来工作已十几年了,我们兄弟姐妹也都已成家立业,日子也一天天地好了起来。
然而,每当我收到父亲从家里为我捎来的米酒,我就会想起多年前的一幕幕,就会想起父亲那饱含哲理的朴实话语。
工作之余,我常常喝一口米酒,咂一咂嘴巴,鼓一鼓腮帮,细细品味、咀嚼着父亲多年来为我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于是,提醒自己,只有把工作干好,日子才会越来越好。
酒饼*:酿米酒用的酒曲,用中草药外加米粉、米皮糠等发酵、晒干后制成。
注:本文已发《闽西日报·生活周刊》20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