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腥玛丽
在朋友家聚会,其间一位朋友起了兴致,找来配料为大家当场调制一款鸡尾酒:伏特加、蕃茄汁、半月形柠檬片、芹菜根、冰块若干按先后秩序倒入透明的高脚杯,轻轻搅匀。
伏特加酒散发出浓烈刺鼻的味道,蕃茄汁鲜红的色彩分外夺人眼目,加上柠檬及芹菜的装饰,混和在一起感觉非常诡异,感观和神经都被深深地刺激了一下。
当时我正想问朋友这酒的名字,欲语未言,一侧十二岁的小女孩似乎明白我意,立即“抢答”:哈哈,我知道它叫“血腥玛丽”!朋友微笑着,点头示意。
闻过,我的眼神将惊讶暴露无遗。
只听她娓娓道来,现在我们班上不少女生喜欢看恐怖悬疑、推理心理之类的魔幻小说,知道这和一个叫李·克斯特伯爵夫人的故事有关,我们女孩子恨死她了,因为她为了自己的美丽杀过二千多女孩,喝下她们的鲜血,并且用她们的血来洗澡!……
我一听毛骨悚然,同时有些疑惑不解,现在的小女孩怎么了,居然喜欢看些这样的内容?以她们这样的年龄应该是对世界充满新鲜好奇呀!她们需要更多的刺激吗?难道她们就已经对生活感觉平淡了?还是另有原因呢?学习的压力与日俱增,是否也让孩子们没了快乐的空间?!
一时内心泛起莫名的惆怅。或许这世界已经将孩子们的天真憧憬渐渐吞噬!

幼儿园
说起来是巧合,我小时候入托的幼儿园正好在我现单位的附近,当时知道心里有种异样的情愫升腾起来。一些儿童时代的记忆刹那间在脑海浮现,但奇怪的是对幼儿园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恐怖畏惧的状态里:每天离开妈妈的伤心,饭菜不合口,午睡不安心,受其他小朋友的欺负以及向老师举手要求上厕所的难堪等等。至今难以释怀,我不知道这些印象是父母后来跟我提起的还是我早已经记下的。总之,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为什么不是一些美好的片段记下来呢?
每次从那路过,我都会特意从大门外往里面张望一下,开始是出于好奇心:看看有没有我记得的老师还在,有啥变化了?观察观察现在的孩子和我们那时候穿着打扮,行为举止有什么区别呢?情不自禁担忧担忧这些小可爱会不会有我当年的恐惧心理?可是几年过去了,我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往里面瞟几眼,我已经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养成这样的习惯了。
我有时候会感叹,我的人生轨迹真有点戏剧化,非常形象,从起点(幼儿园)到终点(单位,大多数中国人的最终归宿),而且“终点”恰恰最后和“起点”做了邻居。或许这便是我宿命一般的暗示……
http://img.users.51.la/1982039.asp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