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半盏光阴昔时回忆影评 |
分类: 左耳爱我° |
http://s13/mw690/48fd84fcgdf04859c07dc&690这是下午四时。最近赋闲在家,我拿出最近新得到的茶具,装模作样地冲泡了一壶茶。安静的天青蓝陶瓷布满细碎的银色裂痕,宛如花瓣层叠,又如寒冰乍裂。据说这种瓷,就叫做冰裂。
端着如此中国风的茶杯,我却再一次看起这部异国风情的老电影。
温故,知新。
毫不夸张地说,我是自小看着周润发发哥的电影长大的,可我直到四年前第一次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发哥还饰演过暹罗的国王。就算再一次看它,也没有丝毫的违和感。
槟城。这个地名乍一看有些陌生,这个古老的、曾被英国殖民的南洋岛屿却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银屏之上。在《槟城》中如此,在《色·戒》中如此,在《安娜与国王》中也如此。
这是一个由历史改编的故事,发生在暹罗,发生在这个以白象为神圣动物的国家,发生在这个拥有美丽夏宫的国家,发生在这个国王聘了个英国女人做教师的国家。
“这里的生活很不同,连爱都不一样。”
悠扬的提琴,热闹的街市,赤裸着上身的精壮男子,大象,热带植物,油纸伞,藤条编制的马车,随着安娜的走近,暹罗的最初面貌便随之呈现。那时,在欧洲人眼里,暹罗就是个未开化的国家,粗鲁野蛮,肆意贩卖暴虐奴隶,草菅人命。
安娜不会知道,自己的到来将永久而彻底地改变这个国度。她是那个世纪照进暹罗的一束光。
她是一个有主见、有学识、有教养的女人,有母亲的慈悲,亦有少女的活泼。她虽然不再年轻,但谈吐间充满着经受岁月洗礼后的成熟和柔情,显得异常迷人。
她视法英公主如己出,仔细收藏每一副法英所画的画作。她心怜奴隶,据理力争,始终坚持自己的“直话直说”。
他是国王,自有浑然天成的尊贵和傲气,不容许任何人挑战他的权威。较之同时期的帝王,他又有超乎常人想象的谋虑和远见。
依稀记得张爱玲说过,男人对于女人的怜悯,也许是近于爱。一个女人绝不会爱上一个她认为楚楚可怜的男人。女人对于男人的爱,总得带点崇拜性。
怜悯,国王自然是怜悯她。一个柔弱的女子,孤身一人,漂洋过海,背井离乡,不过是求一宿三餐,将痛苦深深埋藏在河川和黑夜中,却缺乏面对的勇气。比起怜悯,欣赏更能表达出国王对安娜的情感始源。
崇拜,安娜毫无疑问是崇拜国王。他英俊,气度不凡,才华横溢。国难当头时,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笔挺地坐在马背上吸着雪茄,气定神闲,如同太阳神一样夺目。痛失爱女时,他是一个悲伤的柔情父亲,闭门谢客,不发一语,以自己的方式放任悲伤流浪。与安娜离别时,他抚上她的脸,深情,不舍,无奈,种种糅杂其中,眼波流转,荡气回肠。
我们时常说,在爱情里,年龄、距离、金钱都不是问题,倘若真有这般简单,世上又怎会有如此多的伤心人。
比如那个美丽而哀伤的塔恬,深宫折断了她的翅膀,她再也不能见到相爱的巴达。他为了她,选择出家,终生侍奉佛祖。她为了他,剔去一头青丝,作为他的师弟,跪在离他最远的角落诵经。
这对深情的爱侣最终难逃一死,双双被送上刑台,掌中夹着一朵洁白的圣莲。刀起刀落间,圣莲染上一片温热。
安娜曾说,爱人是没有错的。是的,爱人没错,错的是时代,错的是无法选择。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就要放弃夜晚。即使太阳从不会发现它,它却会一直跟随着太阳。这,就是月亮。”
这是我最钟爱的一句台词。发生的场景是夜半的海滩,两人含情脉脉地相视,爱情的气氛在酝酿、发酵,终究还是被时代和责任感压下去,化作一副伊人提灯为国王读信的平静。
他们是何时相爱的,我无从而知。大概因为是那一夜携手起舞,大概是因为那一天同船共游,又大概是因为送别法英的时候双手紧握。他们的相爱,始终秘而不宣,谁也不曾开口,早已心知肚明。
缠绵悱恻的提琴仿佛告诉我们,谁都希望,爱是一场永不落幕的轻歌曼舞。
初次跳起华尔兹的时候,在盛大的舞会相逢。同样的音乐再次响起时,曲终人散,在永夜中相离。
发乎情,止乎礼,像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
爱情,往往有一个恰到好处的点,在此点上,要么生离,要么死别,被遗憾撕碎以后会升华为最浓郁的一道迷香,迷了心神,不愿再醒。
也许,命中注定的相遇并非为了相爱,而是给我们一个机会,将这个人刻入骨血,永生铭记着,遗憾亦是完美。
“总是让人吃惊的是,有意义的时光总是只占生命的一小部分。经常是,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