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0后与媒体的“对话”    (上)

(2006-07-14 11:42:40)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的《财富新生代》播完,我接到了很多电话,不是每个电话的原话都能记清楚,但大意均为“可喜可贺,再接再厉”云云。据说,节目播出的当天,我们几个的名字进入百度搜索排行榜前十名。过了几天,南方某媒体顺势做了期封面报道,取了一个极其吸引眼球的名字,叫《80年后的亿万富翁》。接下来,各式各样的采访应接不暇……一时之间,80年后的几个小男孩“名声大噪”。

 

名利场是人生的一幕大戏,既然已经是个角色,就要把戏演好。

让我们先环顾周围的角色。

   清朝末年,在李鸿章之前,写折子的高手有三个,分别是位极人臣的曾国藩、左宗棠和胡林翼;这三个人不是什么皇亲国戚,他们在自己的时代充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有折子写得好的功劳——毫无疑问,和皇帝的沟通极其重要。

   在当代,传媒掌握着史无前例的话语权;虽然不是皇帝那种“予生予杀”的绝对权力,但一个公司,一个公众人物的“生死荣辱”却也只在传媒话语的股掌之间。

    有鉴于此,对于80后的公众人物来说,与媒体“对话”的智慧极为重要。

 

 

   大众传媒需要故事,需要偶像,需要不一样的人生传奇。 只有不一样的故事,才能调动观众的好奇心。但实际上,不是每个人都是丁磊、陈天桥;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章子怡。在我看来,这么多年来最为诡异而又波澜壮阔的传奇当属李春平极为独特的异国忘年之恋——一个刚出狱的年轻男子,一个到中国来寻梦的美国女星,一段荡气回肠的忘年之恋,更为重要的是,背后还隐藏着一笔富可敌国的财富。

在这样的氛围下, 80年后成为一个故事,成为一个媒体需要的故事。孔子云:“三十而立”,三十岁之前一个人能干出一些什么,年轻人很好奇,年轻人的父母、爷爷奶奶很好奇,即将成为年轻人的人很好奇,刚刚走过年轻人这一阶段的人也很好奇;于是,所有的人都很好奇。

 

 

事实上,80年后的人被人所知已有时日,在文学界,韩寒和郭敬明在开始扬名立万。在体育界,上海男人姚明和刘翔已经登上大雅之堂。

在演艺界,80年后的人也已经崭露头角,2005年的夏秋之交,整个中国都在为可爱的超级女生们疯狂。

当然,文艺、体育明星和和企业家毕竟不一样,一个成功的企业需要一个领头羊,需要一个心智更为成熟的领导者。

于是,只有到了2006年的《对话》后,网络界的80年后的青年创业者们开始成为一个现象。

作为新经济代表的互联网给了年轻人更多的空间,她不需要积累经年的人脉,不需要人情练达,不需要八面玲珑;互联网也不需要经验,传统商业的思维对互联网只能是一种禁锢。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甚至不需要原始积累;一个人,一台电脑,一个想法,就能驰骋整个网络江湖。

今天,80年后的青年创业者要有平常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