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拒绝恐吓以及哄骗

(2009-07-16 10:00:41)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想篇

从来不敢说自己在教育孩子上是个成功的母亲,不敢说耕宝是个优秀的孩子。但自以为,在耕宝成长的过程中,有几点自己一直在坚持并努力实践。

一、拒绝威胁孩子

我很反感一些诸如此类的话,“再不听话妈妈不喜欢你了”、“再不听话妈妈不要你了”、“我以后再也不允许你********",也为此和耕爸甚至耕奶有过一些争执。我的观点是,如果你做不到的,如果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你就不要去说,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这种威胁最初可能奏效,但时间长了,孩子发现这只是一些语言的威慑,不会有实际的后果时,他会漠视你的语言,甚至把这种漠视波及到你正常的说教。

关于“不听话”,是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过程中最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汇,个人认为也是最应该从父母口中消失但又屡禁不止的话,在我暴怒或者无力时它会像一个习惯一样冲口而出。过分强调孩子作为一个弱小应该对强大的服从,但弱化了对错误行为的正面引导和正确规则的树立。

二、与孩子正确的沟通交流

耳边总有声音在说:孩子这么小,他懂什么道理,所以对孩子的错误甚至无理行为哄骗过去就算解决掉了。也许深层次的道理孩子的确不懂,但最起码的对与错孩子应该知道。在一个错误行为发生时,还是应该努力尝试让孩子了解这为什么是错误的,如果实在超出孩子的理解能力,最起码最简单的应该让他知道对与错的界限。一次的说理孩子理解不了,重复的说理孩子至少有一个最终理解的可能。以哄骗结束一个错误行为时,孩子永远不会明白那个行为为什么不被允许,甚至会激怒孩子,暂时的转移掩盖了一个小矛盾,绝对没有把矛盾化解掉。

三、让孩子了解并承担行为后果

记忆中最早的关于这个主张的实践,是耕宝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家里买了几条小金鱼,放在小鱼缸里。耕宝从小就特别特别喜欢金鱼,拿回家后耕宝要看,我就把鱼缸放在地上,耕宝想要伸手去抓,我告诉他:不能抓,否则妈妈就把鱼缸收起来。耕宝去抓了,我就真的把鱼缸收起来了,他哭闹,但我坚持没有给他。第二天重复这个场景,耕宝又想伸手,我重复警告,耕宝真的就不去抓了,来家串门的婶婶很惊讶这么小的孩子居然这么听话,我觉得,其实是孩子明白了抓这个行为会直接导致他看不到小鱼这样一个后果,因为后果所以自己就对行为有了选择。对一个错误行为,要让孩子承担惩罚性后果,而这个惩罚性后果要和这个错误行为关联。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耕宝是一个非常顽皮非常倔强的孩子,但我始终觉得庆幸的是,他基本是一个讲道理的孩子。有一次耕舅说了一句话:耕耕不是个被惯坏的孩子,让我觉得特别欣慰,我觉得这是对父母的褒奖和肯定呢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懂道理的小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