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细皮嫩肉是最好的底色,看到他身上红色的印痕,久远的痛楚顿时清晰起来.
孩子,社会细胞中最柔弱的最无反抗力的标志.却折射出整个社会的现实.
疼吗?
很疼!
你能理解妈妈么?
能.
为什么?
因为是我错了.
错在哪里?
默写古诗三首写错了几个字.
哪几个字?
我记不得了.
她用什么打的?
藤条.
(藤条)从哪里来的.
从某某地方买回来.
经常这样打你么?
没有,过去只打手掌一下.
这样打有几次了?
两次.
你没有求饶,没有躲闪么?
没有,妈妈打我的时候,我从来不动.
我看着他的眼睛,一双孩子的眼睛.很干净.我给他的茶水杯子在他手上已经发皱了,我急忙给他再套上一个新的纸杯.我扫了一眼桌上的纸张,在那张纸上,写有他家长的手机号码.以及他的语文成绩70多分.那字体是他自己写上去的.我不知道来我这里之前,他经历了哪些人,那些人跟他说了什么.
你妈妈做什么的?
在家.
有打麻将么.
很少,他们大概二三个星期才玩一次麻将.
最近你妈妈跟爸爸吵架没有?
没有.我爸爸妈妈很恩爱.
家里有没有发生过其他什么事情?
没有.
家里就一个孩子么?
我还有个姐姐,在英国读书,大一了.我爷爷最近生病了,他是大学生(表情很自豪),他希望我们都考上大学.我妈妈是高中生.
那你有没有其他什么事情惹妈妈生气呢?
没有,就是这次古诗没有默写好.
你不怨恨妈妈这样对你么?
不!妈妈打完我也很后悔.她让我去洗脸,洗完脸我就不疼了(他像松了一口气)
爸爸看见了,也叫我不要再惹妈妈生气.
那你的老师经常因为你的学习成绩找家长么?
没有,只是英语老师我一出错就发信息给我妈妈.我的英语学习的还可以.
排除了家庭经济的原因,排除了老师给家长的压力、父母感情问题以及母亲是否迷恋牌九麻将等原因,甚至了解到孩子没有因此而对母亲产生的抱怨和仇恨心理。我也松了一口气。这是个幸运的妈妈。
虽然是这件事,我就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从二年级起,我们经常在走廊或者楼梯上相遇.每次我都会主动和他打招呼,有时候说,你要多锻炼啊;有时候说,怎么迟到了;有时候问考试完了吧?还有时候微微一笑,因为他长得很可爱.所以这次谈话他一点不会因为我不是教他的老师而生疏,也不会因为不熟悉而紧张尴尬.
我该怎么办?我问自己。
我说,孩子,你怕不怕这样挨打?他说,怕.我说,那怎么办好呢?我望着他家长的手机号码,但我决定不打这个电话.
被打,这是一个危机.危机怎样化解?
可以义正词严地打电话谴责这个暴力的妈妈,批得她体无完肤,扮演一个保护神的角色.但如果处理不当,家长迁怒于孩子的家丑外扬使自己面子尽失,是否会更加暴怒,迁怒于孩子.
可以家访和颜悦色地和她谈心.劝导其教育子女讲究方法.并指出这样暴力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伤害.但还是与上面一样涉及到家庭的隐私.
那孩子就这样被打下去不成么?
我问孩子,你知道妈妈因为什么这样暴怒吗?仅仅是因为你的学习,那么她是很看重你的,期望很高。因为你爷爷是大学生,爷爷病了,在病中说希望你,他唯一的孙子可以考上大学,你的母亲一定是因为你的成绩不理想而着急了。人急噪起来,情绪很容易失去控制。
你得学会自我保护。一个懂事的孩子,即使做错事,说出懂事的话,父母也得好好想想的,因为他们回因为你的懂事的话而触动。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过分的。这样他们就会停止或者减少对你的伤害。
这件事你能否跟妈妈谈一谈心,你跟妈妈说,看您生那么大的气,我感到自己做得很不好,你打在我的身上,疼在你的心上,因为我的不懂事,把你气坏了,是我的不对。请你原谅。我跟你道歉。我一定会努力去学习的,再写不对古诗,我就自己惩罚自己,默写10遍20遍也要把它写对写好。您就别生那么大的气,万一你气得失手把我给打残了,我就给你添更大的麻烦了。
你能跟妈妈当面谈那是最好,如果不敢说,就写信给妈妈,把自己的心声说给妈妈听,求得她的理解。两个人都心平气静的时候,事情才好解决。而你也要说到做到,自己在学习上更刻苦一点。不能欺骗妈妈,不然后果更加严重了。
他竟然非常肯定地选择自己去解决。不用老师给妈妈打电话。
我说,孩子,你这样理解妈妈的苦心,也知道妈妈生气打你出发点是想你学习好,
真是难得懂事的好孩子。
如果你实在说不出口,如果妈妈没有接受你的道歉,继续这样打你,你一定要告诉我,我跟你妈妈联系。
他笑了,很认真地说,我妈妈这时候不会打我,她从来不会在考试前打我,她要我好好复习,考试以后……
他走出门去,我的叮咛跟在他背后,但他很坚决地走出去,留给我一个五年级男孩子的背影。
在中国民间是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关键是投胎到有这样观念父母的家庭,这些孩子的适应能力。父母的观念有时候无法扭转,即使借助外力,有时候也是无法彻底解决。因为我就是一个打骂中长大的孩子。我不但没有顺从过去的观念,反而在自己经济独立后更加“前卫”地生活,而一个小我12岁的朋友则说,她父母的严厉使她成长为一个事事循规蹈矩、小心翼翼的人;而社会上也不乏照猫画虎,施暴于同学和社会的例子。
所以,我说,这个孩子的妈妈是幸运的。
科学的教育方法,大概就是一个词:适合.适合被教育者的就是科学的.不可以移植也无法照搬,更不是说起来好听.而幸福与快乐也是个人的感觉,感觉是什么就
是什么,别人也无法替代扭转.你想给所有受教育者洗脑么?可还是有人顽固不化.
你能保证每个受教育者,哪怕是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人都沿着教师指引的方向发展么?如果可以,那么这个社会大概也不复存在了.
家庭教育即使是棍棒也无法教育出同质的人。孩子们在各自的家庭中,各自找到了各自的适应方式,一不小心就长大成人了。家庭的烙印是终身的,但奇迹是即使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长大后的孩子们有时候也会殊途同归。
学习到底是什么?教育真的是万能的么?这把年纪我忽然冒出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