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容古代人物传》后记

(2021-01-06 11:44:53)
标签:

历史

人物

文化

分类: 华容先贤

《华容古代人物传》后

 

华容县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而一个地方的人文历史,离不开“人”与“文”这两个最基本的要素。编撰《华容古代人物传》,旨在将华容古代有功名、有官声、有作为、有贡献、有特点、有故事、有影响的“人”,以传纪形式,编撰成集,以供观览研究。

编撰本书,始于著名历史学家、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何光岳(1935-1915)先生的建议。20066月上旬,应编撰者邀请,何光岳先生由时任省社科联副主席刘宏(1952- )陪同,来华容考察章华台遗址等华容文化古迹,何光岳先生提出:华容县历史上人才辈出,人文荟萃,这在岳阳市的几个县市中是最为突出的。华容县应该编撰一本《华容县历史人物志(传)》和《华容县现代人物志(传)》。何先生所言历史人物,当指古代人物。自从何光岳先生提出这个建议之后,编撰者就开始着手收集华容古代人物的传纪资料。

本书共收录华容产生的或与华容有关的古代人物360多人,传纪文章900多篇。收录人物截止时间,为清朝末年。这些传纪文章,除编撰者研究撰写的20多篇外,均辑录自全国各地的各种志书、华容有关姓氏家谱族谱、有关史书古籍和一些现代著作及县内内部资料等,共计240多种各类文献。其中取自明万历、清乾隆、清光绪《华容县志》中的“人物”传纪400余篇,占总篇幅的一半不到。辑入本书的传纪文章,多为古人撰写,多为文言文,编撰者辑入时,作了标点断句,便于阅读。原文中存有疑点或错误,亦不作更改,仅以“江按”方式进行解释说明,个别漫漶不清的文字,则以“”符号代之。所辑入的现代文章,存在明显错误的,载入时予以更正,并在文章末尾加以说明。

华容县古代考取功名,在外做官的人很多。其中一些人,官声卓著,政绩斐然,在当地志书或有关文献上留下记载,而华容县志上,或没有记载,或记载过于简略。这为研究华容古代人物留下了空缺。华容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莫过于东汉太傅胡广和明代状元黎淳、兵部尚书刘大夏。本书将古代文献中记载他们生平事迹的文章,尽可能多的收入,以便人们能够从多方面研究了解他们。其中,胡广的传纪文章有十多篇,黎淳的传纪文章有三十多篇,刘大夏的传纪文章多达四十多篇。还有刘仁宅、董廷圭、程万里、王俨、孙继芳、周廷用、萧一中、孙宜等,其传纪文章均在十篇以上。永乐年间,官至都督指挥同知的萧授,《华容县志》所载其传纪,仅70余字,而《明史·萧授传》的记载文字,则多达900多字。可见县志对此人的记载过于简略,不便于真正了解这个人。本书将县志和明史《萧授传》一并录入。明代进士蔡系周,孙羽侯纂修明万历《华容县志》时,曾以江西按察副使身份为县志作序。孙羽侯没有将其生平事迹载入县志(或因生不立传之故),只在《蔡以通传》中以“时长子系周,以行人高第,授御史,巡广西”数语简略提及。后来,王祚崶于清康熙年间纂修和狄兰标于乾隆年间纂修的《华容县志》,均未为蔡系周立传。成为一种遗漏。本书只能从《旌异堂蔡氏族谱》中录入清代进士黎庆永所撰之《蔡系周传》以填补空缺。明代举人张应宿,刘大夏传纪中曾提到这个人,但是,县志上只有“张应宿,正德丁卯(举人)。文昌,桐柏知县”,再也查不到这个人的任何信息。本书从《桐柏县志》和《青湖张氏族谱》上辑入其记载,以填补空白。明末举人张斯盛,华容县志上仅有“张斯盛,字拙之,万历壬子(举人)。常山县知县,有传”,再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查《常山县志》,不仅有其传纪文章,还有《重修城垣碑记》《喜雨堂记》两篇专门纪念张斯盛的文章。本书从《常山县志》上,将这些文章全部录入,以期华容人能了解并记住这人。清代进士张召华,清康熙乙丑科(1685)陆肯堂榜进士,获第三甲第65名,曾担任福建晋江县和江西金溪县知县。其人天性醇孝,植品纯实;为官清正廉明,实心为民。深得民众崇敬爱戴。《华容县志》和《晋江县志》均有其传纪文章。但是,清代文人刘大櫆(1698-1780)所撰《海峰文集》上,有一则《张复斋传》,对张召华的生平事迹记载得更加详实具体。2012年,北京市将《张复斋传》选为高考语文备考——模考古文阅读范例。而华容人却对此并不知情。还有清末武进士谭鳌,其于光绪庚寅年(1890)考取武科进士第二甲第一名,其时,光绪壬午《华容县志》修竣才八年,县志不可能载入;1992年《华容县志》新修出版,因时过境迁,谭鳌的传纪没有载入。华容县的史志书籍算是将这个人完全遗漏了。本书编撰者专门查阅《谭氏族谱》,撰写《谭鳌传略》,也算是填补了这一空缺。

县志上的记载,虽大多准确,但也存在错误。如乾隆癸酉科解元陈震,清光绪《华容县志》上记载“晚授萍乡令”,查清道光《萍乡县志》,没有陈震的记载。后查阅华容五谷坳《陈氏族谱》,才知道陈震所任县令并非萍乡县,而是平乡县。萍乡县是江西省属县,平乡县是河北省属县,二者相距数千里。全国各地的地方志书和有关权威书籍,也存在记载不全或遗漏、讹错现象。明初举人黄凯,曾任临川县知县,查《临川县志》,没有查到记载。明代举人雷时中曾任上杭县知县,但查阅《上杭县志》,没有记载。明万历庚辰进士、华容人白竹曾任琼州知府,但是,清道光明谊所纂《琼州府志》将白竹误记为“四川人”。潘胜荣主编《明清进士录》,将程万里、王俨这两个地地道道的华容人标注为“今湖北监利人”。清光绪七年祈德昌纂修《开州志》卷四《职官·宦绩》所载清康熙庚辰进士吴堂,雍正三年任开州知州,吴堂本湖南华容人,但《开州志》记载为“湖北华容人”。《恩县志》亦将乾隆十七年担任恩县知县的华容人张德履记载为“湖北监生”。有些人在外地为官,外地府县志上没有留下记载,如明代孙继芳长子孙宗(1503-1565),中举后担任过玉山县知县,但查阅《玉山县志》,没有查到孙宗的记载;刘文祥担任过印江县知县,查《印江县志》无记载;李梓芳担任过通许县知县,查《通许县志》无记载;卜马侀担任过天台县知县,查《天台治略》无记载;包一宙担任过南海县知县,查《南海县志》无记载;毛伯顺担任过富阳县知县,查《富阳县志》无记载;蔡长年担任过安县知县,查《安邑县志》无记载。还有田义曾任馆陶县知县、杨文曾任新宁县知县、陈麟曾任南皮县知县、孙斯佑曾任宝应县知县、蔡綮周曾任广昌县知县、蔡铎曾任永安县知县、白丝曾任南平县知县、李志谦曾任扬州府同知、张德安曾任浦城县知县、张永煦曾任荔波县知县、蔡文瑄曾任考城县知县、张琼曾任宣化县知县等等,经查阅这些地方的府县志,均没有查到任何文字记载。张克纶曾任桐梓县知县,查阅《桐梓县志》,仅有“张光伦,湖南监生,咸丰二年署(知县)”,没有张克纶的信息。估计是《桐梓县志》记载错了。编撰者相信,本县的县志所载信息,大多是准确的,外地县志存在记载不全或遗漏现象。

还有清代后期的两名华容籍进士张坤和张荀鹤父子,张坤字仁山,同治十三年甲戌科陆润庠榜进士,第二甲第90名。曾任广东龙门县知县。查阅民国二十五年《龙门县志》,该县光绪朝龙门县知县有李文烜、卢蔚猷等22人,其中张姓知县有张向辰、张全葆、张际唐、张用宾等四人,没有张坤的名字,令人疑惑。张坤之子张荀鹤,字幼杜,光绪九年癸未科陈冕榜进士,第三甲第68名。查《清实录光绪朝实录》,有多条“御史张荀鹤”的记载,知道张荀鹤在清光绪朝官至御史,但华容的地方文献上没有张荀鹤的记载,编撰者也没有查到记载张坤、张荀鹤信息的张氏族谱。这些只能期待后学新秀考证补充。

古代人物,作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具有很高的难度。编撰者所做的工作,也许只是在前人研究记载的基础上,起到了一个收集归纳的作用。有些与华容有关的重要历史人物,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挖掘。譬如战国后期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尽管其出生于秭归,沉江于汨罗,但其流放江南,肯定到过华容,且在华容章华台居住过很长时间。《楚辞》中的很多篇章,有可能是在华容章华台写作完成的。“至南巢而壹息”“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驰余车兮玄石,步余马兮洞庭,平明发兮苍梧,夕投宿兮石城”,这些都是屈原到过华容的证据。还有,监利人提出,春秋晚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伍子胥是监利人。而春秋战国至汉代,监利是属于华容县管辖的,如果监利人的说法成立,那么,伍子胥就应该是古华容人。刘向《说苑》上提到的诸御己,也应该是华容人。还有在华容广为流传的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其中,知音钟子期就是古华容人。古华容县境内、今属石首市的调弦口、伯牙口地名,即是证明。据说,华容现有的钟姓居民中,就有种子期的后裔。

本书的收集、整理、编撰工作历时十多年,查阅资料成百上千,可谓艰苦寸心知。鉴于编撰者学历水平所限,书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诸君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编撰者: 江良发

                              庚子年冬月吉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