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年11月29日

(2016-11-29 10:41:06)

“民营医疗机构迎多重利好吗”?

    医药观察家报: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纲要》,对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明确的指示。据您了解,此次《纲要》的印发,将对医疗行业未来的发展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及意义?

    刘牧樵:从国家战略层面,把健康作为一个产业,无论从资金、人才等,确实是一大利好。现在全世界医疗服务行业占GDP比重大概在10%左右,美国较高;而在我国,中产阶级增多,经济发展,服务提升等等,都需要更好的配套服务来满足未来的健康需求。

实际上,从09年新医改开始到现在,所有的医疗机构(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得益于全民医保的支付模式,发展迅速。当下,大量民营医院发展起来并能提供更好的服务,那么公立医院就不再是患者的首选。而且,移动医疗的兴起,大数据下的标准化服务,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我觉得未来医疗行业的变革,一定是基于移动医疗为基础的商业健康保险的支付模式。

    医药观察家报:其中在《纲要》中特别提及到“优化多元办医格局,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对此,请问您如何看待?

    刘牧樵:在医改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这几年政策执行没有到位。国家一直提倡多元化办医,为什么呢?因为国家没有办法承担所有医疗费用,也没有办法承担所有医疗机构的服务。多元化办医,首先国家要保基础,其次要在科研、新技术新学术下功夫,最后要建立不同的服务体系,即“供给侧改革”。但是现在医疗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足,现在诊所“脏、乱、差、散”,连一个像样的连锁诊所都没有,所以医疗行业也需要通过自身的整合,以谋求更好的发展。

    医药观察家报:事实上,从2010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实施了一系列鼓励社会办医发展的文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社会办医规模快速增长,但其规模和服务量占比仍然较低。据您观察,社会办医如今的发展现状如何?其仍存在哪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呢?

刘牧樵:现在社会办医政策层面上已经不存在其他问题,但在地方上还有很大的阻碍:一是连锁诊所模式在地方上还未能够实现。在地方上,诊所只能是医生个人来办理,不能发展成为一个机构;二是观念意识上的问题,地方还没有意识到应该开放社会办医;三是办医疗机构的预审;四是缺少人才。   

要使社会办医真正办起来,首先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只做公益,不考虑赚钱;其次,公立医院不赚钱,医生就没有灰色收入,没有灰色收入,就可能出来创业,这样一来就可以解决民营医疗机构缺少人才的问题;再者,支付体系问题,在全国医保控费下,公立医院与民营医疗机构竞争激烈,民营医疗的处境就会更加艰难,所以民营医院未来的发展要把商业健康保险引进来,但这个需要国家推动才有可能实现。最后,民营医疗机构要在服务体系上下力气,未来发展才可观。

    医药观察家报:此次发布的《纲要》中,为非营利医疗机构“破除社会力量进入医疗领域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据您分析,这里所提及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指的是?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有何解决方案?

     刘牧樵:指的是地方上与国家政策上存在一种不敢想象的违规,一来思想上的不够开放,二来缺乏监管,最后是土地政策上的不通畅。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卫计委没有一个全面的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好比“玻璃门”,像原来规划了17个城市作为医改试点,最后都不太成功,没有参考价值,这就是明显地缺乏政策底层的系统设计。

    医药观察家报:同时,国家为优先支持社会力量办医,也提出了一些“配套设施”,如:推进和实现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鼓励医师利用业余时间、退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等等,您认为是否都可行?为什么?

    刘牧樵:新兴事物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落地的情况就会比较好。但医疗行业就不太可行,包括现在讲的民营的非营利性医院与公立医院待遇相同,在目前阶段,我国可以说基本上没有真正的非营利性医院。像美国、法国等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就是在资本积累到一定阶段,不以营利为目的来办医。反观我国民营机构的现状,有投资,就需要赚钱,这是核心。另外还是缺少监管的问题。

 

    医药观察家报:近年来,从医师多点执业、分级诊疗,再到今天的鼓励社会办医,民营医疗机构利好消息不断。在您看来,民营医疗机构该如何抓住机遇,求得发展?

    刘牧樵:这对民营医疗机构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我们既要看到它的利好,也要看到它的瓶颈。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疗机构都面临着一个结构性危机,医院靠药品、检查、手续费等这样一个收费模式,导致过度医疗,这明显是医疗体制和医疗价值观相违背。所以民营医疗机构要重新树立一种价值观——真正为患者服务,解决问题。另外,要引进商业健康保险,颠覆以往的赚钱模式,但很难。总的来说,民营医疗机构需要三大“重建”:价值体系重建,商业模式重建,支付体系重建。

    医药观察家报:在未来“健康中国”和新医改的双重背景下,民营医疗机构如何参与到医改浪潮中,其又可以扮演何种角色?

    刘牧樵:现在大型医疗机构的门诊,如广州深圳下降非常大,门诊看病的病人越来越少,而且民营医疗机构医术与公立医院的趋同,以及现在疾病的变化,慢病多了,急诊少了,所以医院的建设不能按照急诊的模式来建立门诊。在这样的情况下,变革迫在眉睫。在医保控费的前提下,以控制费用为目标,这称之为管理式医疗,这就需要考验医院的经营能力。所以,第一,民营医疗机构要提升水平,把病程缩短;第二,严格控制成本;医院的竞争无非就是技术与服务。对于民营医疗机构而言,他需要资本来推动,才能提升技术、服务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促进行业的变革。

    医药观察家报:除此之外,对于未来多元办医格局的形成,您还有其他看法或建议吗?

 刘牧樵:总的来说,我非常看好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即使现在还没有建立好完整的服务体系,正如我前面所述,三大“重建”做好,就会出现非常多正能量的标杆性的大型医疗连锁机构。而且我们也要认识到,在互联网技术驱动下,未来的VR、达芬奇机器人的手术刀、IBM机器人治疗肿瘤等等,都将会带来一个全新的医疗模式。当下,我们要敢于颠覆原来的一些概念,才会有新的产业的崛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