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牧樵答“医生哥波子”——医改,需要你的奏折(二)
6、当前各方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思想认识状态如何?存在哪些不同的思想认识?其中影响最重大、最根本的思想认识分歧是什么?造成这些思想认识分歧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是可以通过努力消弭的,哪些是难以消弭的?对于可以消弭的思想认识分歧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实现?
刘牧樵: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对于公立医院改革普遍的认识是持观望的态度,认为公立医院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国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公立医院的改革,他们大多数人认为公立医院改革后的模式就是由国家把医院养起来,工资由国家拨发,积极性不是很高。对于老百姓来说,公立医院必须进行改革,国家要保证老百姓的基本医疗,公立医院就必须提供平价的、优质的医疗服务。其实,在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各方中,除极少数入外,没有根本的冲突。
7、推进公立医院试点的进程中,中央和地方各自的职责是什么?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指导和支持,调动地方推进改革的积极性,提高地方推进改革的能力?与公立医院管理相关的各部门的职责是什么,如何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如何调动公立医院管理者参与和支持改革?
刘牧樵:推进我国公立医院改革,中央必须根据新医改纲要在系统层面重建新的医疗系统,提供“四梁”——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八柱”——医疗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价格形成机制、监管机制、科技和人才保障、信息系统、法律制度更为具体的操作细则。必须实行全国一盘棋改革,只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在试点之前明确公立医院在新卫生体系下的定位,准确找到现在存在的问题,必须进行广泛调查,通过数据来制定改革的依据。我国改革已有三十年,“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已经不适应今天的时代,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中央要在各省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改革方案,指导各省还不是由各省去盲目试点。
8、政策研究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如何加强公立改革试点的政策研究?如何确定公立医院改革政策研究的重点?当前应该重点研究解决哪些问题?
刘牧樵:我个人认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必须有政策研究作指导,这样的研究一定不是为研究而研究,应该有明确的针对性,甚至可以指导我国的新医改。英国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就得益于《贝弗里奇报告》,1941年,经济学家贝弗里奇爵士受英国战后重建委员会主席阿瑟·格林伍德先生委托,负责对现行的国家社会保险方案及相关服务进行调查,并就战后重建社会保障计划进行构思设计,提出具体方案和建议。他们向所有相关业务机构调查了现行社会保险制度所涉及的各项业务,并在此基础上构思设计了专门的问卷进行调查,还聘请了国际劳工组织的官员到英国进行指导,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报告即《贝弗里奇报告》。香港医改曾两次委托咨询公司撰写研究报告,那就是1985年委托澳洲的顾问公司撰写了《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顾问报告 (又叫史葛报告),在此报告建议下,香港成立了“香港医院管理局”。1997年,香港政府委托哈佛专家小组进行调研与评估,并完成了著名的“哈佛报告”《香港医护改革:为何要改?为谁而改》。这两份研究对香港医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政策研究的重点有:我国公立医院在新医疗系统中的定位;我国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研究等。
9、新闻宣传工作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中有何作用?应该坚持何种原则和策略?如何加强和改进公立医院改革的新闻宣传工作?有哪些重要的理念、观点和认识需要加强引导?有哪些重大思想认识误区需要澄清?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如何确定宣传的目标和重点内容?
刘牧樵:我个人认为,2008年的香港医改大陆是可以借监的,因为香港的医改讨论了20多年。对于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行宣传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既然公立医院改革利益相关者主要是医务人员和广大的老百姓,那么,让他们了解改革的重要性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我国的新医改方案只有13000字,讨论稿仅仅是网络文字,正式稿也只是一本很小的册子。小小的香港医疗改革文件就有131页,并取了一个通俗的名称:“掌握健康 掌握人生”,配有健康的一家三口的温馨照片,在铺天盖地的新闻之外,他们还专门花费127 万元聘请顾问公司,以宣传整个医疗改革咨询文件。他们为此专门设计了图片、有电视宣传短片、明信片、电脑桌面墙纸、电脑屏幕保护程序等宣传资料等。如宣传画的主题有“无须为将来的医疗担忧”、“为了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跨进美好人生”。在电视宣传短片里,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领头,和健康与医疗发展咨询委员会医疗融资工作小组主席夏佳理、安老事务委员会主席梁智鸿、医疗发展咨询委员会成员方津生医生一起,宣传医疗改革。在香港各区民政事务处、医管局辖单位、各大公共图书馆到处都可以见到医疗改革咨询文件和各种各样的宣传资料。本人认为,如果要宣传好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我们一定要向香港学习,提纲挈领制作好供媒体宣传的资料,其效果就会更好。
10、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应该借鉴哪些国际经验?如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刘牧樵:我们的舆论曾经把“国际经验”简单分为全民医保为代表的“英国模式”和市场为代表的“美国模式”的经验。其实,世界上很的医疗模式或方法,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在“英国模式”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全面覆盖和改革后的法人治理结构;在“美国模式”中,我们可以学习JCI认证(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和波多里奇质量奖健康卫生奖对于医疗质量的严格管理,以及美国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对单病种的分类和管理;我们也可以向新加坡学习把公立医院委托给医院管理公司去经营管理,从而提高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我们同样可以向法国学习成立独立于卫生部的医疗卫生管理机构的医疗评估局,专门独立对公立医院进行评估,概括发布,供给专业媒体报道和分析;学习德国通过社会法典确立了以“法定医疗保险为主、私人医保为辅”的医保体系等等。我国卫生部门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工作,比如学习美国的对单病种的分类和管理来建立我国的单病种的分类和管理体系,学习JCI标准,来建立《医院管理年评价指南》。只是我们还没有完全消化应用到我国公立医院的管理中来。
11、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基线调查、监测评估在形成公立医院改革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中发挥何种作用?如何有效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基线调查工作?如何有效监测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展情况?如何科学评估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状况和成效?
刘牧樵:我们一直认为,全面的调查、详尽的数据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基础,几乎任何国家的公立医院都有比较透明或详尽的数据资料,这样一来,对于决策者或者老百姓来说,就有发言的依据。我国目前只有卫生部每年发布的比较笼统的“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关于公立医院的资料少之又少。还有就是我国已经开展的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也比较少。所以说,如何科学评估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状况和成效,就成为我们非常棘手的问题了。公益性和可及性自然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后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效率问题应该是最值得我们进行评估的。如果公立医院是低效率的,那么,国家的投入就是浪费。
12、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过程还应该注意哪些重要的策略和方法问题?
刘牧樵:我们曾经对公立医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类,分为表层问题和深层问题,对于表层问题如医院的形象、服务、质量等,医院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就能够解决的;而那些深层问题如分配制度、人力资源等问题,单靠医院自身的力量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所以说,对于那些公立医院存在的深层问题,必须要上升到国家层面来认识和了解,制定统一的政策和策略,方能解决这些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