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预告多云的天气,到祖坟时居然稀稀拉拉下了一阵小雨,大约五六分钟就打住了。这或许是爷爷奶奶因亲人相聚而激动落下的泪滴吧?我和弟弟们站成一排恭恭敬敬地朝爷爷奶奶的坟头三鞠躬……
祖坟位于顺溪镇南边的山坡上,站在坟前回望,雨后的小镇清新若洗,阵阵山风似乎还传来小溪的歌吟。远处状如“冥斋”(米糕做的、圆锥形的祭品)的眉峰山云雾缭绕,峰顶若隐若现、神秘莫测。据说陈氏的祖先当年就是看上这里的风水而在此定居,如今陈氏祠堂的大门依然正对眉峰山。
我对老家的最初印象来自于妈妈的描述——
那一年的正月,爸爸带着妈妈和十个月大的我第一次回故乡探亲。虽然灵溪和顺溪相隔不过四十五公里,但我们一家连转带等足足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才到水头。那时的顺溪没有公路,大伯撑着竹排特意到水头迎接我们。小小竹排沿着小溪逆流而上,遇到浅滩或水流湍急的地方大伯还得下水推着走。据说坐在妈妈怀里的我沿途一直睁着一双乌溜溜的眼睛好奇地东张西望,还不时兴奋地发出“嗬嗬”的牙语……
十八年后我第二次回老家。那是大一的寒假,我跟随堂妹挤在严重超载的面包车里一路颠簸,闷得几乎透不过气。在桥头下车的一刹那感觉这里的空气像过滤般的清新,眼前群山叠翠,溪水清澈,溪边妇女们洗衣服的棒槌声、欢笑声,溪中游鸭的嘎嘎声和小鱼的欢快舞蹈,这一切让我仿佛置身于世外桃园。
夜幕降临,我迫不及待地跑到溪边想一睹月下眉峰山的绝世姿容。据妈妈说,每当月初月痕初露的夜晚站在溪边眺望,那弯弯的月牙儿形似画眉轻轻贴在山峰的顶端,宛若峰顶上长着一弯新眉,眉峰山因此而得名。可惜那一晚月亮害羞一直没有露脸。后来我再也没有在老家过夜,但意念世界里峰巅那一弯如眉的新月一直是我心中久远而温柔的记忆。
那一次堂妹带我沿着山间小路去百僧堂。半路上堂妹指指右边半山上的一座凉亭自豪地告诉我,那是爷爷建造的,它曾经为无数的路人遮阳挡雨,让他们歇脚乘凉,后来去百僧堂的路改道了,那凉亭才渐渐被冷落……
如今公路直抵百僧堂的山脚下,百僧堂也旧貌新颜傲然挺立在群山怀抱里。我举目四望却再也找不到爷爷当年修建的亭子的影子,就像爷爷当年倾其大半生积蓄在溪边建造的陈家大宅院烟消在岁月的风云中,随之消失的还有老家那宁静淡雅、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
在时光里悠悠回首,记忆中的老家美丽依旧……
附:照片

顺溪百僧堂


凉风洞



我和两位弟弟

情人谷

情人谷瀑布



青街一隅

青街李氏古屋

青街池氏古屋


池氏古屋内连战为池母95岁诞辰题的贺词(台湾画家池伯成)

马英九为池母贺寿题词

宋楚瑜为池母贺寿题词

台湾立法院院长王金平为池母贺寿的对联
梦缘贈诗——
七绝·清明思祖父母
细雨清明哀念藏,
祖父祖母更凄凉。
花俯柳垂景依旧,
物是人非痛断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