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自QQ空间的“硝烟”(与夜风的争辩实录)

(2009-11-03 21:22:11)
标签:

知性

夜风

烟雨江南

qq空间

感性

杂谈

分类: 杂谈随想

本次争论缘起夜风的日记《夜风思考笔记——知性人》。夜风的原文如下:

 

1知性是相对于感性的!

2性,是性质及物理。包括人性与物性、事性。

3知性人,就是懂得人性物性及其事理的人。

4有知性女人一说,是因为女人被认为倾向于感性的。知性女人因少而特别珍贵!

5知性人渴望的是理解世界,而不是世界理解他(她)!

6知性人因容易理解别人而广泛被视为知已!

7知性人是不愿意承担“别人知已”义务的,因为他(她)知性。

8知性人是不需要知已的,因为他(她)知道自己。

9知性是一种完整的人格,独立而与世界普遍发生联系。

 10情感只是知性的能量,不是知性的信息(内容)!

11知性人犹如植物,根永远植在自己土地上(因为它有叶绿素)。

 

 

 

烟雨江南:

 

夜风的分析有些道理。我也来凑热闹——
 
1、知性应该是指内在的文化涵养所发出的外在气质。知性女人是指聪明敏锐有修养的女子,知性男人指智商情商比较高的魅力男人。
 
2、知性有理性的成分,但不同于理性。
 
3、不管是哪一类人都需要朋友,因为社会是群体构成的,作为一个社会性的人需要沟通理解……

 

主人(夜风)的回复: 11月3日 19:06
我知性,不仅是理性,而是普遍理性!(9知性是一种完整的人格,独立而与世界普遍发生联系。)
我(烟雨江南)的回复: 11月3日 19:56
知性一词来自日文,是智慧的意思。所以我说知性不同于理性。因为有智慧的人并非都是理性之人,平庸的人也不等同于感性之人。
 
主人(夜风)的回复: 11月3日 20:00
智慧是一句俗语,不具有科学语义,如果从科学去探讨,智慧是超理性的,也就是当理性无法达到,或无法理性时,人只得按照经验或利用最有利于人的原则作出决定或行事。显然知慧是在理性基础上的,不是不愿意按理性行事,而是理性有局限情况下,发挥人的灵性。所以智慧,按俗语结构可以说是理性加灵性!
 
我(烟雨江南)的回复: 11月3日 20:15
从普通人(比如我)的角度理解,智慧就是聪明;佛家认为智慧是智与慧的统一,智一定要从“慧”才有,从“慧”才能够破悟;哲学家认为智慧不仅意味着知识丰富,而且意味着灵感十足创意十足……哈哈,我还是认为知性(智慧)不等于理性。
 
主人(夜风)的回复: 11月3日 20:20
你的理解是对的!智就是智力,慧就开窍或悟性。这样其实用理性与感性去套,就是智是理性,慧是感性。智慧包括理性与感性。但感性按科学来说,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依据,不能视为理性。在理性不足情况下,人还要依靠感性。我们许多事在想不通时,只好按直觉行事!
 
我(烟雨江南)的回复: 11月3日 20:23
有些道理,夜风不愧是位歪歪理论家。负负得正,所以夜风的将来是位大理论家
 
主人(夜风)的回复: 11月3日 20:24
知性的人,就是知道,理性有不足的时侯,在理性不足时,又不得不做事的进侯或要做作决定时,不能因为没有理性支持不做事或不作决定,贻误时机,这种程序思维的本身也是一种理性。所以知性在本质还是理性的。不会强盗吧!哈哈!
 
主人(夜风)的回复: 11月3日 20:25
有你尖锐,我还真能得到一些发展呢!谢谢你!
 
我(烟雨江南)的回复: 11月3日 20:31
每个人都是感性和理性的综合体,只是看关键时刻哪一个占上风。他们互相渗透、综合交错,不能硬性将之分开。所以知性只能说包含理性而不能说等同。老同学我也够固执吧?但我们都不够“强盗”,至少还顾及对方的感受。哈哈,不争了,算你赢吧
 
主人(夜风)的回复: 11月3日 20:34
我还要争!因为难得!知性就是知性,感性就是感性。我是二性综合体,但知性还是指知物性人性的那一面。
 
主人的回复: 11月3日 20:35
我字是人字,打错了!
 
我(烟雨江南)的回复: 11月3日 20:38
是啊,所以它还是不能等同于理性,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啊。O(∩_∩)O~http://imgcache.qq.com/qzone/em/e113.gif
 
主人(夜风)的回复: 11月3日 20:47
我明白了。我投降了!没你这样猛追,我好多问题不明白呀!
 
我(烟雨江南)的回复: 11月3日 20:50
谢谢老同学的谦让,给我一个台阶,我乖乖地下了。想把这次讨论实录搬到我的空间。同意不?
 
主人(夜风)的回复: 11月3日 20:51
同意!我突然生出一个概念:我们那时同学虽然书读得不多,但思考力都特强!
 
(就这样,我把争论的内容搬回家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