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烟雨江南8048
烟雨江南804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004
  • 关注人气:10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应该慈悲为怀

(2009-09-30 15:35:48)
标签:

教育

师德

慈悲心

杂谈

分类: 杂谈随想

                               教师应该慈悲为怀

                                                 —— 师德师风学习体会

 

 

    开学初,校长在师德培训会上作了题为《开放 自信 进取》的专题报告,特别指出教师要有一颗悲悯之心、慈悲为怀。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

 

    慈悲,原佛教语,意为慈善和怜悯,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弘一法师解释说“爱就是慈悲”。对佛陀而言,慈悲心是缘众生而生起的,见到众生的苦痛时,便发起了慈悲心,想要消除他们的痛苦(这是悲),使他们得到快乐(这便是慈)。对教师而言,我们的慈悲心应该是缘学生而起,要竭尽所能消除学生的痛苦,使他们快乐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尚德修身,抚爱育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一、尚德修身,为人师表

 

    有位哲人说过“没有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 师德就是教师的爱心、良心,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修养,使思想达到一定境界,“慈悲为怀”才能如行云流水般变成自然的行为,学生也会像呼吸新鲜空气一样,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老师无处不在的爱。教育的发展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为人师表”是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学高为师,身正是范” 学识与品德永无止境,致真、致善是教师一生的追求。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严格要求自己,从细微处入手,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二、抚爱育人,情暖学子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馨,才能点燃他们追求上进的希望之火。佛陀之悲慈是爱众生并给与快乐;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教师也应该怀着一颗悲悯之心,悲伤着学生的悲伤、快乐着学生的快乐,经常以朋友的姿态出现在学生当中,用朋友之心去探测学生的心灵火花,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学生解除痛苦快乐学习。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慈悲有三种:生缘慈悲(凡人之慈悲)、法缘慈悲(菩萨之慈悲)、无缘慈悲,即为远离差别之见解,无分别心而起的平等绝对之慈悲,此系佛独具之大悲,称为大慈大悲。我们虽为凡人,但我们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该追求慈悲的最高境界——大慈大悲。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都要要平等对待,不能厚此薄彼。对好学生不偏爱,对后进生不带偏见,不助长好学生的坏习惯,不压抑后进生的上进心。坚持了一个标准,对好学生和后进生的错误和缺点一视同仁,宽严有度,让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发言权,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学生犯错误时,能耐心教导使他们心悦诚服;在学生需要帮助时,能为他们指点方向;在学生迷茫时能为他们点盏明灯,使他们生活得更健康、更精彩。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校的温暖、学习的快乐,这样才能真正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它把野蛮变成文明,把无知变成渊博。”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光有爱心还不够,爱心和智慧缺一不可。佛法中说到,菩萨智慧越高,慈悲就越大;并非是有了慈悲便没有了智慧。假如只有慈悲,没有智慧,则无异于凡夫……所以菩萨应该是悲智一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也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想知道,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得过且过、滥竽充数者不配“人师”的称呼,终究会被时代淘汰。

 

    慈悲为万善之基本、众德之伏藏。“悲止害觉,慈息贪欲”,教师心怀慈悲就会以育人为目的,就不会在经济大潮中迷失本性,更不会靠生“吃”生、把学生当成摇钱树。当今社会,有些人把名誉、金钱、权利看成是衡量一个人价值高低的法码,这些人朝思暮想,梦寐以求,想得到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只不过是身外之物,过眼烟云。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这样的教师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最可宝贵的。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这是教师无悔的选择。

 

    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且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学习佛陀普度众生的胸怀,加强自身修养,优化自身形象,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下周又要交师德学习体会了,有感于“教师要有一颗悲悯之心、慈悲为怀”这句话而拼凑出以上文字交差。)

 

             顺祝朋友们国庆中秋双节快乐!

 

 

  教师应该慈悲为怀    教师应该慈悲为怀    教师应该慈悲为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