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号下午三点左右车到南昌,直接进了全家红军工刀具厂。旅游购物这是旅行团的潜规则,我们理解导游的难处,大家都非常配合。
推销员展示了他们的专利产品瓜皮刨、厨房刀具、特种兵专用剃须刀、磁化水杯等。我对那个可以将萝卜丝刨得像面条一样细的刨子情有独钟,大多数同事青睐水杯和剃须刀……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大家各得所需、满载而归。临行前推销员又跟到车上,我抵挡不了诱惑,最终又给夫君买了一只剃须刀……这么一耽搁,到滕王阁时已经是下午四时多,而我们七点钟前必须进火车站,于是在南昌城的旅游成了真正的蜻蜓点水、跑马观花。



“瑰伟绝特”九龙匾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赣江东岸,它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为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让其在三楼中最早天下扬名,故又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该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故阁以“滕王”一名冠之。后来历经宋、元、明、清,滕王阁历次兴废,先后修葺达28次之多。现在的滕王阁是根据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绘制的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而设计,明三层、暗七层。1989年10月8日重阳节落成。

走进滕王阁大厅,扑入眼帘的是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这是根据明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而创作的,浮雕主体部分,王勃昂首立于船头,周围波翻浪涌,表现王勃藉神力日趋七百里赶赴洪都的英姿……
参观完一楼主厅,我们采纳导游的建议乘电梯上6楼(七楼没有开放),然后自上而下参观——


第六层是滕王阁的最高游览层。由台座之下的底层算起,这一层实为第九层,故大厅题匾“九重天”。大厅中央,有汉白王围栏通井,下可俯视第五层,其上方对一圆拱形藻井,寓含天圆地方之意。24组斗拱由大到小,由下至上,共12层,按螺旋形排列。取意1年12个月,24个节气。这一螺旋式藻井,给人以动感,凝神仰视,仿佛在不断旋转,不断变化。
大厅南北东三面墙上,嵌有大型唐三彩壁画——《大唐舞乐》。南面为“龙墙”,以男性歌舞乐伎为主,北面为“凤墙”,以女性歌舞乐伎为主。大厅西面为古戏台。




五楼是最高的明层,是登高览胜的最佳处。中厅正中屏壁上,镶置用黄铜板制作的王勃的《滕王阁序》碑,近10平方米,乃是苏东坡手书,经复印放大,由工匠手工镌刻而成。西厅东壁悬挂磨漆画《百蝶百花图》,选此题材,乃是根据滕王李元婴爱蝶、绘蝶之雅事。磨漆画有东方油画之誉。




漫步在五楼的回廊,眺望四周,南昌城的山水之美,尽收眼底;高楼如林,大桥如虹,公路如织,人车如流,一派城市繁荣之景象。游目四望,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美中不足的是由于赣江流域面积不断缩小,加上江边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我们再也欣赏不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观景色了。

第四层主要体现“地灵”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丙烯壁现《地灵图》,集中反映了江西名山大川自然景观精华。画面从南往北依次是大庾岭梅关、弋阳圭峰、上饶三清山、鹰潭龙虎山、井冈山、庐山、鄱阳湖、石钟山等。画面严谨,功力深厚,充分表现了江西“钟灵毓秀”的壮丽山川。


第三层也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是阁中一个重要层次。中厅屏壁有丙烯壁画《临川梦》,取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

第二层体现的是“人杰”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画《人杰图》,画面上生动地描绘了自先秦至明未的江西历代名人。这是一幅由江西历史上众多名杰组成的辉煌长卷,展示了伟大华夏民族之雄风。画面人物造型生动,格调雅逸,线条组织富有韵味。




亦步亦趋跟着导游粗略了解了滕王阁概况,天色已晚。八一广场来不及参观,我期待已久的南昌起义纪念馆之类的场所无缘一见。我只能透过车窗匆匆拍下几张照片作纪念。
再见了,南昌!再见了,我目心中的英雄城市!再见了,军旗升起的地方!
梦缘哥哥赠诗——读完烟雨的游庐山心记和看完所拍摄的美图,有点感怀。
七律·庐山望
庐山秀丽几千秋,
洞天玉液碧泉流。
瀑布直下飘玉带,
明月多情洒金球。
路遥西北三千界,
景压东南百万州。
惊奇峻险望无际,
梦缘有分乐意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