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烟雨江南8048
烟雨江南804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004
  • 关注人气:10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仙都行

(2009-04-03 11:50:18)
标签:

仙都

鼎湖峰

黄帝祠宇

轩辕黄帝

分类: 旅行散记

   3月22日早晨,我们一行人离开景宁前往仙都。因为最近一直很忙,没有时间详写,发几张照片与大家分享——

 

            仙都行

 

    仙都,缙云县境内,据说是轩辕黄帝的三大行宫——三天子都之一。道教典籍称仙都为玄都祈仙洞天,属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二十九。仙都景区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景观特色,融田园风光为一体,以观光、度假为主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有奇峰一百六,异洞二十七。它由仙都、黄龙山、岩门、大洋四个景区组成。因为行程匆匆,我们只参观鼎湖峰景区。

 

           仙都行

            仙都行

 

  鼎湖峰拔地170多米,是世界最高大柱石,俗称石笋,有“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笋”之誉。峰巅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四时不竭,相传是轩辕黄帝在此炼丹时,被鼎压塌成湖,故称鼎湖。据说此处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在此炼丹,觞百神后,驾龙飞升之地。大诗人白居易诗云:“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

 

            仙都行

 

            仙都行

 

  仰止亭,在童子峰外练金溪畔,约建于明代,为游人瞻仰鼎湖峰雄姿的仰止之处,后废。台胞李延品、舒寿福两先生捐款重建。新亭是重檐十二柱式,黄帝合宫形,有古朴典雅之感。
 
            仙都行
  
            仙都行
 
    黄帝祠宇仙都景区的灵魂,是江南祭祀黄帝的重要场所。黄帝祠宇的前身称为缙云堂,约建于东晋成帝咸和——咸康年间(公元326-342年)。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唐玄宗李隆基敕改缙云山为仙都山后,为了纪念轩辕黄帝,改名黄帝祠宇。如今的黄帝祠宇为1994年,重建,恢复中华民族始祖黄帝“北陵南祠”的格局。该建筑具有盛唐风格,气势恢宏,再现了中华民族共同始祖黄帝的神采,重叙了充满神奇魅力的遥远故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纪念意义。黄帝祠宇的重新建成,使仙都风景名胜区重新成为中华民族子孙寻根问祖的重要场所。
 
            仙都行
 
           
 
  驭龙亭的左侧是步虚山(鼎湖峰的后山),海拔高365米。它的西头原与鼎湖峰为一体,形成于白垩世晚期,后经流水的冲刷和寒暑风化(垂直节理),才慢慢自然崩塌分离,形成许许多多尖柱状的石柱。元《仙都志》云“步虚山,在仙都山前,正与玉虚宫相对,叠嶂倚空,群峰掩映,……古老云黄帝尝炼丹之所。北宋铁面御史衢州赵忭有诗云“妙峰高处即仙居,多为朝真作步虚。却是清风明月夜,一声倾听属樵夫。”
 
            仙都行
 
     鼎湖峰是专业攀岩者的宠儿,我辈只能仰视。于是,我们决定上步虚山览胜。大多数同事坐缆车上。为了更好地观赏沿途的风景,我和云儿六人绕过龙影亭徒步登山。
 
            仙都行
 
            仙都行
 
            仙都行   

  步虚亭,立于步虚山巅的昆台之上,一九七九年建。匾为沙盂海所题。据说建这亭时,曾挖出石砚、石笔,可能是古人祭天时供奉神仙之物。
 
            仙都行
 
            仙都行
 
            仙都行
 
    在步虚山上向下眺望,鼎湖峰拔地而起,状如方柱,气势磅礴,正如谢灵运在《山居赋注》中所云“方石万丈,下有长溪,亦是缙云之流云”。远处山如龙蛇,乡村绿树历历在目,遍地黄花瑰丽非凡;九曲练溪如丝如带,轻盈环绕,更添风情十分;山风松涛,徐徐而来,仿佛置身于仙境,旅途劳累顿时全消。 
 
           仙都行
 
           仙都行
 
  鼎湖峰下,有“鼎湖胜迹”四个大字,它是明万历十九年(1591)折江巡抚常居敬和同年(榜)友浙江藩司(承宣布政使司)曾士彦、良司(提刑按察使司)廖恒吉一起游览仙都时题写的。
 
            仙都行  
 
             仙都行
 
      仙都,既有桂林山水之灵秀,又有雁荡奇峰之神韵,景物秀丽、美不胜收……
 
              仙都行
 
              仙都行
 
              仙都行
 
                仙都行
 
                     

 

梦缘《读后感》


春树暮云醉,细听流水音。
秀水千里远,情达五湖深。
梦缘恋青山,仙都垂古今。
九妹多少韵,留给后来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