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之快乐科普实验回顾:空气无处不在、流动的空气可以推动物体
标签:
亚运村atoz图书馆科学实验杂谈 |
分类: 科普实验 |
“科学”一词来源于拉丁词根“scire”,意思是想知道。“儿童通过了解事情的起因,来控制自己的态度;通过发展应对地震、暴风雨等突发事件的认知,来控制自己无助的恐惧感。科学实验对于儿童个性的培养具有强大的影响作用,且这种作用无与伦比。”—《儿童早期的科学经验》
本期活动概念:空气真实存在、流动的空气可以推动物体
活动环节系列一:湿不了的纸片
学习目标:空气真实存在
实验材料:
透明玻璃杯、水盆(大小以参加者围观可看清操作为准、深度要求放入水后,可以没过玻璃杯)、小片卫生纸。
准备活动:将盆接满水,保持可以没过杯子的高度。
小组活动:
(1)
现场反应记录:3个小朋友, 2个到的稍早,一个4岁半一个三岁半回答:“什么也没有”
(2)
现场反应:小朋友同步回答:“会湿了”
(3)
(4)
现场反应:“没有”,小朋友表情比较迷惑。
(5)
现场反应:4岁半小朋友率先说:“有气”,主持者成功阐述小朋友的结论:“杯子里有气,空气。”同时,提问小朋友:“空气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小朋友吸气呼气,体会空气。
活动评价:活动成功地引起小朋友好奇,并得出“空”的容器中存在空气,空气没有颜色的结论。
注意事项:操作中注意取纸时候不要触碰杯子边缘,不要将纸弄湿,以免结论发生偏斜。提问后留有足够时间,促进孩子自我思考,孩子岁数不一样时候,要提前规定提示音或者到点时方可回答,以免大小孩打破低龄幼童的思索。
通过活动系列一,孩子们初步认识到周围存在空气,它是没有颜色的。为了加深孩子印象,我们引入第二活动,或者叫游戏,来进一步加深孩子对空气的认识和感觉。
http://s4/mw690/48fbf981tcee6688c3a63&690
http://s2/mw690/48fbf981tcee66a7303f1&690
活动环节系列二:抓住空气
学习目标:空气真实存在,感受空气。
实验材料:有提手的塑料袋
准备活动:每个小朋友发一个塑料袋
小组活动:
延续活动一,向小朋友发出挑战,既然空气没有颜色、还无处不在,让我们看看谁抓住的空气最多,让小朋友通过奔跑和挥动塑料袋的动作,抓空气。
现场反应:小朋友们兴高采烈、乐死不疲,并且有的小朋友们把充满空气的塑料袋踩爆了。
注意事项:活动二是在活动一的基础之上,所以中间间隔不要太长,要马上进入第二个环节;同时将静态的观察环节转变成动态的游戏形式,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引导孩子,时机也很重要,踩爆的塑料袋、风速的大小,空气的作用等现象都可以引申很多其它的话题,可以随着孩子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随时跟进诱导,需要孩子的守护者、引导者能够稍作预习准备,这样就能更积极地将每个机会转变成一次美丽的成长。
http://s8/mw690/48fbf981tcee66d127237&690
http://s9/mw690/48fbf981tcee66d3a2a68&690
http://s6/mw690/48fbf981tcee66d5df7f5&690
活动环节系列三:在空气中飞翔
学习目标:空气真实存在,感受空气,流动的空气可以推动物体。
实验材料:略
准备活动:略
小组户外活动:略
满满登登的作品
http://s14/mw690/48fbf981tcee6736ecf7d&690
放飞之乐
http://s9/mw690/48fbf981tcee67ec89eb8&690
http://s10/mw690/48fbf981tcee680195679&690
科学探索在继续
http://s13/mw690/48fbf981tcee6853645dc&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