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2017-10-31 14:36:20)
标签:

旅游

北疆行

金秋时节

山谷_百合的博客

原创图文

分类: 人在山水间


2017.10.31 星期二 多云转晴  3~16度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1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2


   新疆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就是那个颇似大公鸡的中国地图的尾巴部分。新疆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3

    在去过了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面积仅次于新疆(120多万平方公里),也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的西藏之后,我将目光锁定了新疆。其实说起远近,去西藏要比新疆还要远上几百公里,而且西藏还是高海拔地区,比去新疆还要不容易些。但两个同样辽阔、同样美丽、同样吸引人......的地方,我居然两次与朋友自驾去了西藏之后才决定去新疆,是为什么呢?仔细想了一想,可能是因为西藏不光有别样的高原风景,更有其不可替代的藏地风情吧。对于西藏的那份执着,有点类似那些去朝拜的人们,他们是因为信仰、信念,而我们,可能是被一种无形的魔力所驱使,不断地想前往前往再前往吧。

    话说回来,新疆除了土地广袤风景奇特也有着其极富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人文风情,也是值得一次次前往的。所以,我在今秋去过第一次之后,又开始计划着明年夏天再次踏上那片土地了。

    无数次地,我被新疆的迷人景象所诱惑,春天的杏花沟、夏日的赛里木湖、秋色掩映的喀纳斯、天池、五彩滩、魔鬼城,以及令我着迷的图瓦人聚集的小村白哈巴、禾木......可万事,总得有个开头。

    从去年底,我便开始计划着今年九月的新疆之行了。由于我的一再坚持坚持再坚持,这个九月,计划终得以实现。鉴于新疆疆域之辽阔、景点之分散,而我的时间又有限,于是,这个九月,我先选择了北疆之行。

    下面,就跟随我的图片,开启十天的北疆游历吧!

    由于非常特殊的原因,此行我与天山天池擦肩了。于是我的北疆行第一站,便先到听起来有些吓人的“魔鬼城”。


第一天:魔鬼城。

    抵达魔鬼城的时候,正是阳光强烈的北京时间下午四点半(新疆时间的两点半)。晴天朗日之下的魔鬼城,就那么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下,丝毫不会吓到我们,当然也少了些许的神秘感。由于光照强烈,进入魔鬼城的人脸上不是蒙着围巾就是套着脖套。感觉原本没有魔鬼的魔鬼城,因为我们的到来,顷刻多了无数的“游魂”在晃动、游走。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4
进入景区需要乘坐景区小火车。等车时手机拍。


    魔鬼城又称乌尔禾风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乌尔禾矿区,西南距克拉玛依市100公里。这里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是在干旱、大风环境下形成的一种风蚀地貌类型。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5

 据考察,大约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湖岸生长着茂盛的植物,水中栖息繁衍着乌尔禾剑龙、蛇颈龙、恐龙、准噶尔翼龙和其它远古动物,这里是一片水族欢聚的"天堂"。后来经过两次大的地壳变动,湖泊变成了间夹着砂岩和泥板岩的陆地瀚海,地质学上称它为"戈壁台地"。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6

    因为地处风口,魔鬼城四季狂风不断,最大风力可达10―12级。强劲的西北风给了魔鬼城"名",更让它有了魔鬼的"形",变得奇形怪状。该地貌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三大雅丹"第一名。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7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8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9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10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11
“魔鬼之眼”。

    魔鬼城,也许只有到了夜晚,才会平添它的恐怖与神秘感吧!


第二天,五彩滩

    九月中的五彩滩,虽然树木还不太黄,但是滩还是挺色的。不过那滩涂的色在晴天大太阳的毒晒下,它多彩与斑斓的景象与我想象中还是稍差了那么一点点。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12

   五彩滩位于阿尔泰地区布尔津县西北约24公里的也格孜托别乡境内我国唯一的一条注入北冰洋的河流__额尔齐斯河穿其而过,形成“一河两岸,南北各异”的景象

    北边侏罗纪时代的煤层,经过千万年猛的河流冲击以及狂风侵蚀,形成了多彩的悬崖式雅丹地貌。由于河岸岩层抗风化能力强弱不一,造成轮廓参差不齐,而岩石含有矿物质的不同,又幻化出种种异彩,因此得名"五彩滩"。每当刮风的时候,沟壑里、岩石下,到处都会发出长短不一、高低不同的怪叫声,让人觉得神秘莫测。而南岸,绿树葳蕤,连绵成林,远处逶迤的山峦与戈壁风光尽收眼底。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13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14
近晚上八点离开时,太阳的余晖又为五彩滩镀了一层金簿。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15


第三天  白哈巴村

    去西藏(到拉萨)的时候,是限时(间)多;而到新疆,是检查(出于安全)多,到边境小镇就更是如此了,不仅要办边境证,更需时常一个一个下车验身份证和人脸。

    白哈巴村,地处中国最西北,在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铁热克提乡境内,距县城117公里(直线距离77公里),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距哈萨克斯坦东锡勒克仅1.5公里,被称为西北第一村和西北第一哨。到白哈巴村旅游,需要办理边境证,购买景区门票以及古村维护费。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16
北京时间早上五点多我们就爬起来了,就为能到村头仅有的那块面积不大的场地占个机位拍小村晨曦。
九月中的白哈巴,尽管穿着薄羽绒服,但几个小时下来,我还是被冻得血液近乎凝滞。
浑身透着寒气颤抖不停,就连说话都带着颤音。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17
拍于太阳落山之后


白哈巴是个原始自然生态与古老传统文化共融的村落,一切都还保存着几百年来固有的原始风貌,。该村的所有建筑均由原木筑成,以外观很古朴的小木楞屋为标志,具有欧式村寨的特色。房屋是清一色的尖顶木楞屋,墙体和顶棚用整根原木垒砌、拼接而成,顶部再用木板支撑成"人"字形的尖顶,可防雨防雪,以保证住房的安全。顶棚和屋顶之间形成两头通风的尖阁,是储藏饲料和风干肉品的好地方。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18
雨后,太阳落山前最后的光芒。


    白哈巴村有三个居住区,分别是蒙古族的支系图瓦人居住区、哈萨克族居住区和边防站三部分。这里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图瓦人最集中的一个村子,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图瓦人居住的村落。

    白哈巴村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八个小镇之一。可惜现在多以外来游客居多,哪儿哪儿都是背着行囊拿着相机的外乡人。除了领略乡村建筑、小村风景已难觅到浓郁的图瓦人风情(如独特的民族服饰、宗教崇拜及风俗习惯等 )了,也许是因为我们停留的时间比较短吧。这里原生态的模样如今似乎只是为到此地旅游的客人们而保存的,感觉有些遗憾。白哈巴,曾是我在电视和图片中看到之后,无限向往的地方呢。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19
  

   到白哈巴村时临近傍晚了,偏偏要下车了,雨越下越大。不能外出拍片了,于是领队要求先用晚餐,边等餐边分配大家的房间。由于小村各家接待能力有限,又赶上旺季,大家住宿十分分散。就在等餐的过程中,突然从餐厅的窗外看到有阳光洒在地面上,而房间内的监视器更实时更新了室外雨过天晴的小村美景,哎呀,真是让人坐不住了。想放弃用餐,可被领队制止,那个心急如焚哟!饭,也没能吃踏实(偏偏饭菜上的又极慢)。待一切落停冲出室外时,太阳哪里等得了人啊,早已一点点褪去光芒并躲进云层去了,我们那个咬牙切齿呀!

    傍晚的雨后初晴,而且又是在偏远的白哈巴村,多么可遇而不可求的时光,可惜却因坐在房里等饭吃而错过。错过那一刻的美景,定是要遗憾一辈子了。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20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21
第二天晴朗的早晨,看山间云雾缭绕。
冻僵的身体因为阳光的照射开始一点点回暖。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22
白哈巴村的清晨。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23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24


    其实在去往白哈巴村的这一天,我们还有一场邂逅呢。知道么,每年的九月,是阿勒泰地区牧民赶着牛马羊等牲畜进行冬季转场的季节。这样的转场,不仅规模浩大,而且连续不断。这一走,大概要十天半月。来到他们转场的必经通道,我们如检阅部队首长视察自己的队伍一般,更是过足了摄手瘾。(注: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25



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26
趁牧民忙别的,我来装个样金秋九月,我的“北疆”行(一)。



-------------------------------

未 完 待 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