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2014-09-02 14:26:39)
标签:

旅游

黑龙江五大连池

火烧山探秘

原创图片

山谷_百合

分类: 人在山水间

 

 201.09.02 星期二 中雨 27~17度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1

火烧山,海拔392.6米,相对高度73米。

底座直径800米,火山口内径450米,深63米。

 

那个早上,火烧山脚下耳朵眼湖的明丽日出和绚丽朝霞,不仅渲染了整个湖面,更将它的美映入了我们的心。就在我们痴迷地赏摄周边的火山湿地风光和石海风貌的时候,只听公路上的同伴大叫:“开饭喽! 吃完早饭上火烧山啦!”

 

火烧山,位于老黑山东北2公里处,喷发于1721年4月_6月,喷发规模比老黑山小。因二次爆烈式喷发而使火山锥破坏。远远望去,火烧山山体似乎被分割成东西两个部分,犹如巨斧劈成,形如残破瓦盆,故当地群众称“两半山”。 

 

火烧山是五大连池天然火山博物馆的主要组成部分,地质地貌极为原始、壮观,是地质考察的核心地带。整个火山锥体都由黑色、褐色、紫色浮石和玄武岩堆积而成,被称为是一座能够漂浮在“太平洋上永不沉没的火山”。

 

能够有机会深入火烧山的腹地进行探索,大家都兴奋异常。匆匆用过早餐,我们便向距现今已有290余年的年轻火山__火烧山进发了。


此行,上级领导特意为我们请来了火山方面的专家陶老师带领我们进入火山峡谷。在陶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各自寻找了一根相对结实的树棍充当临时拐杖。可别小看了这根棍,走在浮石满山的火山地,它可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火烧山前行,虽不能说是举步维艰,但也算得上是步履艰难了。在我三次即将摔到的瞬间,这根拐棍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减少甚至是免除了我因站立不稳而用肉手直接抵按在凹凸不平的渣状熔岩上的危险。

 

在火烧山腹地行进探寻的两三个小时的时间里,陶老为我们实地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他用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让我们对火烧山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同时,也让我们增长了大量与火山地质地貌相关的比较专业的知识。我们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可谓受益匪浅! 真是不到火山不知道,走进火山才知真奇妙呀!

 

在这里,我们见识了火山地上生长着的低级原始的单细胞植物;火山喷发时产生的大小、形态不尽相同的火山弹;火山熔岩奔涌冷却后形成的形状各异的岩浆流等等。在火烧山腹地穿行,我们还发现了类似地面上地震后产生的宽大的地裂和一些深不可测的岩洞(估计是火山喷发时的甬道吧)。陶老师还带领我们来到了火山喷发的最中心地。虽说距火山喷发早已过去了290余年,那个中心点目前也没有什么特别,可往那深坑中一站,想象着当年火山喷发时的肆虐与猛烈,很是有种不寒而栗的恐惧感......

 

一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虽然我们并未将火烧山转遍,但却见识了不少火山特有的地质地貌与生物物种,对这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我们的所见所闻只能算是冰山一角,但却收获多多。
 

下面,通过我的图片和我一起来认识火烧山吧!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2
我们人手一杖,跟随在火山专家也被称为“石上飞”的陶老师身后,向火烧山腹地前行。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3
3
低头看路,于是发现很多火山台地上生长着的各类植物。
有些是原始的单细胞植物。
这里地质干旱无土壤,但它们却顽强地存活着,并开出美丽的花朵。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4
好象叫爬地松。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5
感人的一幕。
貌似这些玄武岩石围成一圈精心呵斥着这簇小花。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6
 火山弹。
火烧山最后一次喷发虽然也有火山碎屑物,但主要是以火山弹和熔岩饼为主。
有学者计算,火烧山火山弹的喷发高度为300m左右。
火山弹是黏稠的熔岩从火山口喷向高空,冷凝后坠落地面形成的。
常呈球型、椭圆型 、梨型 、纺锤型和尖锥型。
火山弹大小不一,直径以10--60cm最为常见,最大的直径可达3--5m。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7
落在火烧山附近的一个火山弹。
近处陪伴着一棵比较挺拔的火山杨;远处是一火山锥。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8
路难行,没有拐杖真不行。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在这个上攀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枚不完整的火山弹, 
裸露着的中心部位居然呈橙黄色,我们笑称这是个大“蛋黄”。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10
六十多岁的火山专家陶老师。
因在火山乱石中也能步履矫健,被称为“石上飞”。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11
聆听火山专家陶老师为我们作火山地质方面的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讲解。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12 
在图片右侧有个洞口,里面的石质与外面有所不同。 
陶老说他手中的这块石头是有人从洞中取出的(忘记这块石头是什么石质了),
 陶老师他们曾进洞探查过,此石应为洞中之石。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13 
在火烧山腹地行走中,见到的最茂密的一棵树。
长得不高,但枝繁叶茂。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14   
它的叶子有点像杮子树叶,又厚又亮。
上面一串串地结着果实或说是种籽,有点儿像花椒。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15
这里,就是火烧山中心的火山喷发口。
虽说距火山喷发早已过去了290余年,这个中心点貌似也没有什么特别,
可往那深坑中一站,想象着当年火山喷发时的肆虐与猛烈,很是有种不寒而栗的恐惧感。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6
火山喷发时的高热熔岩流,因遇到的地势不同,而演变成各种不同形状。

它们在流动过程中,表层散热快冷凝早,而表壳内部的岩浆仍保持一定的高温向前流动,

这样,刚刚冷却的表壳因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只发生塑性变形而不致被撕裂,
因此,在不同的地域内就形成了不同形状的表壳和地貌。

上图中,左侧平坦,而右侧有如犁翻的土地。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17
台地上有类似地震后产生的地裂。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18 
不知这个洞口通往何处?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19

玄武岩石(俗称的搓脚石)上,被曾经攀附过的植物“雕”了花纹一般。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20

密密麻麻生长在一起的藓类植物。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21

奇特一景。

这是一棵从火山弹中长出来的火山杨。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22
290多年前,熔岩流过;290多年后,生命在这里生长。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23
在火山峡谷里穿行,虽然没见到小生灵,但它们的粪便我们可是见到了。

据陶老讲,这种鼠类的粪便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24

从火烧山的一侧穿行至另一侧(我当时已分不清东南西北了),看到了这块堆积起来的岩石,

它身上居然呈现出这样的黄颜色,我想,应该是含有一些矿物质的缘故吧。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25

从火烧山周边的松林中穿出时,透过阳光,它们很美。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26

即将结束火烧山探秘之旅,在火烧山边缘地带,看到遍地的白头翁。
有没有觉得这场景像外星球?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27

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别名奈何草、白头草、老翁花、老冠花、猫爪子花等 
当紫色的花儿开过,它们就会成为这个样子。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28

被夏日炽热的阳光和虽不再喷发但听着名字都会让人感觉炎热的火烧山离开,

我们便进入了这片“桦林幽径”,让人备感凉爽。

这片存活于火山边缘的桦林,

是因火山喷发时的熔岩流遇到高地攀登不上去,只能从四周绕过去,而留下的绿色天窗。

它们得以存活,实在是个奇迹。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29

走出桦林,又遇沸泉。

此泉不断有重碳酸气体冒出,响声不断,故称“桦林沸泉”。

而在沸泉另一边,却是这平静得还生长着绿色水草的池子。



【五大连池】在“火烧山”腹地穿行。

30

在这里,我们还看到抗日联军在此地的露营遗址。


带着多多的见闻与满满的收获,我们结束了火烧山腹地的探索。下一站,我们要去个凉快的地方避避暑了。



后记:
真不知是火山在用暗流涌动的热情欢迎我们,还是我们几个京城人士太过风风火火,把京城当时的高温天气带到了五大连池,深入火烧山的这天,气温居然高达33度,将刚刚进入夏季的五大连池的温度推向了一个高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