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雕水刻的奇幻“土林”。

标签:
旅游山西大同土林山谷百合原创图片 |
分类: 放飞心情 |
2013.02.22 星期五 晴转多云
7℃~-4℃
当我们一行站在景区门外向景区内张望“土林”而不得见时,随着两声狗吠,景区管理员从屋内踱步而出。
请问这里是“土林”景区吧?是啊!请问这“土林”还有吗?有啊!那怎么看不到啊?在沟沟里呢!面积大吧?大!方圆有一公里左右。那现在可以参观吗?可以。
一番对话后,望着景区内近处堆着建筑垃圾、远处有塔吊和建筑工地的景象,我们将信将疑地继续问道:请问有以前别人拍过的“土林”片子么?我们想先欣赏一下。有哇。进屋看吧!
进得屋来,见房间四周的墙壁上悬挂有不少“土林”的风光片。那应该是夏秋时节的作品,蓝天、碧水、土林、芦苇。尤其令人感觉新奇的是这“土林”里居然还有那么深的水。
可眼前,望着景区内那荒芜的景象,我真怀疑那“土林”是否还存在,不会风化成沙,“香消玉殒”了吧?!
买了门票,沿看门人手指的方向,我们向着“土林”入口摸索前进。
土林,确是存在于一条深且宽窄不规则的沟壑之中(土林走向好象是东西延伸)。从我们进入的这一端看,之前应该是片水域,有木栈桥和成片的芦苇(有些地方还覆盖着厚厚的积雪)。从这里看到的土林,有如石笋,或独立或成群组,形状怪异奇特。沟壑的中间地带较为开阔,地面起伏错落,可见曾经生长而现已干枯了的耐盐碱植被。再继续深入,地势开始变得参差、狭促。如果从地面上观察,能够明显看出这部分完全是由于地面塌陷所致。由于谷底土质结构的特殊性,这里寸草不生。许是前几天下过雪,沟沟坎坎处堆积的白雪形成了小“溪流”,而铺就在“土林”根部上的白雪,又像极了飞溅的“泡沫”。
起初,因为天公不作美(我们到达的那天是阴天,偶见太阳也是灰蒙蒙的),“土林”的规模又非想象中宏大,感觉有些失望。但随着后来高高低低的观察、探寻,我开始变得兴奋。也许正是这雾蒙蒙的天空,让“土林”中的纯白、土黄、黑褐颜色构成的画面变得妙不可言。色彩朴素、质感清晰。无论是置身其中还是登高府视,那些畸形怪状的“土林”样貌,越看越富姿色、越看越具风采。尤其站在高处看“土林”,能真切地感受到有风在其间吹、有水在其间流的十足动感。那风,带着沁人的温和;那水,携着奔流的湍急。望着“土林”裸露的“筋骨”(根须),我坚信,若干年来,他们就是那样被风“雕”、被水“刻”过的,并于不轻易中改变着曾经的容颜。
话说这山西土林,
在2007年出版的《地质神韵大同土林》一书中,作者刘玉军先生介绍:土林的形成过程中,"石板"的作用至关重要。所谓"石板",实际上是一种多年沉积下来的钙化层。从土壤剖面看,钙化层、砂石、盐碱成分很高的泥土一层层叠压在一起。初春时,地表解冻,土壤里的盐碱析出地表,雨季期间,地表的盐碱又随雨水渗入地下,如此往复,年复一年,构成了“土林”特有的层里结构。
不过我还是有些担心,随着此地旅游业的发展(据说现在那里就在建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滑雪场)和保护不当,一旦“土林”的“盐碱保护层”遭到破坏,N多年后,“土林”地貌会不会一点点地消失?
唯愿它们不会真的消失吧!
2
3
4
5
6
7
9
11
13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