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烈烈风中,幡旗飘飘。

(2013-01-08 12:39:07)
标签:

旅游

敖包

经幡

原创图片

山谷百合

分类: 放飞心情

 

2013.01.08 星期二 晴 -3℃~-11℃ 风力 四级左右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

 

烈烈风中,幡旗飘飘。

2

 

  当我上传完这篇博文的照片准备编写文字时,忽然心生一个疑问,我这组分别摄于内蒙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的“居延海”和通往甘肃嘉峪关市西南的祁连山腹地的“七一冰川”路上的幡旗,它们不属藏地,而且是悬于高高山顶的敖包之上。为何这藏人和蒙人都挂这相同的幡旗?这敖包和玛尼堆究竟又有何不同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上网查询,在了解了相关内容之后,我的疑虑解除了。不知看文的您是否也有这样的疑问,如果有,那么看完后面的文字之后,相信您也会明白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3

 

烈烈风中,幡旗飘飘。

4

 

  敖包(“敖包”蒙古音译,意思是“堆”。)本源于萨满教(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明末清初,藏传佛教逐渐取代萨满教,成为蒙古族的全民信仰),玛尼堆源于苯教。佛教传入西藏之后和苯教在斗争中结合,形成当地特色佛教叫做藏传佛教,玛尼堆就是一个例子。藏传佛教在蒙古大地上盛传之后,敖包崇拜也与玛尼堆崇拜有了相似之处。例如都会插经幡、树枝,人们路过的时候会跪拜、转敖包转玛尼堆祈福。在标志性地形上面,会有敖包或玛尼堆。蒙古民族会在辽阔的草原上砌一个敖包,藏族会在湖边、山口上堆一个玛尼堆。

 

  所不同的是,敖包是专门修葺的,一次建成,一般会比较高,整齐。而玛尼堆比较随意,是人们希望得到神的保护时找块石头加上去的。特别是路边的玛尼堆,都是藏民一块一块石头堆起来,路过的人多了,玛尼堆就越来越大了,但是,也仍然可以看见很多不到膝盖高的小玛尼堆,那该是那些转山朝圣的人途中所堆吧。一般在村落里面的玛尼堆会比较高大和精致,往往在堆着的石头上会看到精心刻着的六字真言。

 

烈烈风中,幡旗飘飘。

5

 

烈烈风中,幡旗飘飘。

 6 

  

烈烈风中,幡旗飘飘。

7


烈烈风中,幡旗飘飘。

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9

烈烈风中,幡旗飘飘。

10


  风马旗又称为嘛呢旗、祈祷幡、经幡等,是指在藏传佛教地区的祈祷石或寺院顶上、敖包顶上写着六字真言等经咒的各色布条,捆扎成串,用木棍竖立起来的旗子。因布条上画有风马一只,寓意把祷文藉风马传播各处,故得名“风马旗”。

 

  风马旗有白、黄、红、绿、蓝五种颜色。在藏族人心目中,白色纯洁善良,红色兴旺刚猛,绿色阴柔平和,黄色仁慈博才,蓝色勇敢机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3

烈烈风中,幡旗飘飘。
14

烈烈风中,幡旗飘飘。
15

烈烈风中,幡旗飘飘。
16

  风马旗的各种颜色是固定的,不能随便排列创新。颜色排列及它们所象征的意义是这样的:最顶端为蓝色幡条,它象征蓝天;蓝色幡条下面是白色幡条,象征白云;白色幡条下面是红色幡条,象征火焰;红色幡条下面是绿色幡条,象征绿水;最下面的幡条是黄色,象征黄土,或者大地。五种颜色的排列形式正是客观大自然物质存在的立体排列形式,因此,象大自然中天地不容颠倒一样,这五种颜色也不容错位。


烈烈风中,幡旗飘飘。
17

烈烈风中,幡旗飘飘。
18

烈烈风中,幡旗飘飘。
19

烈烈风中,幡旗飘飘。
20

烈烈风中,幡旗飘飘。
21

烈烈风中,幡旗飘飘。
22

 

  我虽然没有宗教信仰,但我有如藏人和蒙人一样的希求与愿望,所以每每见到敖包(玛尼堆)和那些烈烈风中飘舞的幡旗,我也会怀着一颗崇敬与虔诚的心,祈求和平安宁、幸福安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