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行】长江正源--沱沱河,一个令人亦生亦死的地方

标签:
青藏公路沱沱河原创图片旅游 |
分类: 放飞心情 |
2010.9.19 星期日 多云 23℃~15℃ 微风
沱沱河,是从青海进西藏的必经之地。沱沱河又称托托河、乌兰木伦河,蒙语意为“红河”,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南部,是长江正源。著名的万里长江第一桥——沱沱河长江源特大桥就飞架在沱沱河沿的河滩上。大桥全长1389.6米,共有42孔。
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冰川丛中,冰川在阳光下融化汇聚成河,河流全长346公里,海拔4300米至4600米。
从西宁出发到拉萨,沿途,我们从海拔2000多米的西宁到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都经历过了,但最令我们难过的,就是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沱沱河”。许是我们在这里留宿的缘故,因为时间长,从而让我们经历了亦生亦死的一夜。就如青藏高原曾流传的民谚所说“上了昆仑山,进了鬼门关;到了沱沱河,不知死和活”,真是这么回事。
我们到达沱沱河“兵站”的时候(那晚,我们住在兵站),已是晚上八点左右,高海拔+寒冷+肚里无食,我们几个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不同症状的高原反应。我是头痛,有人胃不舒服,还有人流鼻血。头痛时,不敢快走,否则会震得头更疼。当然,最不敢做的事情还是下蹲运动(比如,上厕所)。一下蹲,那头上的血管就会一跳一跳的疼,好象要迸裂一般。
在驻地您就看吧,脸色腊黄的,手拄胃的,哇哇吐的,随处可见。似乎在这个地方极少有人不产生高原反应,所不同的就是病状或轻重不同而已。早上起床时听刘姐说,她半夜起来的时候,还发现有游客在楼道里裹着被单、守着脸盆吐呢......
事后,听司机马师傅讲,沱沱河、那曲等地,是青藏线上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
再恶劣的自然环境,也有它美丽的一面。
比如,此刻。
拍这张片子时,是因为我看到了左侧的那一大堆垃圾(我只截取了极小的一部分)。
回来之后,看到网上资料说,沱沱河的垃圾,成了长江第一污染源。
我们当晚住在兵站战士们的宿舍里(看到这环境,亲啊!)。虽然被褥不甚卫生(一拨一拨的游客到此住宿,基本上又只停留一个晚上,估计战士们也没时间总是拆洗被褥),但房间还算是整洁、利落。
每个床头还备有免费吸氧设备。我当时怕产生对氧的依赖,只吸了一会儿。还由于胆小,不敢把开关开大,结果,我吸的那十分钟,对我的头痛没起到任何缓解作用。
夜里起床时,我发现了睡在会议室地板上的战士们。心疼啊!可赶上旅游季节,把宿舍腾出让给游客,也算是兵营的一项开源项目吧!
这是我忍着剧烈头痛,在楼道的窗户向房后张望时拍到的。
哇,我不敢相信,窗外那红通通的天,是沱沱河的黎明吗?她会是怎样的美丽壮观啊!
顾不得难受,我立刻爬了起来。带上相机,走出了大楼。
哇,风好大,好冷啊!
除了大门处站岗的哨兵,一个人都没有。
我心里向往着水边的日出,可脚步却迟疑了。
我问哨兵,我去河边是不是要走很远?
他说,是啊!
我怕身体着凉,加重高原反应,于是,放弃拍片,返回了房间。
可又无法甘心,于是在房间内拍了这几片。
沱沱河啊沱沱河,尽管你让我们经历了亦生亦死的一夜,但我还是把你的美留在了记忆里。
第二天一早,我发现自己脸色腊黄,嘴唇发紫。本以为经历了一夜的适应,第二天会感觉好一些,不想,症状丝毫未减。
简单洗涮之后(这里缺水,我们洗涮的用水,都是战士们储存在大桶里的。),我们在附近的小饭馆草草地用了早餐,便迅速逃离此地,继续上路了......